黄宝生《佛本生故事》东方文学名著鉴赏
作者: 黄宝生
【作品简介】巴利文《佛本生故事》是一部庞大的印度佛教寓言故事集,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它收在佛教巴利文“三藏”中的经藏小部。但现存这部巴利文《佛本生故事》已非原典,而是一部注释本,书名全称是《佛本生故事义释》。其变迁过程大致如下:原先有一部用巴利文撰写的佛本生故事注本,叫做《佛本生故事义记》,传入锡兰后,被译成古僧伽罗文。此后,巴利文原本失传。大约在五世纪,有一位佚名锡兰和尚,依据这部古僧伽罗文的《佛本生故事义记》,用巴利文写成《佛本生故事义释》,也可以说是将古僧伽罗文佛本生故事重新还原成巴利文。尽管有这个变迁过程,但一般认为佛本生故事中的偈颂诗始终保持着巴利文的原始形式。
《佛本生故事》讲述佛陀释迦牟尼前生的故事。按照佛教的说法,释迦牟尼在成佛以前,只是一个菩萨,还跳不出轮回。他经过了无数次的转生,行善积德,才最后成佛。这样,在佛教传说中就出现了一大批所谓的佛本生故事。
《佛本生故事》共收有547个故事。每个故事由五个部分组成:一、今生故事——说明佛陀讲述本则前生故事的地点和缘由;二、前生故事——讲述佛陀的前生故事;三、偈颂诗——穿插在故事叙述中,既有总结性质的,也有描述性质的;四、注释——解释偈颂诗中的词义;五、对应——将前生故事中的角色与今生故事中的人物对应起来。
《佛本生故事选》,郭良鋆、黄宝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
【作品节选】
摩尼克猪本生
古时候,当梵授王在波罗奈治理国家的时候,菩萨转生为某村富人家的牛,名叫大红。它还有个弟弟,名叫小红。这家牵引拖拉的重活全由这两兄弟承担。这家有个女儿,城里一位富人已经聘定她为儿媳。做父母的想到女儿成婚之日应该备有美味佳肴招待客人,就用牛奶粥饲养一头名叫摩尼克的猪。小红看见后,问哥哥:“这家里牵引拖拉的重活都是我们弟兄俩干的,而主人只给我们吃些稻草麦秸,反倒给这头猪吃牛奶粥。它凭什么得到这样的优待?”哥哥回答说:“亲爱的小红,你不要羡慕这头猪吃牛奶粥。它吃的是断头食,因为工人的女儿结婚时需要美味佳肴招待客人,他们才给这头猪喂牛奶粥。过些天,客人们就要到来。那时,你就会看到主人捆住这头猪的脚,把它从窝里拖出去宰了,煮成咖喱肉招待客人。”说罢,念了一首偈颂:
勿羡摩尼克,它吃断头食;
嚼你粗草料,此乃长命食。
不久,客人们都来了。他们宰了摩尼克,煮成各种美味佳肴。菩萨对小红说:“看到了吧,亲爱的弟弟!”“哥哥,我看到了摩尼克享受的结果。我们吃的尽管是稻草、麦秸、谷皮,却要比这头猪吃的牛奶粥好上百倍千倍,因为它们对我们无害,保证我们长寿。”
狮子皮本生
古时候,当梵授王在波罗奈治理国家的时候,菩萨转生在农夫家里,长大成人后,以耕作为生。当时,有个商人用驴子驮了货,到各地做生意。每到一处,他就从驴背上卸下货,给驴蒙上狮子皮,放它到稻子、麦子田里去。守田人看见了,以为是狮子,不敢走近它。
后来有一天,这个商人在一个村口住下。他一边做早饭,一边给驴蒙上狮子皮,放它到麦田里去。守田人以为是狮子,不敢走近它,回家报告去了。全村居民手持武器,吹起螺号,敲响锣鼓,闹闹嚷嚷来到田边。这头驴怕死,发出驴的叫喊声。于是,菩萨知道了这是一头驴,念了第一首偈颂:
不是狮子吼,亦非虎豹哮,
这是头蠢驴,蒙着狮皮叫。
村民们知道了这是一头驴,就打断它的脊梁,取走它的狮子皮。商人来到田里,看到这头遇难的驴子,念了第二首偈颂:
身披狮子皮,长期吃麦苗,
只因一声叫,露馅命报销。
商人这么说时,这头驴就在那儿死了。商人丢下它离开了那儿。
【作品鉴赏】如上所述,每个佛本生故事由五个部分组成。以上节选的两则佛本生故事都只取其中的前生故事和偈颂诗,略去了其他部分。例如,《摩尼克猪本生》开头有今生故事,讲述一个比丘受到一个少女引诱。佛陀在给孤独园问这个比丘有否此事。比丘承认有此事。于是,佛陀告诫他说:“她是你的祸根。甚至在你前生,你就成了她结婚筵席上的佳肴。”接着,佛陀就讲述这个前生故事。故事的最后部分是“对应”,即佛陀指出前生中的摩尼克猪是现在这个受诱惑的比丘,主人的女儿是现在这个少女,而小红是阿难(佛陀的堂弟),大红是佛陀本人。
实际上,这些所谓的佛本生故事绝大部分是长期流传于印度民间的寓言故事,佛教徒只是采集来,按照上述固定的格式,给每个故事加上头尾,指出这个故事中的哪个正面角色是佛陀的前身,哪个反面角色是某个触犯戒律的比丘或佛陀的论敌的前身。而且,在佛陀前生的无数次转生中,既可转生为人,转生为神,也可转生为动物。这就不难附会到任何一类民间故事上,不管是世俗故事、神话故事,还是动物故事。正因为如此,我们能在印度其他非佛教的故事集,如《五卷书》中,发现不少与《佛本生故事》中相同或类似的故事。
