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尧典第一》译文与赏析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尚书《尧典第一》译文与赏析

尧典第一

尧典第一

【原文】

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曰若[1]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2],允恭克让,光被四表[3],格[4]于上下。克明俊德[5],以亲九族[6]。九族既睦,平章百姓[7]。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8]。

【注释】

[1]曰若:文言中的句首发语词,没有实际意义。

[2]钦:恭敬、谨慎、严肃。安安,一作晏晏。

[3]被:覆盖,蒙受,在此可以引申为照耀。四表:四方很远的地方,在古代用以指天下。

[4]格:到达、抵达之义。

[5]克:能够。俊德:指才德兼备的人。

[6]九族:指同族的人。

[7]平:分别,辨别。章:使明显,也可引申为表彰。百姓:百官族姓。

[8]黎民:民众。于:随着。使:友善。雍:和睦的样子。

【译文】

从前唐尧称帝的时候,他耳聪目明,治理天下有智谋,他的光辉普照天下。后来,他打算把帝位禅让给虞舜。史官根据这些情况写作了《尧典》。考查古代往事,帝尧的名字叫放勋。他做事谨慎节俭,恩泽遍布天下,又善于治理四方,才德兼备,待人温和宽容,诚实恭谨并且能推贤让能,因此,他的光辉业绩照耀四海,感动天地。他能够发扬伟大的美德,使家族和睦融洽。家族既已和睦,便又辨明官员的职守;官员职守既已明确,便使天下各部族都协调和顺,民众也随着友善和睦起来了。

【原文】

乃命羲和[9],钦若昊天[10],历象[11]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嵎夷[12],曰旸谷[13]。寅宾[14]出日,平秩东作[15]。日中[16],星鸟[17],以殷仲春[18]。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19],鸟兽希革[20]。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21],平秩西成[22]。宵中[23],星虚[24],以殷仲秋。厥民夷[25],鸟兽毛毨[26]。申命和叔,宅朔方[27],曰幽都[28]。平在朔易[29]。日短[30],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31],鸟兽氄毛[32]。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

【注释】

[9]羲和:传说中的羲氏与和氏,根据记载是掌管天地之间四时变化的官重黎氏的继承人。

[10]若:顺从,遵从,遵循。昊:广大、浩瀚的意思。

[11]历:推算,估测。象:用作动词,即观察天象,另外还有解释,说是取法的意思。

[12]宅:居住。嵎(yú)夷:地名,在东海的边上。

[13]旸(yáng)谷:传说中太阳升起的地方。

[14]寅:恭敬,敬重。宾:迎接,欢迎。

[15]平秩:辨别、分辨、测定。东作: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刻。作,开始、起始。

[16]日中: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从春分这天开始,白天与黑夜的时间就相等了,因此称为日中。

[17]星鸟:星座的名称,黄昏时出现在正南方,就是指南方朱雀七宿。朱雀是鸟名,所以就称为星鸟。

[18]殷:正,定,确认。仲:第二的意思,古代经常“伯仲”并称,在这里是指每个季度三个月中的第二个月。厥:其。析:分散开来。孳尾:动物交配繁殖,后多指交尾。交:地名,指交趾,据说是在今天越南的北部。讹:运转,运行,转移。致:归,回归,回来。日永:指农历二十四节气里的夏至。在夏至这天,白天达到一年中的最长,因此叫日永。星火:星宿,指火星,东方青龙七宿之一,夏至这天黄昏,火星出现在天空的南方。

[19]孳(zi)因:居住在高处。

[20]希革:鸟兽皮毛稀少、不浓密。希:通假字,通“稀”,稀疏。

[21]饯:送行,送别。纳日:日落。

[22]西成:指太阳在西边落下的时刻。

[23]宵中: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秋分这天白天和黑夜的时间相等,因此叫宵中。

[24]星虚:星座名,指虚星,北方玄武七宿之一。

[25]夷:平,平坦。在此作为动词,指住到平地。

[26]毛毨(xiǎn):生长出新的羽毛。

[27]朔方:北方。

[28]幽都:幽州,指今内蒙古东北一带。

[29]在:察,观察,观看。易:变化,在此特指太阳的运行。

[30]日短: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冬至这天白天最短,所以叫日短。星昴:星名,指昴星,西方白虎七宿之一。

