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的转折点——安史之乱(一):开元末年,安禄山初露锋芒
大唐盛世的转折点——安史之乱(一):开元末年,安禄山初露锋芒
导语: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强盛王朝,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交流方面,都是极其繁荣的景象,尤其是在唐玄宗时期,更是让大唐帝国走向了巅峰的“开元盛世”。然而唐玄宗让大唐帝国走向了巅峰之后,一场叛乱给了这个强盛的王朝一记重拳,也让它慢慢地走向了衰败。
唐朝疆域图
从唐玄宗把粗野大汉安禄山召入宫中,为他和杨贵妃郎情妾意的爱情生活上演一幕幕喜剧开始,一个创下丰功伟绩的帝王便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历史的轮回之中。
谁能料到,圣宠之下的安禄山给了唐玄宗一记重拳,让唐玄宗和杨贵妃这对恋人陷入生离死别的境地。一代英主晚年的落寞收场使人不禁心生怜惜,一个情感丰富的帝王究竟是爱错了美人,还是信错了男人才会留下自古多情空余恨的悲哀。
唐玄宗李隆基
渔阳鼙鼓,惊破一帘幽梦。公元755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这天,大唐帝国的玄宗皇帝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将士送来的竟是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叛的消息。
事发已经过去了七天,此刻的唐玄宗依然无法相信这个备受恩宠的粗野大汉会背叛自己。但很快河北平原郡太守派人送来的消息,使得唐玄宗不得不相信安禄山确实反了。
骊山享乐的惬意和舒适顿时烟消云散,这看似平静的一天,却是他与杨贵妃离歌浅唱的开始。
公元712年,二十七岁的李隆基登上皇位,在帝位历来只传嫡长子的皇权专制下,李隆基在武氏专权的统治下韬光养晦得以保全性命。
当唐王朝还归李氏家族之时,李隆基在皇室的激烈纷争中脱颖而出,最终稳稳的接住了大唐江山的接力棒,开始了其长达44年之久的统治,史称唐玄宗,后人又称唐明皇。
李隆基即位以后,他的才华开始充分展现,他是一个精力旺盛的人,又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他并不安于当一个守成天子,而是试图有所作为的一个人也是一个比较重感情的人。
唐玄宗的统治时期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二十九年为开元时期,后十五年为天宝时期。
开元年间的唐玄宗励精图治,大唐帝国的朝堂很快就人才济济,王朝经济更加繁荣,文化兴盛,边疆稳定,各国使者来朝络绎不绝,盛唐气象喷薄而出,大唐帝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
唐朝诗人杜甫在《忆昔》中描述开元盛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客观的讲,李隆基在开元年间确实达到了唐朝三百年当中的顶峰,在这一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百姓生活比较安定,政治相对来说也比较清明,皇帝也比较勤政,同时在周边的民族关系上,也没有发生非常紧张的民族危机,“开元盛世”之称,实至名归。
随着大唐盛世的如期而至,这位居功至伟的皇帝也步入晚年,对朝政逐渐没了热情,开始倦于万机。朝中内有高力士,外有李林甫,边境上有各个节度使,事必躬亲的时刻远去了,而他那潜藏多年的艺术情趣和放浪不羁的文人情怀开始显现。
在后人的眼中,唐玄宗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还是一个职业的玩家,写诗作曲成了唐玄宗晚年的主要生活,而最醒目的是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既是无数文人墨客抒情的对象,也是历代市井小民八卦的话题。
对于唐玄宗这样一位创下丰功伟绩的帝王而言,当他的盛世王朝走向衰落之时,人们总会将矛头指向他身边的女人,红颜祸水似乎是导致王朝衰败的最直接原因。
月圆则亏,水满则溢,在伟大的功业面前,一个权力至高无上的帝王要做到慎始敬终恐怕很难,唐玄宗同样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历史的轮回之中。
当安禄山范阳起兵,带领二十万雄兵大举南下的时候,承平日久的唐王朝却依然沉浸在盛世太平的春秋大梦之中,完全丧失了对危机的敏感。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唐朝诗人白居易笔下的贵妃出浴,将这样一位有着羞花之貌的女人,演绎得灵动妖娆,而她的出现使得唐玄宗越来越留恋华清宫的温泉了。
公元740年10月,五十六岁的唐玄宗在华清宫遇见了刚出浴的杨玉环,二十二岁的杨玉环娇艳欲滴,引得年近花甲的唐玄宗如少年一般春心萌动,顿感六宫粉黛无颜色。
杨玉环虽是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但对于唐玄宗而言,得到自己喜欢的女人并不是难事。
唐玄宗为了掩人耳目,在高力士等人的谋划之下,李隆基借着给自己的母亲窦太后祈福的机会,敕书杨氏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这样就完成了身份的过渡,后来又很自然地进了宫升为贵妃,成为唐朝最得宠的一位妃子。
晚年的唐玄宗安于享乐,沉迷于艺术创作,而含章秀出的杨玉环精通音律,能诗善舞,艺术上的契合,让这段起步于强权的感情逐渐走上正轨。
吸引唐玄宗的不仅仅是杨贵妃的美貌,两个人之间有很多的共同语言,唐玄宗是一个非常著名的音乐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没人能成为他的知音,当他创作或者弹奏首新的乐曲的时候,没人能了解他的心思。