《佛本生故事》中含有许多揭露统治阶级荒淫残暴、反对不合理的种姓制度、颂扬人民的智慧和美德的优秀故事。例如,第313则《忍辱法本生》揭露暴君狠毒残忍:迦尸国王羯罗浮一天喝得酩酊大醉,由一群舞伎陪伴来到御花园。他枕在一个爱妃膝上欣赏舞伎的歌舞,不久便睡着了。待他醒来,发现舞伎们都已走开去听一个苦行者说法。他勃然大怒,命令刽子手用荆条鞭打苦行者,用斧子剁去苦行者的双手、双脚和耳鼻。最后,他还亲自用脚猛踩这个垂死的苦行者的心窝。第357则《鹌鹑本生》说明弱小者只要联合一致,运用智慧,就能战胜强大的敌人:一头傲慢的大象随意踩死小鹌鹑。老鹌鹑决心报仇。它联合了乌鸦、苍蝇和青蛙。乌鸦啄瞎大象眼睛,苍蝇在大象眼中下蛆,大象被蝇蛆折磨得焦渴难忍,急于寻找水池。于是,青蛙大声鸣叫,引诱瞎眼大象走向悬崖,葬身山腹。第446则《块茎本生》表现要敬奉老人:有个人受老婆的指使,用车将体弱多病的老父拉到墓地去活埋。等他挖好坑,他的七岁的孩子接过铲子,在不远处也开始挖坑。他问孩子:“你挖坑干什么?”孩子回答说:
等你年老体衰时,我也这样对待你;
继承我家好传统,将你埋在这坑里。
这个人由此醒悟,将老父重新拉回家里,精心侍奉。
《佛本生故事》采用韵散杂糅的文体,语言通俗,风格质朴。这些故事大多是直陈其事,不加雕饰,所化费的唇舌以能讲清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为准。它们能吸引听众,主要依靠故事本身生动有趣或机智幽默。《佛本生故事》在艺术上的最主要贡献是提供了小说的雏型。按照现代的文艺理论,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叙事文学形式,它的基本前提是虚构,它的三个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佛本生故事》中有不少故事基本上已经合乎这些要求。不过,我们仍然不能称它们为小说,因为它们明显具有口头文学或说唱文学的种种特点,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小说。但我们必须肯定这些故事在小说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肯定佛教徒在提高故事文学的表现能力方面所取得的可贵成就。
在上世纪末,正是通过研究印度寓言故事集《五卷书》和《佛本生故事》等,西方学者开创了东西方文学的比较研究。例如,将《佛本生故事》与西方最著名的《伊索寓言》作比较,就能发现两者有一些在主题、情节或细节上相似的寓言故事。上面节选的《摩尼克猪本生》和《狮子皮本生》就与《伊索寓言》中的《小母牛与公牛》和《披了狮子皮的驴子与狐狸》相似。另外,在拉封丹的《寓言诗》、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格林兄弟的童话、薄伽丘的《十日谈》等等作品中,也能找到印度故事的影子。
而在我们看来,印度寓言故事对中国的影响比对西方的影响更明显,这主要是因为佛教曾经传入中国,并在汉族和藏、蒙、傣等少数民族中得以普及。在古代汉译佛经中,有关佛本生故事的经籍就有十几部之多,如《六度集经》、《生经》和《菩萨本生鬘论》等。汉译以及藏译、蒙译和傣译佛典中均有丰富的印度寓言故事。其中有些寓言故事在中国各族人民中间长期流传,已经不知不觉地成为中国寓言故事的组成部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佛本生故事对于中国小说的发展起过促进作用。中国唐代曾经盛行一种韵散杂糅的民间说唱文学体裁——变文。现存的变文分成演绎佛经故事和非佛经故事两大类。在演绎佛经故事的变文中,有佛陀生平故事,也有佛本生故事。这种变文体裁是在佛经故事文学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并导致宋元话本小说的产生。这种影响在明清乃至近代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中还依稀可辨,即在散文叙述中时常夹杂一些诗词歌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