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二十八臣都有谁 揭秘蜀汉二十八臣有哪28人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蜀汉二十八臣都有谁 揭秘蜀汉二十八臣有哪28人

蜀汉二十八臣都有谁 揭秘蜀汉二十八臣有哪28人

说道蜀汉二十八臣都有谁,这个话题也还是挺有意思的,其实小编听说是听说过的,但是具体是那二十八位就不太知道了,但是这些都不是问题,因为小编下面就给大家带来这个问题的揭秘情况,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个蜀汉二十八臣都有谁吧,看看这个蜀汉二十八臣到底是那28个人,对这个感兴趣的网友一定不要错过了,欢迎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

蜀汉二十八臣分文臣和五臣各有十二位:

文臣十二位:

庞统、简雍、吕凯、傅肜、费祎、董和、陈震、邓芝、蒋琬、董允、秦宓、杨洪、马良、程畿。

武臣十二位:

赵云、孙乾、张翼、马超、王平、姜维、黄忠、廖化、向宠、傅佥、马忠、张嶷、张南、冯习。

庞统(公元179 -- 214)

字士元,襄阳(湖北襄阳)人。才能出众,与诸葛亮齐名,被誉为“凤雏”。庞统青少年时并不出众,但颍川名士司马徽与庞统长谈一次后,便“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刘备在荆州时,庞统为“耒(lei垒)阳令”,因“在县不治”被“免官”。东吴的鲁肃得知此事后告诉刘备:“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后刘备重新启用庞统,与诸葛亮同任军师中郎将。后随刘备入蜀,为攻占益州出谋划策。进攻雒(luo落)城(四川广汉)时,被流矢射死。刘备十分悲痛,“言则流涕”。追赐庞统为关内侯,谥(shi适)靖侯。

庞统死后葬在落凤坡,就是现在的德阳市罗江县白马关。现存庞统祠、庞统墓。

简雍(出卒年不详)

字宪和,涿郡(河北涿州)人。早年跟随刘备,常担负出使之任。在荆州时,“为从事中郎”。刘备攻成都时,简雍到城里向刘璋陈述利害,劝降了刘璋。“先主拜雍为昭德将军”。简雍由于跟随刘备多年,所以在刘备面前也很随便,不拘礼节。“威仪不肃,自纵适”。简雍性情诙谐,当时蜀地大旱,政府禁止造酒。有一天简雍陪刘备外出,看到官吏捉拿了一位家中有酿酒工具,但并没有酿酒的百姓,“欲令与作酒者同罚”。简雍看到此情,便指着路边的一对男女对刘备说:“彼人欲行淫,何以不缚?”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对曰:“彼有其具,与欲酿者同。”先主大笑,便下令放了这位百姓。

据说简雍曾以昭德将军的身份驻守过牛鞞(bing丙)县(现在的四川简阳市)。简阳市曾建有简雍墓,但在修成渝公路时墓被夷为平地,墓前石人石兽被砸成碎石铺了路基。现简阳市有一条路叫“简雍巷”。

吕凯(? -- 约公元225)

字季平,永昌不韦(云南保山)人。刘备入川后吕凯在永昌郡为地方官员。刘备死后,雍闿(kai凯)等杀了永昌太守正昂叛蜀降吴,东吴“遥署闿为永昌太守”,但吕凯与其他忠于蜀汉的永昌地方官员“闭境拒闿”,雍闿多次派人劝说,吕凯等人不为所动,忠于职守,保境安民。诸葛亮率军南征平定叛乱时,对吕凯等人十分赏识,上表朝廷,封吕凯为云南郡太守,赐爵阳迁亭侯。吕凯后被叛军所杀。

据说吕凯是吕不韦的后人。吕不韦获罪后,其后人被充军至云南,该地设置不韦县(现宝山县境内)。吕凯死后便葬于保山县金鸡村。《保山县志》记载“墓在金鸡村北(已毁),土人岁时拜之”。但有文章中说墓的残迹还有,“1992年年底,将军墓旁的石马已粉碎了一匹,另一匹也被从中间沿竖面剖成两半,四足陷于泥土之中,高不足一米”。金鸡村中也还有吕公巷、季平街。不知是否准确。

