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全集《小儿得欢喜丸喻》译文赏析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百喻经全集《小儿得欢喜丸喻》译文赏析

小儿得欢喜丸喻

【原文】

昔有一乳母,抱儿涉路,行道疲极,眠睡不觉。时有一人,持欢喜丸[1]授与小儿。小儿得已,贪其美味,不顾身物。此人即时解其钳锁[2]、璎珞[3]、衣物,都尽持去。

比丘亦尔。乐在众务愦闹之处,贪少利养,为烦恼贼夺其功德、戒宝[4]、璎珞。如彼小儿,贪少味故,一切所有,贼尽持去。

【注释】

[1] 欢喜丸:一种用面粉和果脯混合的甜食。

[2] 钳锁:小孩颈中所戴贵重金属饰物。

[3] 璎珞:以珠玉等编织而成的装饰品,是有身份者的象征。

[4] 戒宝:指持戒为修学佛法的珍宝。

【译文】

从前有一奶妈,抱着主人家的孩子赶路,走得累极了,就倒在路边睡着了。当时有一个人,拿着一个欢喜丸送给小孩。小孩拿到了欢喜丸,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连身上戴的东西就不管了。那人便立即把小孩身上所挂的项圈、璎珞、衣物,全都拿走了。

有些比丘僧也是这样。他们喜欢在熙攘热闹的地方贪得一点利养,却在不知不觉间,被各种烦恼夺走了以往的功德、戒宝、璎珞。就如那个小孩,贪吃几粒美味丸子,却被贼拿走了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一样。

【评析】

身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免不了会遇到诸多的诱惑。倘若我们没有一定的控制力,一味地贪多,就会像寓言中的那个小孩贪吃欢喜丸,却丢掉了身上值钱的饰品。由此可见,修炼自己的定力是适应社会生活的必须。在生活中,一些自以为聪明的成年人,他们也犯同样的错误,干出孩子般的蠢事来,让自己丢掉了原本已经拥有的美好事物。

故事征引

贪小便宜,会迷失自己

从前有一个老婆婆,心地善良,每天都吃斋念佛。

一天,她跟往常一样在诵读经文,忽然听见外面有人卖香,于是婆婆决定出去买香,以备日后敬佛用。

到了街上,她看到卖香的竟然是一个出家人,婆婆心里感到很高兴,她心想:能买到出家僧人的香烛,那也是上等的缘分。于是立刻上前施礼道:“请称香料二斤。”出家人闻得,便随手在香袋中抓出一把,说:“二斤也。”

婆婆见僧人并未过秤,疑其信口胡言,于是要求拿回家称一称,然后再付钱。出家人说道:“请施主自便好了。”

婆婆回家一称香料,足足有三斤。婆婆心中暗想:他既说二斤,我就给二斤香钱,反正他也不知道有多少。随即出得屋来,告诉僧人道:“师父好眼力。”

出家人道:“我说二斤你不信,非要称一称,真是麻烦!”说完便收了婆婆二斤香料钱,自东向西扬长而去。

离此不远有一酒家,出家僧人到此歇脚,坐下后,买了一壶酒、一只猪腿,自饮自吃。

那位买香的婆婆,香收好后,心中为得一时的便宜而十分高兴,给佛上了香后想到邻居家串门,恰经过酒家门前,抬眼看见出家僧人在独自吃肉喝酒,心中顿生烦恼,想此僧六根不净,那自己方才多买的香烛岂非亦是不洁之物,拿去敬佛,恐怕不妥。于是上前施礼道:“出家僧人应谨守清规戒律,一心向佛修行,你既是出家人,为何吃肉喝酒?你难道是假冒出家人?”

出家僧人听得此言,非但不恼,反而一笑,说道:“施主只修口来不修心,错把我三斤当二斤,老僧是修心不修口,既吃肉来又喝酒。”

当下说得这婆婆满面通红、深感惭愧,沉思良久,欲再问以求指点,抬头望之,已经空无一人,方知乃神佛降临,指点迷津,于是跪地便拜。

自此以后,婆婆幡然醒悟,整理心境,踏实修行,数年后,修成正果。

冷静下来就是禅定

宋朝学者苏东坡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得道高僧,他们经常在一起参禅、打坐,后来成了好朋友。

有一天,苏东坡突然在学禅上有所领悟了,便写了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写完后,便差遣他的书童送给金山寺的佛印禅师。佛印看完后,随即在上头批了字,然后交待书童务必要带回去。

苏东坡收到回信,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他想:这回佛印一定会大大地赞美我那首好诗。于是急忙拆开阅读,可是没想到佛印竟然在信中批了“放屁”二字。

他看完,不禁火冒三丈,风风火火来到金山寺,要找佛印理论。

佛印呢,据说很有神通,早已经算好时间在江边码头等着他。两人刚一见面,苏东坡便责问佛印:“我那首诗有什么问题吗!”这时候,佛印轻描淡写地说道:“你不是已经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了吗?怎么会一下子就被‘放屁’二字吹过江来呢?”苏东坡听后,哑然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