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尉缭子·治本(节选)》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尉缭子·治本(节选)》原文鉴赏
苍苍之天,莫知其极,帝王之君①,谁为法则?往世不可及,来世不可待,求己者也。所谓天子者四焉:一曰神明②,二曰垂光③,三曰洪叙④,四曰无敌。此天子之事也。野物不为牺牲⑤,杂学不为通儒⑥。今说者曰:“百里之海,不能饮一夫;三尺之泉,足以止三军渴。”臣谓欲生于无度,邪生于无禁。太上神化⑦,其次因物⑧,其下在于无夺民时,无损民财。夫禁必以武而成⑨,赏必以文而成⑩。
【注释】 ①帝王之君:指传说中的五帝三王。 ②神明:神智精明,英明。 ③垂光:比喻恩施天下。 ④洪叙:大赏有功。⑤牺牲:古时祭祀时杀的牲畜。此指祭品。 ⑥通儒:博通古今的大儒。 ⑦太上:指最高、最好。神化:顺应自然变化。 ⑧因物:按事物发展的规律因势利导。 ⑨武:指战争和刑罚。 ⑩文:指思想教化。
【今译】 青青的天空,谁也不知道它的终极。五帝三王这些君主,谁可作为效法的榜样?过去的时代不可追及,未来的时代难以等待,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做为天子要做到四点:一是英明,二是施恩,三是大赏功臣,四是无敌于天下。这就是天子的事情。野生动物不能作为祭品,驳杂的学问算不上“通儒”。正如游说者所说:“百里的大海,不够一人饮用;三尺小泉,却足以解三军之渴”。我觉得贪欲产生于没有节制,邪恶产生于没有禁令。最高明的政治是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其次是根据事物发展规律因势利导,再次是不误农时,不损民财。禁止邪恶必须靠武力才能成功,倡扬美德必须靠教化才能实现。
【集评】 明·舒芬:“议论卓越,实归本还源之要也。”
明·田豫阳:“结语括起前意。”(以上二条引自明·归有光《诸子汇函》卷八)
【总案】 本篇旨在论述治国之本,这里所选的是最后一节,简要综括了全文大意,明确提出了“神化”、“因物”、“禁必以武”、“赏必以文”等主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认为先王不足效法,强调“求己”,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本节为说理文字,然不唯议论卓越,而且颇具抒情意味,有一定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