[31]隩(yù):通“奥”,意思是内室,里面的屋子。为躲避严寒而进入室内居住。

[32]氄(róng):鸟兽身上细软的绒毛。

【译文】

于是尧就命令羲氏与和氏,让他们恭谨地遵奉上天意旨行事,根据所观测的日月星辰情况制定历法,谨慎地把时令授予民众。尧命令羲仲,居住在嵎夷一带,那地方又叫旸谷。让他恭谨地迎接日出,辨别测定太阳东升的时刻。看到日夜长度相等,星鸟见于南方天空正中,就依据这些来确定仲春时节。这时候,民众就分散在田野劳作,鸟兽就交尾生育。又命令羲叔,居住在交趾。让他们观察太阳向南移动的情况,恭敬地迎接太阳向南回来。这时日长夜短,大火星在南方天空出现,就依据这些来确定仲夏时节。这时候,民众居住在高处,鸟兽毛羽稀疏。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方,那地方叫昧谷。让他们恭谨地送别落日,辨别测定太阳西落的时刻。这时,夜间和白昼长短相等,虚星出现在南方天空,就根据这些来确定仲秋时节。这时候,民众又回到平地上居住,鸟兽长出新毛。再命令和叔,居住在北方,那地方叫幽都。让他们观察太阳自南往北转移的情况。这时,日短夜长,昴(mǎo)星黄昏时在南方天空出现,就根据这些来确定仲冬时节。这时候,民众都躲在家里取暖,鸟兽的毛特别细软。帝尧说:“啊!你们羲氏与和氏,希望你们以三百六十六日为一周年,要用闰月来确定合乎天时的四季而成岁。尧谨慎地制定各种官员的职守,于是各项事业兴盛发达。”

【原文】

帝曰:“畴咨若时登庸[33]?”放齐[34]曰:“胤子朱启明[35]。”帝曰:“吁!嚚讼[36],可乎?”帝曰:“畴咨若予采[37]?”驩兜[38]曰:“都[39]!共工方鸠僝功[40]。”帝曰:“吁!静言庸违[41],象恭滔天[42]。”帝曰:“咨!四岳[43]。汤汤洪水方割[44],荡荡怀山襄陵[45],浩浩滔天[46]。下民其咨,有能俾乂[47]?”佥曰:“于!鲧[48]哉。”帝曰:“吁!咈[49]哉,方命圮族[50]。”岳曰:“异哉!试可乃己[51]。”帝曰,“往,钦[52]哉!”九载,绩用弗成。

【注释】

[33]畴咨若时登庸:畴,谁,哪一位。咨,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若,善,管理好。时,四时,四季。登庸,升用,提拔。

[34]放齐:人名,是尧的一个臣子。

[35]胤:后嗣,后代。朱:丹朱,是尧的儿子。启:发、开,打开。

[36]吁:表示惊叹的词。嚚(yín):不忠信的话。讼:争、争论、争辩。

[37]若:善,管理好。采:事,政务。

[38]驩(huān)兜:尧的大臣,传说中的四凶之一。又作欢兜或驩头,是古代传说中的三苗族首领,传说因为与共工、鲧一起作乱,而被舜流放至崇山。今崇山在湖南张家界市,当地山上有欢兜墓、欢兜屋场、欢兜庙等古遗迹。

[39]都:语气词,表称赞。

[40]共工:古代神话人物之一。传说他与黄帝族的颛顼发生了战争,没有胜利,一气之下头撞在不周山上,于是天地就倾斜了。方:通“防”。鸠:通假字,通“救”。这句是说共工防救水灾,已经取得了功绩。

