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国学经典解读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孝》文化国学经典解读

百善孝为先,孝为仁之根本。中华文明之所以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六种古文明形态中唯一传承至今而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华民族之所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五千年,就是因为这种亲亲尊尊的孝文化——世世代代父慈子孝、尊老爱幼、长幼有序,以及由这种孝文化而形成的血缘宗法制度,就是因为有我们整个民族的共有的精神信仰。『孝』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我们的信仰。行孝、尽孝是做人的最基本的责任和道义,是天之经地之义也。儿孙绕膝、子孙满堂、家庭和睦是人生的福气,由家庭而国家、由国家而天下,如果家庭父慈子孝、礼敬有序,那么推而广之,就能社会和谐,国泰民安。孝之义大矣哉!

25

【解读】

孔子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孝的重大意义。人秉承天地之气而生长,人也效法天地而存在,孝就像天经地义一样,永远地施行流传。孝就是天经地义之事,孝就是民众的行为常德,孝贯通了天地人三才。

人们应该去效法天与地的经常法则,效法天的常明来常行孝道,效法地的常利来行义,以此来顺化天下。因此那些教化不必有待于严肃说教,而自成道理;那些政治不必有待于严酷管理,而自行被治理。

【原文】

子曰:“夫孝,天之经①也,地之义②也,民之行③也。”

——出自《孝经·三才》

【注释】

①经:常规,原则,借指永恒不变的规律。

②义:正理,准则。

③行:品行,行为。

【译文】

孔子说:“孝,就像上天的规范,大地的准则,是人的最根本的品行。”

26

【解读】

此章,孔子先批评了当时世俗中对“孝”的误解,然后再指明“孝”的核心是“敬”。只有饮食的奉养,而没有尊敬的“孝”,与对待犬马无异;要在奉养好长辈的基础上,还要尊敬长辈,才能算得上是“孝”。

本章中,子游问孝,孔子也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以“不敬,何以别乎”来反问子游,启发子游反思世俗,反思自己,得出只有在奉养好长辈的基础上,还要尊敬长辈,才能算得上是“孝”的结论。

【原文】

子游①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②。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③,何以别乎。”

——出自《论语·为政》

【注释】

①子游:孔子弟子,姓言,名偃,字子游。

②养:赡养、供养。

③敬:尊敬。

【译文】

子游问怎么做才是尽孝。孔子说:“现在人们认为的孝,就是能赡养父母。(其实)连狗马等牲畜都能得到饲养,假如仅是供养父母而无敬心,这样供养父母与饲养牲口又有什么区别呢?”

27

【解读】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灿烂文化的优良传统。尊老爱幼不仅仅限于赡养孝敬自己的父母、抚养爱护自己的子女,更是要求人们用一颗博爱的心去善待普天之下所有的老人和孩子。犹如孔子所谓的大同世界,“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让社会上的老人都能颐养天年、安享晚年,让年富力强的壮年人发挥自己的作用,贡献力量,让孩童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让孤寡、残疾之人有所供养,这不正是我们和谐社会的源泉吗?

【原文】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①,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②。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

①第一个“老”,动词,孝敬、尊敬之意。第二、三个“老”,名词,老人、长辈之意。

②第一个“幼”,动词,抚养、爱护之意。第二、三个“幼”,名词,子女、小辈之意。

【译文】

孝敬自己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孝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子女,推广开也去爱护别人的子女。

28

【解读】

此诗描写的是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表现的却是诗人内心深沉的情感。开头两句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母亲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吧。其实,母亲的内心何尝不是期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小小的萱草花表达的孝心怎么报答得了呢。

【原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①迟迟归。谁言寸草心②,报得三春晖③!

——出自唐·孟郊《游子吟》

【注释】

①意恐:担心。

②寸草:萱草。萱草(花)是我国传统的母亲花,相对于西方的康乃馨。寸草心:以萱草(花)来表达子女的孝心。

③三春晖: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我们。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时她忙着缝儿子远征的衣服,又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像萱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慈母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