傅肜(rong容)(? -- 公元222)

义阳(河南桐柏)人。傅佥的父亲。章武元年(221年)为中军护卫。后随刘备征东吴,“肜为别督”。蜀军兵败猇(xiao肖)亭后,傅肜率军断后,“兵人死尽。吴将语肜令降,肜骂曰:‘吴狗!何有汉将军降者?’遂战死”。

费祎(yi医)(? -- 公元253)

字文伟。江夏鄳(meng盟)(今河南罗山)人。青年时“游学入蜀”,正遇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便留在蜀中为官。后主刘禅即位后,费祎任黄门侍郎。深得诸葛亮的信任。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写道:“费祎…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费祎能言善辩,曾为昭信校尉出使东吴,对答如流,不辱使命,深受孙权称赞。建兴八年(230年),转为中护军,后又为司马。诸葛亮去世后,为后军师,后“代蒋琬为尚书令。琬自汉中还涪,祎迁大将军,录尚书事”。赐爵成乡侯。领益州刺史。后主持蜀汉军政。延熙十六年(253年)岁首大会上,被曹魏刺客郭修所杀。谥敬侯。费祎为官清廉,家无余财。“儿子皆令布衣素食,出入不从车骑,无异凡人”。“长女配太子璿(xuan璇)为妃”。

费祎死后葬于汉寿城(广元市昭化)西门外。据说现在墓地仅存土半堆,高约3米,墓碑二块,一题“汉尚书令费公敬侯墓”,一题“蜀汉大将军录尚书事成乡敬候费祎之墓”。

董和(? -- ?)

字幼宰,荆州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董允的父亲。原在刘璋处为官,执法严厉,政绩显著,“所在皆移风变善,畏而不犯”,“与蛮夷从事,务推诚心,南土爱而信之”。刘备入蜀后,董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为人简朴,廉洁奉公,居官食禄“二十余年,死之日家无儋石之财”。得到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

董和的家乡现为湖北宜昌市枝江董市镇。1992年董市镇为董和塑像,现立于老正街码头。在董市镇水府庙大殿的南山墙上,还存有“后汉掌军中郎将董幼宰故里”的题记。

陈震(? -- 公元235)

字孝起,南阳(河南南阳)人。在荆州时为从事,“随先主入蜀。蜀既定,为蜀郡北部都尉,因易郡名,为汶山太守,转在犍(qian潜)为。建兴三年(225年),入拜尚书,迁尚书令”。为维护蜀吴联盟,出使东吴,不辱使命,与孙权“升坛歃(sha厦)盟,交分天下”。后赐爵城阳亭侯。陈震有知人之明,察觉到李严心术不正,曾向诸葛亮谏言,但诸葛亮没有重视,后果然被陈震言中。

邓芝(? -- 公元251)

字伯苗,义阳新野(河南新野)人。其先人邓禹曾为汉朝司徒。原为益州巴西太守庞羲部属。“先主定益州,芝为郫邸阁督。先主出至郫,与语大奇之,擢为郫令,迁广汉太守”。刘备死后,奉诸葛亮之命去东吴,重新盟好。封为中监军、杨武将军。诸葛亮死后,为“前军师、前将军,领兖州刺史”,后封为车骑将军,后假节。赐爵阳武亭侯。为官二十余年,赏罚公正,爱恤士卒,居家俭朴,不置私产,“妻子不免饥寒,死之日家无余财”。

据说邓芝高寿,98岁去世。由此推断邓芝出生于公元153年。《华阳国志》上记载延熙十一年(248年),涪陵国人反叛,芝率军征讨,在路上“芝见猿抱子在树上,引弩射之,中猿母,其子为拔箭,以木叶塞创。芝乃叹息,投弩水中,自知当死”。如记载无误,这一年邓芝已经95岁,以95岁高龄的人还能引弩射箭,简直是不可思议。

蒋琬(? -- 公元246)

字公琰(yan言),零陵湘乡(湖南湘乡)人。“随先主入蜀”为广都长。刘备到广都视察,“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诸葛亮对刘备讲:“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刘备没有加罪蒋琬。后任蒋琬“为什邡令”,再为尚书郎。刘备死后,蒋琬任抚军将军,诸葛亮数次北伐,“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保障了前方的供应。诸葛亮十分器重蒋琬,曾“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诸葛亮死后,蒋琬“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赐爵安阳亭侯,主持蜀汉军政。后又封为大司马。死后,谥号恭。

