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现实主义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批判现实主义

十九世纪盛行于欧美各国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因其对现实持批判的态度,故称“批判现实主义”(高尔基语)。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巩固后变化了的阶级关系、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和各种渗透着唯物精神的社会哲学思潮、欧洲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其产生的社会基础、哲学基础和文学基础。其基本特点为:强调客观真实性;强烈的批判性和暴露性,较之以往的文学,批判现实主义对现实的批判和暴露更尖锐、更深刻,对社会关系的本质的揭示更具认识价值和历史价值;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为其创作的思想基础;追求细节的真实和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它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三十到六十年代是奠基和繁荣阶段;七十年代到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交为由盛而衰阶段。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发祥地,斯丹达尔和巴尔扎克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前者的《拉辛和莎士比亚》(1823-1825)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宣言和纲领性文艺论著,其代表作《红与黑》(1830)是欧洲第一部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后者的《人间喜剧》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高峰。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自三十年代发轫起,到四十年代达到高峰,五十年代中期后,日趋衰落。英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产生于三十年代中期,代表作家是狄更斯。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也产生在三十年代中期,奠基人是果戈理,他的《钦差大臣》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它的繁荣阶段是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代表作家有列·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和契诃夫等。美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于五十年代,伴随废奴运动而出现,但只是在十九世纪下半叶才蔚为壮观,代表作家有斯托夫人、马克·吐温等。北欧和德语国家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也是在十九世纪下半叶才产生。批判现实主义是继浪漫主义之后在欧洲产生的第五大文艺思潮,它的出现一开始是自发的,后来才逐渐转为自觉。但这种由自发而自觉的过程在各个国家也不尽相同。在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纲领比较明确,自觉程度较高,对浪漫主义作过反抗,但这种反抗一开始就不是很清楚的,现实主义作家并没有同浪漫主义划清界限;英国的批判现实主义自始自终几乎都是自发的;而在俄国,它一开始就是一场自觉的运动,“写小人物”在俄国作家那里是作为一个〇号正式提出来的。批判现实主义在文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它扩大了文艺题材的范围,不避丑恶,追求天性的真实,有意识地描写处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扩大了小说这一体裁的容量,使之成为时代风云的历史画面和“人情风俗的历史”;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革新和突破,比如巴尔扎克独创的“人物再现”法;创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人物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