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散文·范晔·皇后纪序论》原文鉴赏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汉魏六朝散文·范晔·皇后纪序论》原文鉴赏

《汉魏六朝散文·范晔·皇后纪序论》原文鉴赏

夏、殷以上,后妃之制,其文略矣。《周礼》王者立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以备内职焉。后正位宫闱1,同礼天王。夫人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德2,世妇主丧、祭、宾客,女御序于王之燕寝。颁官分务,各有典司。女史彤管3,记功书过。居有保阿之训,动有环佩之响。进贤才以辅佐君子,哀窈窕而不淫其色4。所以能述宣阴化,修成内则,闺房肃雍,险谒不行也5。故康王晚朝,《关雎》作讽;宣后晏起,姜氏请愆6。及周室东迁,礼序雕缺。诸侯僭纵,轨制无章。齐桓有如夫人者六人,晋献升戎女为元妃,终于五子作乱,冢嗣遘屯7。爰逮战国,风宪逾薄8,适情任欲,颠倒衣裳,以至破国亡身,不可胜数。斯固轻礼弛防,先色后德者也。

秦并天下,多自骄大,宫备七国,爵列八品。汉兴,因循其号,而妇制莫厘9。高祖帷薄不修10。孝文衽席无辩11。然而选纳尚简,饰玩少华。自武、元之后,世增淫费,至乃掖庭三千,增级十四。妖倖毁政之符,外姻乱邦之迹,前史载之详矣。

及光武中兴,斫雕为朴,六宫称号,唯皇后,贵人。贵人金印紫绶,奉不过粟数十斛。又置美人、宫人、采女三等,并无爵秩,岁时赏赐充给而已。汉法常因八月算人12,遣中大夫与掖庭丞及相工,于洛阳乡中阅视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已下,姿色端丽,合法相者,载近后宫,择视可否,乃用登御。所以明慎聘纳,详求淑哲。明帝聿遵先旨,宫教颇修,登建嫔后,必先令德,内无出之言13,权无私溺之授,可谓矫其敝矣。向使因设外戚之禁,编著《甲令》,改正后妃之制,贻厥方来,岂不休哉!虽御已有度,而防闲未笃,故孝章以下,渐用色授,恩隆好合,遂忘淄蠹14

自古虽主幼时艰,王室多衅,必委成冢宰15,简求忠贤,未有专用妇人,断割重器。唯秦芈太后始摄政事16,故穰侯权重于昭王,家富于赢国。汉仍其谬,知患莫改。东京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17,临朝者六后18,莫不定策帷帟,委事父兄,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威。任重道悠,利深祸速。身犯雾露于云台之上19,家婴缧绁于圄犴之下20。湮灭连踵,倾辀继路而赴蹈不息,焦烂为期,终于陵夷大运22,沦亡神宝23。《诗》《书》所叹,略同一揆24。故考列行迹,以为《皇后本纪》。虽成败事异,而同居正号者,并列于篇。其以私恩追尊,非当时所奉者,则随它事附出。亲属别事,各依列传。其余无所见,则系之此纪。以缵西京《外戚》云尔。

【注释】 1宫闱:宫中后妃的居住之所。闱,宫中旁门。2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3彤管:指女史记事用的赤管笔。4窈窕:美好的样子。语出自《诗·周南·关雎》。5险谒:不正当的请托。6愆(qian):罪过,过失。7冢嗣遘屯:指太子遇难。因晋献公受骊姬之谮,杀太子申生,故称。8风宪:风纪与法度。9厘:治理。10高祖:即汉高祖刘邦。帷薄不修:是对家庭生活淫乱的一种委婉说法。11孝文:指汉文帝刘恒,刘邦之子。衽席:卧席。衽席无辩,指文帝幸慎夫人而每与皇后同坐。12算人:计算人口而征收丁赋。13阃(kun):指闺门,妇女所居之所。14淄蠹:比喻倾覆败亡。淄,黑色。蠹,食木虫。15冢宰:周代官名,为六卿之首,一称大宰。后也称吏部尚书为冢宰。16芈(mi)太后:秦昭王母,号宣太后。昭王立,宣太后执政,以同母弟魏冉为将军,封穰侯。太后执政,从此始。17四帝:指安帝、质帝、桓帝、灵帝。18六后:指章帝窦太后、和帝邓太后、安帝阎太后、顺帝梁太后,桓帝窦太后、灵帝何太后。19雾露:代指疾病。云台:汉宫中的高台。如桓帝窦太后就曾被幽禁于此。20婴:缠绕,羁绊。引申为加。缧绁(leixie):拘系犯人的绳索,引申为囚禁。圄犴(yuan):监狱。21倾輈(zhou):翻车。輈,本指车辕,此处泛指车子。22陵夷:衰落。大运:指天运。23神宝:批皇帝之位。24揆(kui):尺度,准则。