死后葬于涪城(绵阳)西山,墓前有一通高2米的石碑,上书“汉大司马蒋恭侯墓”。墓侧有蒋恭侯祠、蒋琬铜像及安阳亭,墓道两侧有石翁仲和石马、石麒麟各二,毁于1967年。现已全面维修,将神道石人、石马复原,增植林木,修筑围墙和大门,供人们参观游览。

董允(? -- 公元245)

字休昭,荆州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董和的儿子。董允在“后主袭位”时,“迁黄门侍郎”。诸葛亮北征时,董允“迁为侍中,领虎贲中郎将,统宿卫亲兵”。后封为辅国将军。再“以侍中守尚书令,为大将军费祎副贰”。董允为人正直,刚正不阿,敢于直言。多次推辞了他应得到的爵位、封土和高官,屡次劝阻刘禅增选嫔妃,并敢于指责后主的心腹宦官黄皓。由于董允的坚持,一直到董允去世,黄皓“位不过黄门丞”。时人并称诸葛亮、蒋琬、费祎和董允为“四英”。

裴松之在点评《三国志》时曾说:“…传皆以子系父,不别载姓,…惟董允独否,未详其意,当以允名位优重,事迹逾父故邪?”。

秦宓(mi密)(? -- 公元226)

字子敕,广汉绵竹(四川德阳)人。“少有才学”,为蜀中著名学者。刘备入蜀后,秦宓“为从事祭酒”。刘备伐吴前,秦宓向刘备说明此行无天时地利,将必败无疑,刘备听后大怒,欲杀秦宓,诸葛亮求情,才使秦宓保住了性命,但被关进大牢。刘备病逝,秦宓被放了出来。“建兴二年(224年),丞相亮领益州牧,选宓迎为别驾,寻拜左中郎将、长水校尉”。东吴张温使蜀,与秦宓辩驳诘(jie杰)难,秦宓对答如流,使张温无言可答。后官至大司农。

历史文献上对秦宓与张温相辩记载得很详细。二人相辩以“天”为题,对答十分精彩,《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上都有记载。此对话内容被选进了现在的中学自读文章。

秦宓死后葬于家乡德阳城北五里堆秦宓村。现留有祠墓,墓前有八米高的大石碑,有铭文:“汉司农秦宓字子敕墓”。碑额上刻有“通天地人”四字。南有秦宓祠,祠内有秦宓坐像,有与东吴使者辩天故事绘画和名人题咏,有诗碑数块。祠西有秦宓故宅。

杨洪(? -- 公元2二十八)

字季休,犍(qian潜)为武阳(四川彭山)人。杨洪为人正直,不徇私情,在李严处为功曹时,对李严搬迁郡府建房舍事,竭力劝阻,李严不听,杨洪就辞去功曹之职。在诸葛亮询问张裔是否适合任留府长史时,杨洪虽与张裔关系很好,但也据实而言。在蜀汉与曹军争夺汉中时,诸葛亮询问杨洪意见,杨洪直言:“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并建议诸葛亮“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全力增援。事后升蜀郡太守,建兴元年(223年)赐爵关内侯,后封为忠节将军,越骑校尉。杨洪虽然“少不好学问”,但其一生“忠清款亮,忧公如家,事继母至孝”。

马良(公元187 -- 公元222)

字季常,襄阳宜城(湖北宜城)人。在荆州时为刘备从事。刘备入蜀后,马良留荆州,“为左将军掾(yuan怨)”。后出使东吴,受到孙权的敬重。刘备建立蜀汉后,封马良为侍中。刘备伐吴时,“遣良入武陵招纳五溪”各族前来助战,后蜀军兵败猇亭时遇害。

马良与马谡为同胞兄弟,兄弟五人,马良为兄长。五兄弟都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

程畿(?-- 公元222)

