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姓源韵谱》译文与赏析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容斋随笔·姓源韵谱》译文与赏析

姓源韵谱

姓源韵谱

【原文】

姓氏之书,大抵多谬误[1]。如唐《贞观氏族志》,今已亡其本。《元和姓纂》,诞妄[2]最多。国朝所修《姓源韵谱》,尤为可笑。姑以洪氏一项考之,云:“五代时有洪昌、洪杲,皆为参知政事。”予按二人乃五代南汉僭主刘煟之子,及晟嗣位,用为知政事,其兄弟本连“弘”字,以本朝国讳,故《五代史》追改之,元非姓洪氏也。此与洪庆善序丹阳弘氏云:“有弘宪者,元和四年尝跋《辋川图》。”不知弘宪乃李吉甫之字耳。其误正同,《三笔》已载此说。

【注释】

[1]谬误:亦作“谬悮”。错误;差错。[2]诞妄:荒诞虚妄。

【译文】

有关姓氏之类的书籍,大多数都有谬误的地方。比如唐代的《贞观氏族志》,现在它的印本早已不存在了。现在的《元和姓纂》一书,荒诞虚妄的地方最多。本朝所修撰的《姓源韵谱》,更是令人可笑。暂且以洪氏一姓为例进行考察,《姓源韵谱》中记载说:“五代时有洪昌、洪杲,都在朝中担任参知政事。”但据我对二人考查得知,洪昌、洪杲两人都是五代时期南汉僭主刘煟的儿子,当刘煟二儿子刘晟除掉哥哥刘玢自立为王以后,才委任他们为参知政事。他们兄弟二人原名弘昌、弘杲,因为他们的名字当中有本朝忌讳的字,所以按照《五代史》对他们的名字进行了修改为了洪昌、洪杲,所以这二人实际上姓刘而并不姓洪。此外,洪庆善在丹阳《弘氏谱牒》的序言中记载说:“有个名叫弘宪的人,在元和四年的时候曾为《辋川图》写过一篇跋文”,但洪庆善竟不知道弘宪就是李吉甫的字。这个错误正好和上面的《姓源韵谱》的错误相同。我在《容斋三笔》里对这类情况已作了论述。

【评析】

古人的名字非常复杂,有姓、氏、名、字、号、谥、官、职、爵等等,书写的时候又往往省略一部分,再加上避讳的缘故,后人如果不加辨析,就会弄错。作者在本文中所说的五代时刘弘昌、刘弘杲兄弟,因为避宋太祖父亲赵弘殷的名讳,书中改为刘洪昌、刘洪杲。又因为省略了姓,于是《姓源韵谱》一书就认为两个人姓洪,叫做洪昌、洪杲。这与洪庆善不知道李吉甫表字弘宪犯了同样的错误。古代能够读书写字的人不多。文化人都会犯这样的错误,普通百姓就更难以幸免了。宋代的俞琰在《席上腐谈》中记载,温州有个民间祭祀的神仙叫“杜十姨”,没有丈夫,另一个神仙“五撮须相公”没有妻子,好事的人竟让他们两个结婚,供奉在一座庙里。其实所谓“杜十姨”,原是供奉杜甫的庙宇,因为杜甫曾任左拾遗一职,因此又称“杜拾遗”,以讹传讹,就变成了“杜十姨”。“五撮须相公”则是伍子胥,也是因为乡人不识字,以音相传,就变成了“五撮须”。

明代大学者张岱在《夜航船序》里写了个有趣的故事。有个僧人和一个秀才同宿夜航船,秀才高谈阔论,僧人很敬畏,就缩成一团,怕占了秀才的地方。可是听着听着僧人觉得不对劲,就问秀才:“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秀才说:“是两个人。”又问:“那么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秀才说:“自然是一个人。”僧人于是笑着说:“这么说来,且待小僧伸伸脚。”我们做学问也要认真钻研考据,不能不懂装懂,否则就会像那个无知秀才一样被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