此时大唐正处于开元盛世,国力非常兴盛,所以唐玄宗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雄心壮志。因为他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皇帝,喜好音乐、绘画和书法,所以杨玉环出现他的身边,给他的精神上带来了很多抚慰。
公元742年农历十一月,志得意满的唐玄宗改年号为“天宝”。天宝四年,杨玉环被封为贵妃,成了大唐最为尊贵的女人,从此朝夕陪伴在玄宗身边,得了唐玄宗倾尽天下的荣宠。
当唐玄宗沉浸在丝竹之乐中时,朝廷上却是一片硝烟弥漫,而引起这场硝烟的正是宰相李林甫,也是天宝年间真正的政坛主宰者。
李林甫为人城府极深,善于以甜言蜜语获取别人的好感,背后伤人却不露声色。而自知结怨太多的李林甫经常担心有人复仇杀他,日夜如临大敌。
传言李林甫一夜要换好几个屋睡,即便是家人都不知道他晚上睡在哪里,所以人们评价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即我们现在常用的成语“口蜜腹剑”。现在人们常用口蜜腹剑来形容人阴险,却很少知道口蜜腹剑是李林甫式政治文化的语言积淀。
为了顾全保位,李林甫便迎合唐玄宗征伐四夷的想法,上奏唐玄宗:“文士为将,怯于冲锋陷阵,不如用出身寒族的武人,或者是出身外族的胡人担任边将。胡人勇敢果断,习于战斗,寒族则孤立无党,不会互通关节。”
开元末年至天宝年间,边境各军区大规模提拔寒族、胡族出身的人担任将军,以军功升任节度使,这些人被称为“蕃将”。
节度使的出现,要追溯到唐睿宗时代,但是早期这些边镇的重将,基本上任用文人将领比较多,但是后来李林甫担忧边镇的文人将立功之后有可能就会被调到中央,担任丞相从而分到自己的权,于是他向皇帝建议,在边境比较重要的藩镇用武人做节度使,而这些蕃将多目不识丁,无论他们如何立功都无法入朝当宰相到中央与他争权。
朝廷重用藩将,边将拥有重兵,这令宰相张九龄感受到了来自边境地区的威胁,军事格局外重内轻,一旦边将引兵向阙,中原便会不堪一击,但是张九龄政治上的这种敏感,不仅没有引起唐玄宗的警惕,反而遭到唐玄宗的反感。
此时的唐玄宗觉得天下太平,自己可以高居无为,而张九龄却总在身边危言耸听,相比之下李林甫更懂他的心思。不久之后,唐玄宗便罢免了张九龄,把朝廷政务委托给宰相李林甫,这权利一交就是十九年,重用藩将的策略也在不知不觉中给唐帝国的危机埋下了种子。
张九龄
公元732年,幽州的刑场上,一个即将被乱棍打死的偷羊贼,对时任幽州节度使的张守珪高声大喊:“大夫难道不想消灭奚和契丹两个蕃族吗?为什么要打死我!”
正是这一声吼叫给这个即将被打死的偷羊贼带来了转机,张守珪命人将这个喊叫的人带上前来。此人见机马上使出巧言善辩的本事,一边悔过自新,一边信誓旦旦地献上破胡计策,并表示自己愿意协助官府消灭进犯边境的奚和契丹人。
张守珪听了大为诧异,上下打量着面前这个胡人装扮的大汉,此人身形体壮如牛,心眼却十分灵活。
奚和契丹的屡屡扣边,着实让官府伤透了脑筋,这个看似粗野的偷羊贼或许可以给官府出力,收到官兵难成之效。
出身行伍的张守珪对草莽英雄本就有着特殊的情感,于是就下令释放了这个偷羊贼,并且给了他一个捉生将的职位,负责侦查和擒拿敌人,后来还把他收为了义子。
正是这临死前的一句挣扎,让他幸免于难,意外的进入了张守珪的帐下,闯入了大唐的军队,巴结上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大贵人。
而这个偷羊贼,就是日后在大唐的朝廷上出尽风头的安禄山。没有人会想到,这个看似粗野憨厚的大汉会窥觑大唐,将大唐盛世推向覆灭的边缘。
安禄山出生于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隋唐时,营州是华北通向东北的咽喉之地,是这一地区的政治中心、军事要地,又处于商贸道路的枢纽地位。
唐玄宗登基后,对边疆实行开放的政治经济政策,营州一带建立起店面集市,大批胡商聚集在这里互通有无,其中又以粟特人居多。
史书中记载安禄山是个杂胡,也就是突厥人和粟特人的混血,由于他精通多种胡人语言,做胡商间的互市牙郎游刃有余,互市牙郎类似于现在对外贸易的翻译中介。也许是做互市牙郎的收入并不可观,有时候他还要靠偷盗维持生活。
躲过一劫的安禄山,因祸得福加入了大唐的军队,成为了一名唐朝当时最底层的军官捉生将。与安禄山一起当捉生将的还有日后与他一起作乱的搭档史思明。
本就出生突厥,精通各种语言的安禄山对于捉生将的工作轻车熟路,立下了很多战功,逐渐得到了张守圭的重用和提拔,还被张守圭收为养子。
唐朝规定,地方官必须定期向朝廷汇报工作,或者亲自入京述职或派专人入奏。
公元733年,张守珪特意派遣安禄山入京奏事,让他增加见识,以熟悉朝廷规矩和朝廷大臣。
俗话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张守珪的这番良苦用心却成了安禄山生命中一道巨大的坎。
唐朝人姚汝能撰写的《安禄山事迹》中记载,第一次见到安禄山,张九龄在其看似恭敬的陈述中感到莫名的诡异。
在安禄山进京的时候,张九龄经过观察和一些上报材料的了解,他认为安禄山这个人是有野心的,并且在军事上有很多准备。张九龄聚德安禄山这个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多次建议唐玄宗杀掉安禄山这种祸患,以免埋下隐患。
安禄山自己都不知道,此番进京不但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反而种下了祸根,很快就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二道坎,再次走进了鬼门关。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安禄山事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