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公孙瓒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
三国时期的公孙瓒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
说到三国时期的公孙瓒其实大家也应该是有一定的感觉的,那就是这个人也还是挺厉害的,赵云最开始就是在他麾下的,话说公孙瓒也算得上三国时期的一位不小的军阀了,那么为什么到后来他却消失了呢?也就是说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如果曹操是“悔不该杀了那华佗呀”,公孙瓒就是“悔不该杀了那刘虞呀”,因为自从杀了刘虞后,公孙瓒进退失据,最后被袁绍和刘虞的旧部一起消灭在易京。
公孙瓒早年跟随卢植学习,和刘备是同学,后来又在郡中任职,直到调到北地抵御鲜卑后,才将他的勇猛之气表现出来。有一次,公孙瓒带着数十骑巡逻,遇到几百名鲜卑骑兵,于是公孙瓒两边装上枪头,意气风发,大战鲜卑骑兵,终于将之杀退,威震边关。随后被朝廷任命为代行都督的职务,带领幽州三千突骑,去围剿叛军。但是,渔阳张纯和乌丸国丘力居反叛,攻打蓟中,从此,公孙瓒和丘力居等胡人互攻了好几年。可见,公孙瓒作战勇猛,手下的骑兵战斗力也不俗。但是,丘力居等的骑兵毕竟善于机动多变,突击青幽冀徐四州,公孙瓒却不能阻止。所以,公孙瓒除了善于带兵,作战勇猛外,缺少谋略,所以不能行之有效的对胡人骑兵的防御。
而日后被公孙瓒所杀害的刘虞,就是此时到达幽州的。刘虞是东汉所有的宗室中,属于汉光武帝直系当中的一个,另外两个分别是陈王刘宠(被袁术派人刺杀),一个是日后的曹魏谋臣刘晔。除了正宗的宗室宗亲身份外,刘虞的声望也很高,特别是之前担任幽州刺史时,能威服边关的各族胡人。所以,朝廷再度派刘虞来幽州叛,就是希望不用动干戈,而平叛乱。这一步,显然是起效果了,丘力居等人十分高兴,立刻退兵并派使者来向刘虞报告,张纯后来也被门客杀害。不过,这让守边无方的公孙瓒十分嫉妒,也为公孙瓒和刘虞这位顶头上司不和埋下了种子。
后来,公孙瓒加入和支持袁术的阵营,和袁绍产生了摩擦,并打出为弟弟报仇的口号,进攻袁绍。但是,公孙瓒击破了青州黄巾军后,更是骄傲自满,所以骄兵必败,公孙瓒败在了袁绍的部将鞠义的手上。虽然打败了,但是公孙瓒的实力还在,让他众叛亲离的,就是杀害刘虞的事件。前文说了,刘虞无论是在东汉内部还是边关羌胡的威望很高,公孙瓒虽然是假手使者杀的,但是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所以,刘虞的儿子刘和,还有拥护者,立刻招募了羌胡万人左右的兵马,再加上袁绍大军的夹击,公孙瓒最后在易京兵败而亡。
所以,公孙瓒和刘虞的恩怨,是造成公孙瓒发展不起来的重要原因。首先,公孙瓒是站错了队。他在袁绍和袁术争霸中,选择了袁术,结果袁术称帝,失去了天下人的心。而刘虞和袁绍的关系亲密,袁绍甚至一度要拥护刘虞为帝,不过因为袁术不同意,刘虞也拒绝了作罢。第二,公孙瓒没有政治头脑,刘虞在幽州有声望,有资历,虽然军事是比不上公孙瓒,但是刘虞代表的是政治,公孙瓒不会利用反而闹矛盾,不利发展。第三,公孙瓒攻破了刘虞,又假借使者之手,杀了刘虞,更是失去人心。别忘了刘虞不但是宗室,职务上还是顶头上司,那就怪不得赵云也离开公孙瓒的阵营了。第四,公孙瓒阵营勇猛有余,谋略不足,更是缺乏一个好的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