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次山谢表》译文与赏析
次山谢表
次山谢表
【原文】
元次山[1]为道州刺史,作《舂陵行》,其序云:“州旧四万余户,经贼以来,不满四千,大半不胜赋税。到官未五十日,承诸使征求符牒[2]二百余封,皆曰‘失期限者罪至贬削’。于戏!若悉应其命,则州县破乱,刺史欲焉逃罪?若不应命,又即获罪戾。吾将静以安人,待罪而已。”其辞甚苦,大略云:“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朝餐是草根,暮食乃木皮。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邮亭传急符,来往迹相追。更无宽大恩,但有迫催期。欲令鬻儿女,言发恐乱随。奈何重驱逐,不使存活为?安人天子命,符节我所持。逋缓违诏令,蒙责固所宜。”又《贼退示官吏》一篇,言贼攻永破邵,不犯此州,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其诗云:“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二诗忧民惨切如此。故杜老以为:“今盗贼未息,知民疾苦,得结辈十数公,落落参错天下为邦伯[3],天下少安,立可待矣。”遂有“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之句。今《次山集》中,载其《谢上表》两通,其一云:“今日刺史,若无武略,以制暴乱;若无文才,以救疲弊;若不清廉,以身率下;若不变通,以救时须,则乱将作矣。臣料今日州县堪征税者无几,已破败者实多,百姓恋坟墓者盖少,思流亡者乃众,则刺史宜精选谨择以委任之,固不可拘限官次,得之货贿,出之权门者也。”其二云:“今四方兵革未宁,赋敛未息,百姓流亡转甚,官吏侵刻日多,实不合使凶庸贪猥之徒、凡弱下愚之类,以货赂权势而为州县长官。”观次山表语,但因谢上而能极论民穷吏恶,劝天子以精择长吏,有谢表以来,未之见也。世人以杜老褒激之故,或稍诵其诗,以《中兴颂》故诵其文,不闻有称其表者,予是以备录之,以风后之君子。次山临道州,岁在癸卯,唐代宗初元广德也。
【注释】
[1]元次山:元结(719—772)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河南鲁山人。[2]符牒:符移关牒等公文的统称。[3]邦伯:州牧。古代用以称一方诸侯之长。
【译文】
元次山担任道州刺史的时候,写了一篇《舂陵行》,序文说:“道州原来有四万多户人口,经历战乱之后,人口就不到四千户了,大多数的人承担不起赋税。元次山到任还不到五十天,就收到上级催促上交赋税的二百多封公文,都说‘误了期限的降职免官。’啊呀!倘若全部接受这些命令,州县就会破乱不堪,当刺史的怎能逃避罪责?倘若不接受命令,又会立刻受到罪责。我打算安安静静的呆着,不会对百姓进行征税,好让他们安定下来,我等待着惩罚罢了。”《舂陵行》的语言十分凄苦,大概是说:“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朝餐是草根,暮食乃木皮。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邮亭传急符,来往迹相追。更无宽大恩,但有迫促期。欲令鬻儿女,言发恐乱随。奈何重驱逐,不使存活为?安人天子命,符节我所持。逋缓违诏令,蒙责固所宜。”又有一篇《贼退示官吏》的文章,说的是有叛军攻打永州,并已经攻破邵州,却一直不攻占道州,大概是可怜道州太贫穷了吧,官吏又怎么忍心苛刻征收穷人的税呢?其中还说道:“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以上两首诗是如此为民忧虑、悲伤恳切啊。所以杜甫认为:“如今盗贼还没有平息,能够了解百姓疾苦,能有像元次山这样的十几个人,分别被分散到国家的各地区去做官员,全国逐渐安定的局面,可以很快到来。”于是有了“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这样的句子。如今的《次山集》中记载了他的《谢上表》两篇,其中一篇说道:“现在的刺史,如果没有军事谋略来制止暴乱,没有文才来解救贫穷弊端,不能清正廉洁以身作则,不知灵活变通来补救一时之需,那么祸乱就必会发生。我估计如今各州县能够负担得起税赋的没有几个,已经破产败落的家庭实在太多了,百姓依恋祖籍故土的很少,打算流浪他乡的却是很多,那么刺史之职应该精选细挑,再去委派任用,当然不能受本人原有官阶的限制,或是凭借得到多少贿赂,是否出自豪门望族。”另一篇说:“如今全国四方的战乱还没有平息,赋税征收不止,流离失所的百姓越来越多,官吏对百姓欺凌剥削愈加严重,实在不能让凶残、昏庸、贪婪、卑鄙之徒,平凡懦弱无能、愚蠢低下这类人,凭着贿赂,依仗权势,担任州县的长官。”看元次山所述的话中,只是通过向皇上致谢而能透彻论述百姓穷困、官吏凶恶的情况,规劝皇上能够精心选择地方长官,自有谢表以来,还没有见过这种写法。世人因为杜甫表彰的缘故,或许多少读过一些元次山的诗,因为《中兴颂》的缘故诵读他的文章,没有听到有称道他的上表的,于是我把这件事写在了这里,把它当做后代的君子榜样,次山赴道州上任是在癸卯年(763),唐代宗广德元年。
【评析】
谢表,是臣僚感谢皇帝恩惠的文章,是我国古代公文文体中的“上行文”之一。《宋代官制辞典》称:“凡官员升迁除授、谪降贬官,至于生日受赐酒醴、封爵追赠等等,均有谢表”。在封建时代,所谓“雷霆雨露俱是君恩”,臣子的一切都出自君主的赏赐。即使皇帝下令杀掉臣子,也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甚至还要违心称颂“皇上圣明臣罪当诛”。
臣子往往借助谢表向皇帝表达衷曲,但是像元结这样在谢表中讲述民间疾苦,向皇帝提出建议,把谢表写成奏折的文章,可以说极其罕见。所以作者特意将其记录下来。元结,字次山,唐天宝十二年中进士。安史之乱时曾避难江南,也参与抗击史思明叛军,立有战功。后任道州刺史等地方军政职务。他为官清廉开明,爱护百姓,诗文注重反映政治现实和人民疾苦,所作《舂陵行》《贼退示官吏》等,曾受杜甫推崇。他的文章或直抒胸臆,或托物刺讥,都出于愤世嫉俗,忧道悯人,无论书、序、表、状,均刻意求古,意气超拔,谢表不颂圣而谏君,正是其人其文的一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