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校教研室工作计划
计划是人们在面对各种挑战和任务时,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自己的时间、资源和能力而制定的一种指导性工具。那关于计划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计划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学校教研室工作计划篇一
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年度教育工作意见,坚持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为重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校本研修为核心,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师培训为突破口,进一步强化教科研意识,扎实开展研究,切实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常规管理目标
实现常规检查的制度化和信息化,完成一定数量的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落实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扎实抓好教研活动,使之成为校本培训的重要基地。
(二)教科研究目标:
完善课题研究工作的过程管理机制,完成市级"作文"课题的结题工作,做好省立项"阅读"课题的开题工作,做好镇江市教研室立项课题、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促进、抓实年级组课题的研究与开展。
(三)校本培训目标:
新局面,扩展教师们的视野,提高教师们的水平,推动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健全完善有关制度
1.规范健全论文参评及费用报销制度
由于原来对于论文的参赛范围及相关报销制度未做出明确的规定,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矛盾,针对以上不足之处下学期将制定关于论文参赛评比报销制度,一须是正规的教育行政部分组织,二是论文评选由教科室统一组织,三是获一、二、三等奖的论文给予报销参赛费,优秀奖不报参赛费,四是课题论文只限课题组的成员参加,其它会议论文参评或自己参加的论文评选一概不报参赛费,学期末考核也不算加分。
2.是修改完善教研组考核制度,注重强化过程管理,淡化加分项目;(组织讨论如何更加趋于合理化)
4.骨干教师校级考核制度;
5.135及青年教师培养制度。
学校教研室工作计划篇二
按照《xx学校xx―xx学年度工作计划》要求,本学期教研室力求以实施新课程改革为核心,以构建骨干教师组成的教研体系为主线,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指导,为提高教学水平做好服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努力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以"高效课堂、创新课堂"教学思路为依据,以完善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为重点。强化源头教学,务必从七年级抓好教育教学工作以防学生过早两极分化,加强实验教学和教师培训学习,努力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加强教学教研常规管理,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1、以"高效课堂"研究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本学期紧紧围绕以"高效课堂"研究为中心,各学科要开展系列性研讨活动,每次教研活动力求做到"精心策划、精细组织、精致展示、精彩讨论",指导教研组研究符合本学科教学规律有效率的导学,积极探索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转化有效课堂研究成果,使有效教学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为。提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做到四思:即课前反思预设、课中反思应变、课后反思调整、集体反思。认真做好"三环节导学式"高效课堂的实施细则。
2、青蓝工程:师徒带教、共同提高。它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服务是学校教育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各教研组按教研室的工件计划,开学初要快速拟定好帮扶计划,有明确的活动内容、活动地点、活动时间,要有一一对应的结对关系。做到行动有序、计划落实、过程有效、相互受益,有活动时间安排和课堂展示,青蓝结对教师互听课时不的少于4次,有信息反馈与总结,并做好跟踪记录。
3、深入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本着相互学习,共同促进,规范教学行为的原则,组织相关人员定时或不定时深入课堂听课学习,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各教研究组要做到"授课、听课、评课"一体化,尽力实现不同学科教学的均衡发展。确保我校课程改革深入实施,提高素质教育成效,每人每学期听课次数不少于17次,做好听课记录并及时评课,每人每学期至少在组内(校内)开展一节高效课堂展示课,真正做到共同学习,互相交流,稳步提高。
4、以"校本教研"为阵地,提升教研实效。校本教研是提升教育内涵的重要途径,校本教研更是开展有效课堂研究一个突破口。本学期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备课组在自主备课的基础上对同一教材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讨,特别是对教学模式、方法的作为重点研究,选择最佳授课方式,解决教学中一些知识性和教法性的问题。采用"三环节导学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深入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为解决教学活动中一些针对性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备课组长提前收集问题,同组教师共同加以研究确定主题,进行专题性教研活动。