字季然,巴西阆中(四川阆中)人。“刘璋时为汉昌长”,后为江阳太守。刘备入蜀后,“为从事祭酒”。后随刘备伐东吴,猇亭兵败时,追兵将至,有人劝其弃大船乘轻舟逃走,程畿说:“吾在军,未曾为敌走,况从天子而见危哉!”不久追兵拥至,程畿执戟苦斗阻敌,直至战死。

赵云(? -- 公元229)

字子龙,常山真定(河北正定)人。原为公孙瓒部属,后随刘备。一生功绩卓著,有勇有谋。公元208年,在当阳长阪力战曹军,救护甘夫人和刘禅脱险。被封为牙门将军。“先主入蜀,云留荆州”,后随诸葛亮入川,封为翊军将军。219年,于汉水大破曹兵,被刘备誉为“子龙一身都是胆”。“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赐爵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箕谷失利,虽“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但还是被贬为镇军将军。赵云为人正直,刘备得蜀地后,“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在刘备伐吴前,曾竭力劝阻,“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死后追谥为顺平侯。

赵云死后葬于大邑县银屏山麓。大邑县有子龙祠、赵云墓、望羌台等等遗迹,据说冢大如小丘,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在十年浩劫中庙及雕像、墓碑均招破坏。看到过相关文章,目前似乎遗迹保护的情况不是很乐观。

(赵云的老家应该是河北常山真定(河北正定),现在河北临城又在争自己是赵云故里。争也好,不争也好,都是大洋钱闹的)。

孙乾(? — 公元214)

字公佑,北海(山东诸城)人。刘备起兵后,一直追随刘备为从事。孙乾很有才干,“雍容风议,见礼於世”。曾出使袁绍、刘表等处“皆如意指”。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乾自从事中郎为秉忠将军,见礼次麋竺,与简雍同等”。但时间不长便去世了。

张翼(? -- 公元264)

字伯恭,犍为武阳(四川彭山)人。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刘备入川后为书佐。后为“江阳长,徙涪陵令,迁梓潼太守,累迁至广汉、蜀郡太守。建兴九年(231年),为庲(lai来)降都督、绥南中郎将”。诸葛亮在建安12年(234年)再次北伐时,“以翼为前军都督,领扶风太守”。诸葛亮死后,“拜前领军”,赐爵关内侯。曾为先锋随姜维数次伐魏,“延熙元年(238年),入为尚书,稍迁督建威、假节、进封都亭侯、征西大将军”。张翼敢于直言,与姜维出征时常有争执。“景耀二年(259年),迁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后蜀汉灭,随姜维在剑阁降魏后,与魏将钟会至成都,参与了钟会叛魏一事,后未遂被乱军所杀。

马超(公元176 -- 222)

字孟起,扶风茂陵(陕西兴平)人。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父马腾为汉朝镇西将军。马超的祖母为羌族人,所以深受西凉民族拥戴。马超曾被东汉朝廷封为偏将军,赐爵都亭侯。后“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马超有韩信、英布之勇。211年马超与“关中诸将…等十部皆反”,潼关一役,几乎袭杀曹操,但后被曹操平定。212年“夏,五月,癸未”,曹操“诛卫尉马腾,夷三族”。据说马氏家族被杀了三百多口。刘备入川后,马超投蜀,受重用,封为平西将军,继续袭爵都亭侯。后封为左将军,假节。“章武元年(221年),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赐爵斄(li离)乡侯,死后谥威侯。“超女配安平王理”。

马超死后葬于陕西勉县。墓、祠与定军山下武侯祠毗邻,至今保存较好。

据说马氏家族一位叫马抗的成员,在曹操“诛卫尉马腾,夷三族”时逃到现在的亚美尼亚共和国,当时的国王赐马抗姓马米科尼扬,其后人在亚美尼亚定居繁衍。亚美尼亚的一位民族英雄瓦尔丹·马米科尼扬就是马抗的后人。

王平(? -- 公元248)

