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书城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胡书城

作者: 贾玉民 【本书体例】

槜李胡书城,贩书画为业,鉴别未精,售卖不能获利,落魄吴门,日益穷困。偶至玄妙观前散闷,见古董摊有仇十洲所绘《汉宫春晓图》,稍有破损,而卷尚完,审为真迹,谐价青蚨七百已肯售,亟典衣购之。素与裱书铺一翁善,持往评泊,翁啧啧称赏,决非赝鼎,即浼其重加装治,饰以锦贉(dān旦)瑶签,贮以檀匣,璀璨可观。

翁曰:“画固佳,安所得售主乎?”胡曰:“予向识镇洋毕秋帆制使弟,其人嗜古名人书画,苟当意,虽重金不吝。今以图往,幸得邀赏鉴,下半生衣食在是矣!”翁极怂恿,即向其贷资斧,附舟至镇,持刺往谒。阍人见其衣履垢蔽,不为之通。投宿逆旅,愁思无策,乃携画日伺其门,冀得相遇。一日,毕乘肩舆出,仆从甚都,亟趋至舆前自通。毕曰:“君来几日矣?奚困苦若此?”对以甫至,并言途中遇盗劫,资装荡然,褴褛如丐,诚自愧。毕令仆引其入第,俟拜客即来。胡幸已见毕,坐候书室中。少顷,毕至,出衣履易之,款待甚殷,曰:“君来必有墨妙,得无遭胠箧乎?”胡出其画曰:“他物俱被劫,此卷以死卫之,独存,敬以奉览。”毕审视数次,曰:“画却真,其为价几何?”胡索二千金。毕嫌太昂,曰:“家兄在陕西节署办万寿贡,此卷可进呈,第为时已促,吾欲令急足先送至陕,徐徐偿尔银何如?”胡喜其画已获售,诺之。越旬余,出千二百金偿胡,胡少之,毕曰:“银不能益,如以为不足,吾有无用书画,在花厅旁小阁中,任尔选几十幅去可耳。”导胡至阁,见卷轴堆积,胡择佳者恣取之,计盈百。毕曰:“庶可已乎?”胡曰:“是图易此价,不无觖(juī决)望。君冠盖之交满天下,有嗜古者,乞手札荐援,俾得沾毫末,以补其绌,则君之惠也。”毕沉思良久,笑曰:“得之矣。海昌查小山观察,家钜富而性甚豪,近闻其购书画,当为君游扬。此君无真鉴赏,徒噉名耳,勿贱售。”即修书畀胡。

囊金回吴门,重酬裱画铺翁,并偿其负。悉以所得金市书画,真伪参半,暨毕氏所携归者,俱装潢精好,扁舟诣查。查得毕札,即延入。胡呈目录,约八百余件,查令取前十件观之,皆称善;再阅十件,亦如之。谓胡曰:“卷轴甚多,何能遍阅?察君似长者,当不予欺,所有予悉购之可也。”胡大喜过望。查令核价,需二万余金,如数予之。

胡既暴富,不复改业,遇名流墨迹,寸纸尺缣,无不收买;眼界日扩,鉴别亦精。三吴士大夫,皆与往还,论书画者多折衷于胡先生焉。其后家日益饶,好古尤笃,所藏有国朝名人尺牍八十页,予尝见其刊本,顾宁人居其首,殿之者为吴谷人祭洒云。

(选自《香饮楼宾谈》)

浙江嘉兴人胡书城,以贩卖书画为业,但对于鉴别真伪不太精通,买卖不能赚钱,弄得流落苏州,日益穷困。有一次偶尔到玄妙观前闲步排遣烦闷,见到一个古董摊上有明朝大画家仇十洲画的《汉宫春晓图》,稍微有一点破损,而整个画卷还算完好。胡书城认准了确实是真迹,商议价钱七百文钱,卖主就已经同意出手,胡赶快典当衣服买了下来。他一向和装裱铺的一老先生关系很好,就拿着让他评定。老先生啧啧称赞,认定决不是伪作。胡就请他重新加以装裱整理,在画轴上饰以锦缎,加上精美的标签,装在檀香木匣子里,光彩美观。