5、以"骨干教师研修"为基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各学科骨干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学习培训教师,引导教师研究教材、研究设计、研磨教学、反思交流,创造有深度、有创新、有特色、有实效的课堂案例。通过主题讨论、教学设计、上课、反思、评课、展示、总结,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提高骨干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以骨干教师为核心形成教学的辐射与引领作用。一些课堂教学效果较好的学科组和教师个人,学校将在学期初举行课堂教学优质课立标活动,树立典型,进行典型引路。以达到教师人人有章可循,人人又有所创新。
实行一周一议的集体议课制度,各议课小组长提前一周给教师通知议课内容,要求教师学习准备,并写出书面议课稿(详见《xx二中集体议课制度》)。议课时通知各教研组长及蹲组领导参加,加强观摩指导,开展学科议课竞赛,各议课组在本学期内要精心准备一次议课活动,进行展示验收。
各课题组,一定要按照课题实施方案,有计划按步骤实施各项研究,保证各项课题能够顺利结题。已经结题的课题组要做好课题成果的推广工作。教研室将根据各课题实施方案,如期对此项工作进行跟踪监督。教研室将引导教师做好近年来中考试题的比较、分析从中探索命题规律,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为九年级中考和全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保驾护航。
1、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完善培训制度。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争取最大机会让教师外出培训,回来后对全体教师作报告,对其他教师进行二次培训。
2、继续通过示范课、观摩课教学的辐射作用开展校本培训。
3、组织好"高效课堂赛教"活动,发现并培养一大批骨干教师,依此促进教师钻研业务的积极性,让教学质量再上台阶。
4、召开课改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等专题讲座2――3次。
5、聘请知名专家做专场报告会。拟对如何开展试题研究和怎样做好小课题研究两方面进行专家培训与指导,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6、组织进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钢笔字、课件制作、教学设计)大赛。
继续搞好调研工作,除了随听、随查、随评外,还将从教师平时坐班、教研活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检查,采用不定期抽查的方法对教学业务进行1-2次大型检查。从而掌握实际情况,使调研工作能真正为学校的决策起到作用,并作为四制考评中的有力依据。
第一周:
1、制定教研计划
2、与教务处协调配合,修订各类计划、制度
第二周:
1、各组计划的检查与落实
2、教研组长会
第三周:
1、新教师汇报课安排
2、"青蓝工程"结对安排
第四周:
1、上学期教研成果评比奖励
第五周:
1、课题开展情况检查
2、调研听课
第六周:
国庆长假
第八周:
各组高效课堂展示
第九周:
1、业务检查
2、青蓝工程跟踪检查
第十周:
1、调研听课
第十一周:
中期考试
第十二周:
中期考试分析
第十三周:
观摩课教学
第十四周:
示范课教学
第十五周:
调研听课
第十六周:
观摩、示范课教学总结
第十七周:
1、业务培训专题讲座
第十八周:
1、青蓝工程验收
2、课题研究验收
第十九周:
"教学成果评比"成果收缴
第二十周:
教学过程绩效考评及各类活动总结评比
学校教研室工作计划篇三
以“潜心三适,践行三敬”的办学理念为指导,以促进珥陵高中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校本培训为抓手,落实“规范办学”的总体要求,加强教科研制度建设,创造教科研的良好环境,加强内涵建设与创新,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
1.继续开展志愿导学活动,并形成良好反响。
2.争创“基于生活导向的农村高中理化生实验课程基地”和“丹阳市珥陵高中‘双城记’吴文化研修中心”两个学科基地。
3.进一步完善教科研制度,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4.组织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和教师培训活动。
5.省级课题研究按计划有序推进。
6.联合教务处、团委,结合学生社团,小范围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微小课题研究。
1.志愿导学活动的宣传、引导、组织工作。
2.为争创文理两个特色课程基地做好各项准备。
3.省级课题任务分解工作。
(一)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学校的总体办学理念,保持教科室优良的工作作风,完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能力,踏实高效、保质保量地完成交办的各项任务,务实创新,为学校发展添砖加瓦。
(二)志愿导学
1.总结上一学期开展志愿导学活动的问题。
2.评选上学期志愿导学优秀教师,并给予表彰。
3.完善志愿导学活动的要求,更接地气,更便于操作。
(三)争创文理两个特色学科基地
以创建文理两个特学科基地为核心,凸显农村高中的特色,因地制宜开展课题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等;为参加学科基地建设的教师在校级以上开设公开课、讲座等创造便利条件,评优评先中给予优先考虑;不仅仅吸引教师参与进来,还要把对这些特色课程感兴趣的学生吸收进来开展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甚至是学生微小课题研究,为学生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在师生中逐渐树立起教学即研究的思想理念,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终身研究的观念,辅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师生个人能力。
(四)教科研制度建设