字子均,巴西宕渠(四川渠县)人。王平自幼在外祖父何氏将长大,因而叫何平,后复姓王,叫王平。《三国志》魏延传上还写为何平,“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王平原为曹操部属,“从曹公征汉中,因降先主”。在蜀汉曾担任牙门将、裨将军。街亭之役,为马谡先锋。力谏马谡不要舍水上山。后蜀军水源遭断大败,王平领本部人马断后。事后受诸葛亮嘉奖。“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孔明死后,“魏延作乱,一战而败,平之功也”。后封为“后典军、安汉将军”,协助车骑将军吴壹守汉中,后“又领汉中太守”。赐爵安汉侯。“延熙元年(243),大将军蒋琬住沔阳,平更为前护军,署琬府事。六年(248年),琬还住涪,拜平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汉中”。王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使人读《史》、《汉》诸纪传,听之,备知其大义,往往论说不失其指”。

王平墓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永安乡临江村凤凰山,1959年修公路时被毁。据说现在已经恢复。

姜维(公元201 -- 公元264)

字伯约,天水冀县(甘肃甘谷)人。原为曹魏中郎将,后归顺蜀汉。姜维“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深得诸葛亮的赏识,在蜀汉担任仓曹掾,封为奉义将军,赐爵当阳亭侯。不久,升任中监军、征西大将军。诸葛亮死后,姜维被封为右监军、辅汉将军,赐爵平襄侯。担负起伐魏的重任。蒋琬为大司马时,“以维为司马,…迁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后为卫将军;假节。延熙十九年(256年),拜为大将军。姜维为保蜀汉,数次北伐,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见成效。景耀六年(263年),姜维在甘肃沓中屯田,在得知魏将钟会“治兵关中”后,上书刘禅,“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但是宦官黄皓“徵信鬼巫,谓敌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后魏军攻蜀,势如破竹,直抵剑阁。魏将邓艾趁姜维被魏将钟会牵制在剑阁,出奇兵,越过7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出其不意地逼近成都。刘禅在主降派劝导下向邓艾请降。姜维等也奉刘禅之命降魏。后姜维策动魏将钟会叛魏,事败后被杀。姜维一生“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虽“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但是“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宅舍弊薄,资财无馀,侧室无妾媵(ying硬)之亵,**无声乐之娱”,“自一时之仪表也”。

姜维死后,不知葬于何处。在姜维的故里,今甘肃省甘谷县六峰乡姜家庄有姜维衣冠冢和纪念馆。

黄忠(?-- 公元220)

字汉升,南阳(河南南阳)人。原为刘表部属,为中郎将,假行裨将军。后归顺刘备,随刘备入川,被封为讨虏将军。黄忠作战身先士卒,勇冠三军。在定军山斩杀曹军名将夏侯渊,大败曹军。被封为征西将军。在建立蜀汉政权后,被封为后将军。赐爵关内侯。死后追谥刚侯。

据说黄忠去世时,时年75岁。由此推断黄忠应为145年生人。黄忠死后,据说葬于成都,即现在四川成都西郊营门口乡黄忠村。此地原名“鸡矢树”,清道光五年(1825年)发现黄忠墓地后,当地乡绅父老捐资修复黄忠墓,墓旁建黄忠祠。原来的“鸡矢树”地名逐渐淡忘,取而代之的是新地名“黄忠墓”。1949年后正式改名为“黄忠村”。1965年,为了修整公路,黄忠墓被损,“文革”中祠、墓荡然无存。现在原址已经建起黄忠小区(居民小区)。黄忠故里位于南阳县新店乡北三公里夏饷铺村。现存“季汉后将军刚侯黄忠故里”碑一座,系清宣统二年所立。

廖化(? -- 公元264)

字元俭,襄阳(湖北襄阳)人。初为关羽主簿,关羽兵败被吴国俘虏,后诈死,带着母亲潜回到蜀国。因忠孝得到刘备的赏识。“以化为宜都太守”。刘备死后,廖化任丞相参军,“后为督广武,稍迁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赐爵中乡侯。以果敢刚烈著称。蜀国灭亡后,被徙往洛阳,于半道病逝。据清朝顾震涛所著的《吴门表隐》中记载,廖化死后葬于苏州金山。因为苏州金山在康熙年间“山裂见石碣,有‘汉前将军廖化墓’七字”。不知此记载是否真实。如果真实的话,为什么廖化在河南去世,会到江南安葬呢?