[41]静言:善言,好听的话语。庸:常常。

[42]象恭:表面上看起来很恭敬的样子。滔天:滔,通“慆”,轻慢。

[43]咨:嗟。四岳:此处为官名,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主要负责四岳的祭祀。

[44]汤汤:形容水极其大的样子。割:害处,灾害。

[45]荡荡:广大的样子。怀:围绕。襄:介词,上。

[46]浩浩:形容水势很大。滔天:覆盖、弥漫,与天空相接,形容波浪巨大的样子。

[47]俾:使、让、令。乂:治理、管理。

[48]鲧(gǔn):尧的大臣,夏禹的父亲,是古代神话中的人物之一,曾奉命治水。

[49]咈(fú):古同“拂”,违误,违法乱纪的意思。

[50]方命:谓放弃教命。方,放。圮:毁坏,破坏。族:族类,同族的人。

[51]异:不一样。试可乃己:是说让他试一试,如果不行,再免去他的职务。

[52]钦:恭敬、谨慎。

【译文】

帝尧说:“唉!谁能够顺应天时而成就功业呢?”放齐回答说:“你的儿子丹朱,聪明能干,可以让他担任这项职务。”帝尧说:“唉!像他那样愚笨而不守忠信的人,可以担任这种职务吗?”帝尧说:“唉!谁能够根据我的意见来办理政务呢?”驩兜说:“哦!还是共工可以吧!他遍揽事务而且很有成效。”帝尧说:“唉!这个人很会说些漂亮话,但却阳奉阴违,貌似恭敬,实际上对国君十分轻慢。”帝尧说:“唉!四方诸侯之长啊!现在滚滚洪水正造成祸害,滔天的洪水包围了山岭、冲上了高冈,水势大极了,简直要遮蔽天空。在下的臣民都愁苦叹息,有谁能治理洪水,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呢?”大家都说:“哦,还是让鲧来担负这项责任吧!”帝尧说:“唉!这个人常常违背法纪,不遵守命令,危害同族的人。”四方诸侯之长说道:“不如这样吧!试验他一下,如果可用,然后再任命他好了。”帝尧说:“去吧,鲧,可要恭敬地对待你的职务啊!”鲧治水九年,毫无功绩。

【原文】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53],巽[54]朕位!”岳曰:“否[55]德忝[56]帝位。”曰:“明明扬侧陋[57]。”师锡[58]帝曰:“有鳏[59]在下,曰虞舜。”帝曰:“俞[60]!予闻,如何?”岳曰:“瞽[61]子,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62],乂不格奸[63]。”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64],观厥刑于二女[65]。”厘降二女于妫汭[66],嫔[67]于虞。帝曰:“钦哉!”

【注释】

[53]庸命:就是顺应天意的意思。庸,动词,顺从,顺应。

[54]巽(xùn):用作“践”,意思是实践,付诸实际行动,这里指接替首领的位置这件事情。

[55]否:鄙陋。

[56]忝:侮辱,意思是不适合、没有资格。

[57]明明:第一个“明”为动词,是观察、考察的意思。扬:推荐,举荐。侧陋:隐伏于下面的,指地位卑贱的人。

[58]师:众人,大家。锡:赐,这里指提供参考的意见。

[59]鳏(guān):困苦的人,处境困难的人。

[60]俞:对,是这样的,表示对对方观点的赞成。

[61]瞽(gǔ):瞎子,这里指舜的父亲乐官瞽瞍。

[62]烝烝:指德行美好。

[63]乂:管理、治理。格:至,达到,抵达。奸:奸邪、为人不正。

[64]女:嫁出女儿。时:代词,这,指这个人,这里说的是舜。

[65]厥:其,代词,指舜。刑:法度,法则,规则。二女:指尧的女儿娥皇和女英。

[66]厘:让、命令。妫(guī),水名。一说在今山西西南部,一说在今北京市延庆县,流入桑干河。汭(ruì),河流拐弯的地方。

[67]嫔:妇人,嫁给别人做妻子。

【译文】

帝尧说:“喂!四方诸侯之长。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你们能够顺应天意听从我的命令,允许我把帝位让给你们吧!”四方诸侯之长回答说:“我们的德行鄙陋,不配登上天子的大位。”帝尧说:“应该考察贵戚中的贤人,或是隐伏在下面,地位虽然低贱,实际上却是贤能的人,还是让贤德之人登上帝位吧。”大家提议说:“在民间有一个处境艰难的人,名字叫做虞舜。”帝尧说:“嗯!我曾听说过,他到底怎样?”四方诸侯之长说:“他是乐官瞽瞍之子,其父心术不正派,其母谈吐荒谬,其弟傲慢无礼。然而舜却能够和他们和谐相处,并且以孝行美德感化他们,使他们改恶从善,不去作奸犯科。”帝尧说:“让我考察考察他吧!我决定把两个女儿嫁给舜,从两个女儿那里考察他的德行。”帝尧命令在妫河的拐弯处举行婚礼,让两个女儿做了虞舜的妻子。帝尧说:“恭敬地处理政务吧!”

