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派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唐宋派

明代嘉靖、隆庆年间兴起的一个散文流派。其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在前后七子复古之风盛行之际,他们是作为前后七子的反对派而出现的,因为他们继承了南宋以来推崇韩柳欧曾王苏古文的传统,自觉地提倡唐宋古文,因而被称为“唐宋派”。他们的文学主张,一是推崇唐宋古文,主张作文要学习唐宋的法度,要“文从字顺”;二是认为作文要直抒胸臆,有自己的特色,反对因循模拟,堆砌文字;三是批判了前后七子的一味拟古。王慎中(1509-1559)字道思,号南江,别号遵岩居士,晋江(今福建泉州)人。他早年曾受前后七子的影响,28岁以后始悟到秦汉文学与唐宋文学的渊源,认为宋代诸名家的文章,都是继承了“六经”、两汉的遗风的。特别推崇曾巩的文章“能道其中所欲言”,即善于表达作者的内心思想感情。这就表现了前后七子的根本区别。唐顺之(1507-1560)字应德,武进(今江苏常州)人。他在理论上深受王慎中的影响,主张写文章应符合唐宋的“开阖首尾经纬错综之法”,并且主张写文章要“直据胸臆,信手写出”,要有创见,不落俗套。而文章的内容却要求要阐发理学教义,有补于社会教化。茅坤(1512-1601)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吴兴)人。他则受唐顺之的影响很深,进一步肯定了唐宋散文。他认为一切自然、人事反映在文章中,须“心物完全相印”,才能生动感人。他认为作家能够体察物情,才能写出好文章。他通过《唐宋八大家文钞》的选评,也更明确地表示了他对唐宋八大家文章的肯定和提倡。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昆山(今江苏昆山)人,人称震川先生,是唐宋派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他强烈反对当时后七子的拟古之风,对当时的文坛盟主王世贞,他“力相排抵,目为庸妄巨子”。他认为宋元诸名家之作,其笔力足以追数千载之上,与他们相对抗,就象蚍蜉撼大树,只能落个可悲的下场。他讽刺拟古主义者“颇好剪纸染采之花,遂不知复有树上天生花也”。他的散文作品也有自己的特点:朴素简洁,笔触细致,善于以清淡之笔写生活琐事,感情真挚,读来亲切感人。他的代表作《先妣事略》、《寒花葬志》、《项脊轩志》等,都表现了这样的特色,深为世人所推重。唐宋派在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拟古斗争中,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他们的主张离不开道学家的立场,理论和创作又多偏重于散文,而前后七子却大都享有诗名,所以他们的斗争就显得缺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