向宠(? -- 公元240)

襄阳宜城(湖北宜城)人。“为牙门将”。夷陵之战,蜀军惨败,但是由于向宠治军有方,所辖军队和营房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刘备和诸葛亮都十分赞赏向宠。赐爵都亭侯,“后为中部督,典宿卫兵”。诸葛亮北伐前,在《前出师表》中评价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后任中领军。公元240年汉嘉地区发生叛乱,向宠前往平定,不幸遇害身亡。由于向宠日常治军有方,深得军心,所以其部属奋力冲杀,夺回向宠的遗体。

向宠死后安葬在城都。据说墓地就在成都北部的一个公园内。但谁也说不清楚到底在哪个公园内。

傅佥(? -- 公元263)

义阳(河南桐柏)人。傅肜之子。傅肜死后,封傅佥“为左中郎,后为关中都督”。蜀汉后期将领。公元263年魏军攻蜀,傅佥与蒋舒守阳平关。傅佥以逸待劳出战获胜,蒋舒却降魏献城,傅佥进退无路,拼死战到力竭而死。

关于傅佥如何战死的说法有两种,上面的说法估计是武侯祠景点管理部门依据《三国演义》中的描述编纂的;但史书《汉晋春秋》的记载正好以此相反。前者说魏兵到,傅佥出城迎敌,蒋舒献城,傅佥在城下战死。后者记载魏兵到,傅佥坚守城池,蒋舒想降魏,坚持出城。蒋舒率兵出城后在阴平投降了魏将胡烈,胡烈“乘虚袭城,佥格斗而死”。一出城战死,一守城战死。

马忠(?-- 公元249)

字德信,巴西阆中(四川阆中)人。幼年在外祖父家长大,“姓狐,名笃,后乃复姓,改名忠”。“建安末举孝廉,除汉昌长”。刘备兵败猇亭,巴西太守派马忠送去5000兵马,刘备很赏识马忠。后跟随诸葛亮,为门下督。诸葛亮南征时,马忠为牂牁(zang脏ke科)太守。后为丞相参军。“南夷豪帅刘胄反”,马忠前去平定了叛乱。封为监军、奋威将军,赐爵博阳亭侯。后总摄南中军政,封安南将军,再赐爵彭乡亭侯。其间,在大将军费祎北上时,马忠在成都“平尚书事”,处理政务。费祎班师,马忠又回到南中。马忠在南中执行诸葛亮的“和抚”政策,深受各族拥戴。死后当地民族“流涕尽哀,为之立庙祀”。

与马忠基本在同一时期还有一位马忠,即擒获关羽、关平,射伤黄忠,导致黄忠身亡的东吴将领马忠。

张嶷(ni逆)(? -- 公元254)

字伯岐,巴郡南充国(四川南充)人。青年时为县功曹,后为州从事。刘备入川后为牙门将,“属马忠,北讨汶山叛羌,南平四郡蛮夷”。后张嶷为越巂(xi西)太守,对当地土著“诱以恩信”,使得“蛮夷皆服,颇来降附”。刘禅加封张嶷为怃戎将军,赐爵关内侯。张嶷担任太守十五年后回到成都,封为荡寇将军。后随姜维去陇西,在与魏将阵前交锋时,“临阵陨身”。由于张嶷以“和抚”政策安定各族,深受越巂土著拥戴。张嶷死后,越巂郡各族“闻嶷死,无不悲泣,为嶷立庙”。张嶷很有见地,“初见费祎为大将军,恣性泛爱”,便去信提醒。后费祎果然被魏降人郭修所害。

张嶷死后葬于汉中褒城驿。即现在的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龙江镇柏花村。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尚存墓冢及民国十年重立墓碑。今墓冢被平,墓碑搬运到汉中市博物馆保存。1986年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知现在是否恢复?

张南(? -- 公元222)

字文进,广陵海陵(今江苏如皋)人。自荆州随刘备入蜀,后随刘备征东吴,任前部督,猇亭兵败,猇亭兵败,张南战死。

《三国演义》中也有一个张南。原为袁绍部属,后降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被吴将周泰所杀。

冯习(公元182 – 222)

字休元,荆州南郡(湖北**)人。随刘备入蜀,后随刘备征东吴,“习为领军,统诸军”,猇亭兵败,冯习战死。

(张南和冯习虽位列二十八位勋臣之中,但是有关二人的记载很少,涉及二位的史料中,也就这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