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穿走在红土上》鉴赏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我穿走在红土上》鉴赏

作者: 任光文淑慧

田一文

一阵急骤的雨落下了,落在燥阳晒红的地上,地上散发着蒸人的热气。然而,有凉沁沁的风吹着,热气很快就消散了。

雨继续降落下来,雨水溶化着干燥而龟裂的泥土。泥土同旅人们的脚板上的污泥渗和着,雨水又流成沟儿把泥土调匀着,沟里,旅人们的脚又在搅动着,于是,泥土的原来那种耀眼的红色,便成为棕红了。

雨点子密密地打在我背后。背象块吸铁磁吸着了背心,接着,湿答答的衬衫,紧紧贴在背上了。雨底凉意,透不过燃烧的胸膛,胸膛,在燃烧着呀。

南方,是燃烧着热情的火焰的地方。

当温柔的黎明穿过了黑暗出现的时候,我们就穿走在这南中国底红土上了。我们以沉重的脚步,惊止了草间昆虫们的声息。那时,太阳晒黑着我们的皮肤,海蓝的天悠闲的飞走着白云,桦树把浓荫投在地上,榕树们正垂着美丽的长须,庄稼是金黄的,稻底饱满的颗粒,压弯了细长的稻杆子,原野是那样丰满,是那样的一片“百谷般的土地”。

我们呼吸着从原野发出的健康的气息。

原野,是曾经失去的。

我们穿走在我们底原野里。我们看见一些农民背着枪,站立在山岗子上面向我们要着路条;我们底农民游击队员,守在我们底原野。

我们都是原野的儿子。

我们冒着密密的雨点,在雨水泥泞的山道上,我们跋涉着,我们底身子浴在雨中,我们底心却在燃烧着。

南方,燃烧着热情的火焰。

南国人民的胸间,燃烧着热情的火焰。

我们穿走在已经成为棕红色的大地上,我们底心中也燃烧着热情的火焰。

1939年,9月。

抗日战争初期,作者曾以一名文化战士的身份,亲临鄂中前线,穿走在收复的土地上,接触到战斗的人民群众,从中找到了自身和人民群众爱国激情的交汇点,并把这种激情熔铸在自己的创作之中。《我穿走在红土上》,就是这样的一篇散文诗。全篇分三个章节,红土为主线,通过红土上的不同场景,表达了包括人民群众在内的抒情主体,对红土的深厚感情。

作者抒发感情,不是直接的宣泄,而是选取凝聚着主体感受的景象,用白描的笔法勾画出来,看似平淡,但在你仔细体味的时候,便会感到一种有似熔岩在地下奔突的力量。

第一章节,写冒雨在红土上跋涉的景象。脚和雨水、泥土搅和一起,湿透的衬衫贴在身上。这艰难的征途,反衬出旅人燃烧的胸膛。胸膛何以在燃烧?因为在南方,在这红土地上,燃烧着热情的火焰。在这里,作者笔下的红土,便有了双重的寓意。一是为了这红土地,而怀着一腔热血,不惜艰难险阻;二是这红土地,象燃烧的火焰,风吹不熄,雨浇不灭。这正是红土地的儿女们不甘屈辱不可征服的性格。

第二章节,写黎明中和放晴后的红土地。作者以朴实而又饱和爱心的笔触,描绘了丰饶美丽的原野。在富有田园牧歌的情调中,作者没有使人们忘记:“原野,是曾经失去的。”从而在感情上造成强烈的反差,使人在心理上发生震颤。这红色原野,当它属于自己的时候,也许还不能深深体会到它在自己生命中的价值,一旦失而复得,这种感受会变得异常强烈。

正是出于这种心情,在第三章节中,抒情主体对于武装的农民称作“我们底(的)”,显出特有的亲切和自豪。“我们都是原野的儿子。”是整个诗篇的主旋律,深挚而凝重,它道出了“我”或是“我们”与“农民游击队员”和这红土,和这原野的亲缘关系。这红土,这原野,养育了我们,使我们赖以生存,赖以栖息,这是任何力量也难以消解的情结。这就是“我们”和“南国人民”之所以生存、战斗,在风雨泥泞中跋涉不息,在胸间燃烧着火焰的原因。这不仅揭示了抒情主题,也呼应了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