【解析】

尧是古代传说中的贤明帝王。为帝王歌功颂德,是作为臣子的史官责无旁贷的责任,因为古代书写历史的人是官员,而不是学者,因此他们必须站在皇权的立场上来书写。史官的价值主要在为统治者树碑立传,供后来的统治者学习借鉴,以便把优良的传统发扬光大。这种做法一直为后世沿袭,几乎无人能脱出这个框框。这样一来,历史就成为成功者的传记。

虽然我们无法得知帝尧的长相如何,习惯、个性、个人生活如何,但我们明确地知道他英明伟大,功高德重,受万民拥戴。所以我们不由得庆幸自己是炎黄子孙。

远在原始部落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有了划分春夏秋冬四时和周年的历法,通过对天体运行的变化和地上物候变化的仔细观察来确定时令。我们现在可以想象这件事对人类进步文明的巨大价值和意义。这标志着人们有了比较深刻的时间迁移感,同时也初步有了空间方位感。空间意识的产生,有利于对时间流动的划分、确认和记录,对方位变化的辨认,在人们生存的层面上,时间和空间的确立有助于人们迁徙定居,从事农业生产,商业贸易等物质生产活动。在精神的层面上,空间感使人确认人自身在天地万物间的位置,体验人在天地间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从尧帝制定历法的情况看,对自然现象的仔细观察和对自然变化规律的准确把握,是第一位的。这个立足点带来的结果是对自然的重视、崇敬和顺从,把人的存在纳入自然的轨道,使人的生产、生活、思维合乎自然法则,也使人们顺应自然的循环,以便更好的生活。

我们的民族崇尚自然的传统,大概就始于尧帝的时代。崇尚自然的意识,集中体现于“敬天”的观念上。“天”是万物的主宰,它既是神灵意志的体现,又是自然法则的体现;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必须敬重上天,服从上天。帝王是上天派到人间的领袖,他以上天赋予的绝对权力来统治人世间,因此被称为“天子”。冒犯天子,就是冒犯天神、自然法则,罪该万死。

把天、自然、神灵、权力、特权和专制结合起来,也算是民族传统之一,即把自然涂上权力意志的色彩,敬重、顺从自然,也就是敬重、顺从权力。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便在敬天、顺应自然、服从权力。这也是儒家要把《书》作为经典的原因之一。古往今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贤才才是最珍贵的财富,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深谙其意,兼听忠臣之言,再加上自己的观察,来任用贤能,使其能够为国尽力,使人民安居乐业,政令统一。

对贤明的君王来说,挑选接班人是头等大事,它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尧帝作了七十年帝王,功德广布,百姓富足,安居乐业,天下大治,无奈岁月不饶人,总有老去的一天,需要慎重地把权力交给下一代。值得庆幸的是,在尧帝的时代还没有皇帝江山不外传的世袭制,可以把权力交给家族以外的任何人。这种移交权力的做法,在古代叫做“禅让”。并且,把权力交给谁,可以由各方氏族首领参与讨论,提出建议,推荐人选。这就很有点民主色彩了。

移交权力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且不说众多争权夺利的复杂问题,但就享受够了尊严、顺从、声名、功绩、荣华富贵等等的心态来说,需要有巨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可能在尧帝的时代这是不成问题的,即使从最高职位上退下来,依然会受到崇敬,不会失去得太多,更不会人走茶凉,毕竟那时世风还很淳朴。

权力诱惑力实在太大了,这大概是后世的帝王们即使上了黄泉路也不愿交出权力的重要心理原因吧。于是,后来有了世袭制。天下是朕的天下,也是朕儿子孙子的天下,接班人早已由制度规定好了,用不着挑选,也不容外人讨论、提意见。正是因为这种世袭制,帝王的子嗣不管才能如何,品行如何都有可能继承祖业,也酿成了不少的悲剧,为争帝位不惜手足相残,更有甚者弑父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