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韩愈
韩愈
【作者小传】
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今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卒谥文,世称“韩文公”。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他与柳宗元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二人并称“韩柳”。
韩愈出身于小官吏家庭,自幼丧父,由兄韩会与嫂郑氏抚养成人。兄韩会能着文章,对韩愈颇有影响。贞元二年(786),韩愈19岁,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不第,次后三试均落榜,直到贞元八年(792)第四次应考,才考中进士。此后又连续三次应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皆不中。直到29岁才在董晋幕府中得到了一个观察推官的微小官职。36岁时,任监察御史,但由于上书论天旱人饥,请宽民徭役、除民租赋,不久被贬为阳山(今属江苏南京)县令。此后直到50岁,官职一直浮沉不定。
元和十二年,韩愈50岁时,因参与平定淮西之役表现出处理军国大事的才能,迁为吏部侍郎,进入朝廷上层统治集团。但两年后,他却因上表谏迎佛骨而触怒宪宗,险些被处死,幸得裴度等大臣施救才免于一死,被贬为潮州(今广东潮安)刺史,后又移至袁州(今江西宜春)。此后宦官杀宪宗,穆宗即位,韩愈被召回朝,后历官国子监祭酒、京兆尹、兵部侍郎、吏部侍郎。长庆四年(824)病逝于长安,终年57岁,生前着有《昌黎先生集》。
韩愈在政治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在思想上提倡儒家正统思想,反对佛(佛教)、老(道家)思想。虽然与柳宗元政见不合,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以载道”,反对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文风。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韩愈的散文包括论、说、书、序、记、传、表、状、颂、赞、赋、铭、哀辞、祭文、碑志、杂文等。其文章豪逸奔放、气势宏大、新奇简劲、逻辑严整、融会古今,无论是议论、叙事或抒情,都形成独特的风格,达到前人不曾达到的高度。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明人更是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