【今译】 夏代、商代之前,关于后妃制度的记载,条文是非常简略的。《周礼》上规定,国王可以立一个王后,三个夫人,九个嫔妃,二十七个世妇,八十一个女御,以便在宫内供职。王后在宫中居于正位,其礼如同国王一般。夫人坐而论妇人礼节。嫔妃掌教女人应守的四种品德,世妇主管丧事、祭祀和应对宾客,女御掌握次序,依次待奉国王休息。设置女官,区分职责,使其各有专门负责的范围。女史官手持红管笔,记录下是非功过。居则有师傅训导,动则有环佩震响。推荐贤才以辅佐君子,感叹窈窕而不荒淫女色。所以才能够遵奉王后教化,修成后宫规则,使内室肃穆高雅,遏止非正当的请托。所以周康王迟迟不上朝,《关雎》一诗为此而讽谏;周宣王夜卧晚起,王后姜氏请求处罚。等到周朝东迁洛阳,礼法秩序破败凋零。各国诸侯任意越礼,纲纪规则也无章可循。齐桓公有同于夫人的女子六人,晋献公把外族女人升格为正夫人,终于导致桓公的五个儿子作乱,献公的太子也遇难身亡。后来到了战国时期,风纪法度更趋于刻薄,人们往往任意而行,主上与臣下也地位颠倒,以至于国破家亡,身死人手者,多得不可胜数。这确实是因为轻视礼法规则,看重美色而不顾道德的缘故。

秦朝统一天下之后,自以为是,骄傲狂妄,后宫兼有七国规模,宫中爵位也分成八品。西汉建立之后,因循沿袭秦代名号,而后宫制度并没有得到治理。高祖刘邦家庭生活很不检点,文帝刘桓在卧席之上也不分尊卑。然而挑选收纳后宫女子崇尚简少,装饰品、赏玩之物也并不奢华。自从武帝、元帝之后,代代增加淫乐所需,及至于使后宫佳丽多达三千,爵位也增加到十四等级。美女倖臣败坏国政的表现,外戚姻亲扰乱国家的事迹,前代史书已记载得非常详细了。

等到光武帝刘秀再度恢复汉室,装饰用具崇尚简朴,在后宫中的称号,只不过皇后、贵人两种。贵人佩带金印紫色绶带,薪俸也不过是几十斛米而已。又设置美人、宫人、采女三个等级,但没有爵号与薪俸,只不过一年之中按季节赏赐一些东西而已。按汉代法规,一般是利用每年八月统计人口,收取赋税的时机,派遣太中大夫与掖庭丞以及看相的人,在洛阳乡中查看出身良家的少子,年龄在十三岁以上,二十岁以下,姿容颜色端庄美丽,合于挑选标准的女子,便载回宫,再进一步筛选,看其是否合适,再提高其地位,待奉皇帝。这样,才显示出后宫小心谨慎地聘纳女子,仔细搜寻善良聪明之人。汉明帝刘庄遵奉前代遗旨,后宫的法规非常严整,提升设立皇后嫔妃,一定要把品德的考察放在首位,在内没有不合法度的言论,对外没有因私恩溺爱而滥授官爵,可以说在矫正前代弊病上做出了贡献。而假使在此之际又立下法规,防止外戚掌权,再象前代皇帝那样编著《甲令》,改正后妃体制,将这些传给后世皇帝。难道不是非常好的事情吗!明帝虽然治理本朝很有法度,但对如何防止将来的祸患却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所以从章帝刘炟之后,逐渐改为以色取人,恩爱深重者便受到重用,遂之也就忘却了败亡之灾。

自古以来,虽然因皇帝幼小,国运艰难,王室多生事端,但一定要委成命于国家重臣,广泛选拔德才兼备的贤人,没有专用女人,而使倾覆国家政权的。只有秦代芈太后第一次持掌政权,所以她弟弟魏冉比秦昭王权力还大,魏冉的财富比秦王室还多。汉代沿袭秦代错误的做法,明知为灾祸却不能改过。东汉时期,帝王历代相传的世系多次断绝,权力也归于女主,在宫外立下的皇帝有四个,临朝听政太后的有六个,她们人人都是在帷帘之后定下计策方针,批发政权交给父亲或兄弟掌管,企图立下幼主以便自己长期执政,压抑当时的杰出人物以便自己独揽权威。责任重大而大道悠远,追求长期利益而灾祸也来得很快。(她们失败之后)自己身染疾病被囚禁在云台之上,父亲兄弟也绳索加身被关押在监狱之中。遭受灭顶之灾的接连不断,翻车失事的也前后不绝。但是她们依然前赴后继,奔蹈不止,其最终结果只有死路一条。最后终于使得东汉王朝天运衰落,皇位沦亡。《诗经》、《尚书》所慨叹惋惜的商周沦亡,在道理上与东汉沦亡大致相同。所以作者才考察罗列了当时的行迹,写成《皇后本纪》。(在皇后之中)虽然有人成功,有人败亡,事迹不同,但只要曾经身居后位正号的,就排列在本篇之中。至于他们亲属的事迹,各在其本传中描写。若其没有本传的,则附在本纪中说明。以此作为《汉书·外戚传》的续篇。

【集评】 明·孙矿:“平平叙去,腴畅有之,笔力殊弱,锻练亦未至。”

清·孙琮:“尊崇外戚,编任奄人,皆母后临朝所必至也。事始于秦,祸烈于汉,覆辙相寻,传为家法,殊可浩叹,篇中就汉言之,已足为千古炯戒。”(上二条皆见《文选集评》)

【总案】 两汉动乱,多有外戚掌权的原因,而外戚之所以能掌权,和皇帝年幼无知,太后听政,又可以说是紧密相关的。本篇简要叙述了汉代太后听政过程,分析了形成的原因和极大的危害性,读来发人深省。难怪汉武帝欲立其子,先去其母,方法虽然残酷,用心可谓良苦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