1.课题研究逐渐规范化,有必要的课题研究环节,有相应的制度要求和激励措施。
2.论文撰写有要求,促进教师积极撰写论文,提高论文水平。
3.对教师教科研成果进行量化考核,评选教科研先进教师。
4.逐步规范校本培训,细化学时认定。
(五)“三适课堂”课题研究
1.申报镇江市重点课题
2.组织、鼓励“三适课堂”校本教材的开发。
3.开展“三适课堂”课题研讨活动。
(六)省级课题的研究
1.进一步与各级领导、课题顾问、发展中心主任交流、学习。
2.组织课题研究,使之按计划扎实有序地推进。
3.把课题研究按设计方案进一步细化成更便于操作的子课题,把子课题分给各处室、各教研组备课组及具体的某位教师。
4.与参与课题研究的成员进行必要而又及时的交流沟通。
(七)其他工作
积极配合学校各部门开展有关60年校庆的准备工作等。
(一)课题研究
1.省级课题的推进工作(9月初)
2.组织丹阳市小课题的结题(9月底)
3.组织镇江市课题的结题(10月底)
4.开展有关镇江市十二五第四批备案立项课题课题的组织工作(9月初)
5.了解丹阳市专项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组织相关工作(9月初)
6.组织各教研组针对“三适课堂”进行镇江市课题研究申报。(9月中旬)
(二)论文评选
1.蓝天杯、师陶杯、丹阳教育技术论文、教育管理论文、科技论文、教育故事、政治论文的获奖统计与证书发放(10月)
2.组织镇江教育论文、“和教育”、“五四杯”等论文评比活动(9月初)
3.组织蓝天杯、师陶杯、丹阳教育技术论文、教育管理论文、科技论文、教育故事论文评比(3月)
(三)教师培训
1.收齐暑假北师大校长培训学院组织的培训学习感悟,评选优秀学员,发放证书,形成过程材料。(9月初)
2.组织镇江市网络全员培训,督促、帮助教师高效完成任务。(8月末xx9月初)
(四)志愿导学
1.开展志愿导学活动(包括制定计划、设计表格、组织活动、收集整理过程材料等)(每学期初)
2.优秀志愿导学指导教师评选(每学期末)
(五)其他
1.鼓励、组织学科组研发校本课程(9月初)
2.引导、组织教师写好教学反思(10月初开始)
3.组织教师利用微格教室进行教学研究(9月初开始)
4.两个特色课程基地建设(9月初开始)
5.配合学校各部门开展有关“校庆”工作(9月初开始)
6.20xx年学时认定(1月)
7.20xx年绩效工资考核相关统计工作(1月)
学校教研室工作计划篇四
一、指导思想
秉承“以人为本,特色立校,为学生的一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指导思想。坚持为教育教学服务,以抓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常规教研为基础,以发挥市区校级骨干教师辐射示范作用为突破口,深入开展农村中学教研组建设课题研究,加强学科基本功竞赛,充分发挥教科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先导作用。
二、工作目标
1、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中心,强化落实各级各类培训,形成“团队带教”的相应机制。
2、完善校级小课题申报、考核、评价制度,增强教研活动、备课活动的实效性。
3、深入宣传学习推广教研组建设阶段成果“三员、三查、三评、三识”尽可能把研究行为转化为相应部门的管理行为。
4、借助网络教学随笔的形式,以评价和展示教科研成果为核心,推进课题过程管理与研究。
三、工作要点及思路
第一、进一步完善教师“团队带教”的相应机制。
到校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团队带教”。
具体措施:
1、每月随堂听同组教师的课或同科其他教师课4节以上,(含教研组教研活动课)备课组长组织教师听青年教师课每月1节以上,根据听课发现的问题,及时沟通确定带教的主题。听课记录及心得交教科室每月检查一次。
2、认真参加各级优质课,竞赛课活动,同组教师关心指导。
3、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研(教学随笔等)认真总结教学得失及教学问题。
4、每期结束前一个月,通知教科室上1―2节汇报课(所在组教师、教务主任,科研室主任、分管校长参加)
5、统一考学科青年教师承担月考、半期试题命题工作。备课组长组织全组教师认真审核修订保证试题质量。
6、制定“团队带教”考核办法,对团队带教成绩突出的发放荣誉证书并给予备课组物质奖励。
1.学期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2.高校教研室工作计划
3.学校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5.学校教研工作计划
6.第二学期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7.小学学校第二学期校本教研计划
8.春季第二学期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9.初中学校图书室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10.第二学期学校图书室工作计划
学校教研室工作计划篇五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学校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励教师的理论学习,拓宽渠道,扩大教师的信息来源,积极鼓励教师通过平时自学、网络学习,学历进修,自培自练,加强校本培训,通过多种活动、多种途径,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本学期组织一次教师基本功展示。
(2)多创造机会让教师参加各种进修培训和业务交流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提升教师素质。积极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各种教育科研培训,派出更多的教师到名校学习取经,同时,加强与其他兄弟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的联系,以互相学习,提升自我。外出学习的教师要细细消化知识,积极推广所学。外出学习落实“三个一”要求,即写一篇学习心得,做一次学习汇报,或上一节移植课。
(3)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为40周岁以内的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搭建平台,为他们的成长铺路搭桥;加强各教研组的建设,充分发挥各教研组长的作用,促进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学期决定组织一次省级荣誉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示范课。