老先生说:“这幅画固然珍贵,但哪里去找买主呢?”胡说:“我一向熟识镇洋(今江苏太仓)毕秋帆总督的弟弟,这个人喜好古代名人书画,只要他看中了,即使化多少钱也不吝惜。现在拿这幅画去,如侥幸得到他的赏识,下半生的衣食就在这幅画了!”老先生也极力鼓动,于是向老先生借了路费,搭船到了镇洋,拿着名帖去拜见。毕府的守门人见胡书城的穿戴又脏又破,不给通报。胡只好在旅店住下,愁闷苦思也无办法,就带着画天天在毕府门口等着,希望得以碰到。有一天,毕坐轿子出门,仆人亲随十分华丽,胡就赶紧跑到轿前自己通报。毕说:“您来几天了?怎么困苦到这种样子?”胡回答说刚刚到达,并说中途遇上了强盗抢劫,钱和行装都被抢光了,弄得衣服破烂象个乞丐,实在自己感到惭愧。毕就让仆人把胡领回府第,等他拜客后就回来。胡庆幸终于见到了毕,就坐在书房中等候。不久,毕回来了,拿出些衣裳鞋子让胡换过,招待得很热情,说:“您来这里必定带有珍贵字画,没有遭抢劫吗?”胡拿出那幅画说:“别的东西都被抢了,这个画卷我是拼死保护,所以惟剩它保留下来,敬呈给您观看。”毕仔细看了几遍,说:“画确是真品,它的价钱多少?”胡书城要价二千金,毕嫌太贵,说:“我哥哥在陕西总督府正筹办给皇上寿辰的贡品,这画卷可以进呈皇上,但时间已很紧迫,我打算派人急速送到陕西,而缓一缓给你钱怎么样?”胡高兴画已得到买主,同意了。过了十多天,毕给胡一千二百金,胡嫌少,毕说:“银不能增添了,如果嫌不够,我有一些无用的书画,放在花厅旁的小阁楼里,任你挑选几十幅去算了。”把胡领到阁楼里,看到书画卷轴堆积,胡书城挑好的任意拿取,合计有一百多幅。毕说:“差不多可以了吧?”胡说:“这幅画卖这个价,不能没有遗憾。您的官宦朋友满天下,有爱好古董的,请您写信给推荐一下,使我能沾些微之利,以弥补其缺额,则是您的恩赐了。”毕沉思了很久,笑着说:“有了,海昌的查小山观察使,家财巨富且性情十分豪爽,近来听说他购买书画,我可以替您宣扬宣扬。这个人没有真正的鉴赏力,只是贪图个虚名罢了,切不要贱卖。”就写了封信交给了胡。

胡带着钱回到苏州,重重地感谢裱画铺的老先生,并偿还了欠他的钱。用其余的钱全都买成书画,大约一半真的一半假的,连从毕家拿回来的,都重新装裱得精美完好,乘船到了查小山家。查看到毕的信,马上就把胡请进府里。胡书城呈上书画目录,约八百多件,查让拿前十件观看,全都说好;再看十件,也是如此。就对胡说:“你带来的卷轴很多,哪能看得过来?看你象个忠厚长者,该不会骗我,所有的字画我全都买下算了。”胡大喜过望。查让核一下价钱,共需二万余金,查如数付给了胡书城。

胡书城暴发成了富商,不再改行,遇到名人的墨迹,即使是寸纸尺帛,也无不收买。因此眼界越来越宽,鉴别越来越精,浙江一带的官宦名人,都与他来往,讲论书画多以“胡先生”的意见为准。其后家境越来越富,喜好古董尤为执著,所收藏的有本朝名人书信八十页,我曾见到了他的刻本,顾宁人(炎武)排在最前边,列在最后的是吴锡麒。

贩卖书画,而且作为专业去经营,是随着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萌芽、生长而发展起来的。胡书城由倒卖古代书画发家,看似偶然,实际上是江浙一带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侧面反映。小说描写、赞扬胡书城的发家史,正表现出一种新的价值观念。

在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支配下,商人只是被当作贪图利润、狡猾奸诈的人物。”无商不奸”,是世代对商人的概括。胡书城过去之所以落魄吴门,大概在于“鉴别未精”,而又不善于以假为真的“奸”。后来之所以暴发,小说所表现的几个环节在于:首先鉴别真确了,被当作破纸的仇十洲的真迹,确实被他认准了。其次是欺骗卖主——卖主不识货,胡书城定然也不会向卖主说明此画的真价值,所以他只出了“七百文”钱就买到手。再次是巧为装饰,不仅使破损处得以弥补,而且饰以“锦贉瑶签,贮以檀匣”,大大抬高了这幅画的身价。第四,货售识家。乘毕秋帆要向皇帝进献急需而勒索高价。第五,以假充真,欺骗外行。因知查小山好虚名而不识真假,所以特的“真伪参半,俱装潢精好”,赚取了他的大量金钱。这些手段,从传统的儒家道德看来,都是不可取的,是十足的商人的计谋。但是在这篇小说里,胡书城的这种品质却被描写成了商人的乖巧、机智、灵活。作者以欣赏态度赞扬胡书城,而那些不知商品真价值的受骗者,特别是查小山,却成了傻瓜笨蛋,显得那样可笑。这种新的价值观,表明了十九世纪的中国正在发生着缓慢然而深刻的变化。

小说不仅善于叙述故事,语言简炼准确,而且善于抓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点,每个人的语气都很符合其身份、性格。比如毕秋帆之弟对胡书城所说:“银不能益,如以为不足,吾有无用书画……任尔选几十幅去可耳。”这种不容讨价还价的语气,正表明他身为权贵、而又懂得真伪的特点。查小山的语言更为形象:“令取前十件观之,皆称善”。“卷轴甚多,何能遍阅?察君似长者,当不予欺,所有予悉购之可也。”这些话活脱脱地显示出了查小山有钱而又对书画完全外行的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