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乐府民歌
汉代诗歌较之先秦时代无论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在表现手法的新颖多样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汉代诗歌中成就最高的是汉代的乐府民歌。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大规模采集、整理、编订民歌的音乐机关,后人将乐府所搜集的诗称为乐府诗,于是所谓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一变而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汉代乐府民歌是继承了周代《诗经》以来的优秀诗歌传统发展而成的。其形式灵活多样,有整齐的五言诗,也有在整齐中有所变化的杂言诗,特别是长篇叙事诗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中国诗歌宝库。
据《汉书·艺文志》所收载的篇目,西汉乐府民歌有一百三十八首,现存诗歌总共不过三、四十首。宋人郭茂倩编了《乐府诗集》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类。其中的“相和歌辞”,“鼓吹曲辞”和“杂曲歌辞”中保存了大量的乐府民歌。汉代乐府民歌是汉代社会生活的宏伟的艺术画面,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高度的思想性。首先,乐府民歌表现了对剥削和压迫的不满和反抗。这类作品有《刺巴郡太守》、《枯鱼过河泣》、《孤儿行》、《妇病行》、《东门行》和《艳歌行》等。《妇病行》是一首短篇叙事诗,诗中描写了病妇的死和父亲为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孩子乞讨而构成的一幅悲惨的生活画面,从而典型地表现了广大人民的苦难和统治阶级的罪行。诗中对病妇及其丈夫心理和情感的描写深刻感人,语言朴素简洁,富于表现力。而《东门行》则描写一个城市贫民因衣食无着、饥寒交迫而走上反抗道路,死里求生的动人情景。作品以夫妻的对话写出了两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丈夫坚持“出东门”,铤而走险去反抗斗争;妻子则劝阻丈夫安贫苦熬,最后丈夫果断地决定“行!吾去为迟”,走上了以斗争求生存的反抗道路。作品善于通过人物的动作表现复杂的心理活动,诗句长短错落,节奏异常鲜明。其次,汉乐府民歌中还有反映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及人民沉重的徭役负担的作品。长期的“开边扩土”之战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难,《战城南》、《十五从军征》、《古歌》和《悲歌》等是表现这类题材的诗歌。《战城南》写一个勇武的战士壮烈牺牲、暴尸沙场的悲壮凄凉的景象。《十五从军征》以白描手法写一个15岁出征,80岁才归乡的老兵的所见所闻。亲人死亡,荒塚累累,家园破败,无以为生,是当时广大人民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在汉乐府民歌中数量最多的是反映爱情生活和妇女问题的作品。这类作品有《上山采蘼芜》、《白头吟》、《有所思》、《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等。《上山采蘼芜》以喜剧笔法讽刺了喜新厌旧的男子,反映了封建礼教的男权对妇女的压迫。《陌上桑》以戏剧性场面描写了勤劳、美丽的罗敷对厚颜无耻的使君的反抗,她是一位敢于反抗统治阶级,努力争取自由爱情的动人形象。《孔雀东南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长篇叙事诗的成熟。这是一部具有鲜明人民性的现实主义长诗,它通过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度的罪恶;同时也热情歌颂了刘兰芝不向封建礼教屈服,为追求自由婚姻和美好理想而英勇抗争并为之献身的精神。
总之,汉代乐府民歌广泛而深刻的反映了当代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创造了许多新的、富于表现力的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其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和高度的艺术成就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