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希逸·二损箴》原文注释与译文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林希逸·二损箴》原文注释与译文

《林希逸·二损箴》原文注释与译文



触物而怒,非性所无。为怒所使,则心为奴。能无固佳,欲无乌>可。以渠怒渠,无我怒我。怒而及我,其伤必多。是之谓忿,有毒如刀。我能自持,则有宾主。不迁者颜,实圣所许。《易》为此训,但曰惩之。万古之病,一字之医。惩之如何,以损为益。能如是惩,无愧于《易》。



可欲之欲,字不从心。为心之害,惟慾最深。根阳根阴,固有人理。违者癯之,迷则误矣。三戒之一(11),严于方刚(12)。能损而至,则仁之方。矧是沈绵(13),屡作屡止。不早惩之,身其余几。“病为良药”,此语最奇。药而不悟,是则终迷。我为此箴,以劝以戒。古佛有言,生死事大。

【注释】

①损:六十四卦之一,兑下艮上。《易·损》:“象曰:山下有泽,损。”孔颖达疏:“泽在山下,泽卑山高,似泽之自损以崇山之象也。”引申为贬损,谦退。此处即用引申义。

②乌:何。

③渠:他。

④忿:愤怒。

⑤颜:指颜回,字子渊,孔子弟子。不迁:不迁怒的省称。《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⑥圣:圣人,指孔子。

⑦惩:戒止。《易·损》:“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⑧可欲之欲:指合理的欲望。字不从心,即“欲”字底下无“心”字。按:今“欲”、“慾”已简化为“欲”一个字。为更好理解原文,本文中的“慾”字姑不简化。

⑨根阳根阴:出于阳出于阴。

⑩癯(qu):瘦。

(11)三戒:戒色、戒斗、戒得。《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得,贪得。

(12)方刚:指血气方刚。

(13)矧(shen):况,况且。沈绵:经久不愈之病,久病不愈。

【译文】



接触外物而发怒,不是性情中所没有的。被愤怒所驱使,那心就变成奴隶了。能没有愤怒固然好,但想要没有愤怒怎能办到。让他对他发怒,不要让我对我发怒。愤怒涉及到我,伤害一定很多。这就叫愤怒,恶毒得像一把刀子。我能自我控制,就分出了宾主。不迁怒的人是颜渊,实为圣人孔子所赞许。《易》中也有同样的教诲,只说“惩”之。万古的毛病,一个字就医治了。怎样惩戒?把损当作益。能这样惩戒,就无愧于《易》了。



可以有的欲望,“欲”字不从“心”字。对于心有害的欲望,只有“慾”最深。出于阳或出于阴,固然有人事的道理。违反的人把“心”去掉了,那就迷误了。戒得是孔子所说的戒色、戒斗,戒得这三戒中的一戒,比血气方刚戒之在斗更严厉。能够损减就能达到,这是实行“仁”的一个方法。况且是久病不愈,屡次发作,屡次禁止。不早点戒除,身体能剩下多少?“病是良药”,这句话很奇特。吃了药还不悔悟,这就会始终迷惑。我写这个箴,又劝解又警戒。古代的佛家有句话说:生死是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