(4)继续认真做好“青蓝工程”的“师徒结对”工作,给本学期新聘教师进行师徒结对,通过“结对子、搭台子、架梯子、压担子”,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的实战水平,使他们尽快脱颖而出。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要多听课,多评课,多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本学期举行一次新教师培训。
二、严抓教学管理,为质量提升提供保障。
1.抓实备课。备课做到功在课前。教案规范完整;备出不少于两周的课;要有复备课。继续实行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加强教硏组的合作交流,在共享集体备课教案的基础上,突出个性化教学设计。每一份备课,教师从教材处理、教学策略、拓展练习、课后反思四个方面对教学方案要有原创而富有个性的设计,突出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优势。
2.抓实上课。努力贯彻“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本学期将力争做到理念“新”、方法“灵”、课堂“活”:理念“新”:适合学生生长,培养核心素养,做到精讲多练;方法“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优化教学方式,信息多向畅通;课堂“活”:多激励鼓舞,多互动活跃,多智慧灵动。为此我们将围绕以上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课堂教学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促进每个学生的快乐成长。
(1)立足常态课(全体教师):每学期每位教师要力争上好每一节常态课,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效率、效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本学期,重点对新聘教师进行跟踪监督指导,上学期和本学期招聘了新教师,为了让她们尽快进入角色,适应学校工作,及时了解掌握新教师的教学情况,对她们进行有效的监督、监控,检查与指导,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教导处、教研室要不定时走进课堂,进行听课、指导。要求行政领导、教学领导、年级主任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情况,探讨策略、解决问题。要求每位老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青年教师不少于40节,教学领导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听课后要写好总评价、评课要做到“三个一”,即发现一个亮点,找出一个问题,提出一条建议,提高评课效率。
(2)数学教师磨课。本学期,从9月份开始,继续邀请数学专家郭建斌走进课堂,对课堂进行有效监督指导,力争提高数学教师教学水平。
(3)骨干教师专题研讨课:本学期,组织省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进行“读写结合”专题研讨课,研究、探索学科教学模式,抓好小组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青年教师引路。
(4)评优课:举行第二届校教学能手评选,评出优质课,选拔校级教学能手。
三、扎实抓好课题和课堂教学研究。
教研组活动重实效。时间保证,确保每周一次教研组活动,效果保证,创新活动形式,整合活动内容,做到活动有计划、有主题、有主讲人、有记录、有考。教研室将采用巡查、参与等方式落实考核机制,夯实活动管理,切实提高校本教研的力度。
1.集体备课重研讨。教研组集体备课一月一次,以教研组为活动单位。教研组长要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好集体备课的内容、时间和主备人(各种课型兼顾,关注教学难点),便于教师提前准备。
2.课题研究要扎实。本学期学校继续进行“先学后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题研究,着力推进高效课堂的建设,让七小的课堂做到“理念先进,方法鲜活,课堂生动”。理念先进:以生为本,学为主体,精讲多练,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方法鲜活:积极倡导生动合作探究性学习,优化教学方式,信息多向畅通;课堂生动:多激励鼓舞,多扬长避短,多互动活跃,多智慧灵动。研究中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合理开发有效的校本资源,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特点,进行有效优化整合,丰富现学的内容,提高课堂的效率和教学效果。
3.课堂教学求高效。本学期学校重点要对“高效课堂”的模式迸行深度推进和校本化落实,打磨精品课,通过过课引领,课后研讨,活动等形式,聚焦课堂,扎实教研。各教研组精心打磨一节课,按照“集体备课一抽人上课一教者说课一同伴评课”的流程进行研究展示。发挥集体智慧,深入研究,一课多磨,力求体现先进教育理念,获得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
四、加大监控力度,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学科质量调研力度。确立学校各学科各年级质量把关制度,尤其是语、数、英三门主学科,要做到级级把关,为各年级打实双基、能力、思维、情感基础。继续做好教学调硏工作,加学科教学质量调研,专题性调研、对薄弱年级、学科、班级的跟踪调查,注重调研后的分析、反馈、整改,进一步加强学科的均衡发展。
2.加强四五六年級教学监控力度。定期举行质量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教研室工作计划篇六
在市教研室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三个定位转变”(研究领域从单纯以学科课堂教学为主的研究,转变为学科课程的整体研究;研究方法从基于经验的教学研究,转变为证据与经验相结合的教学研究;教研员从“个人权威式”研究,转变为“合作共同体”式研究)的指导思想引领下,学前教育以贯彻落实《指南》为契机,突出重点、做实教研,不断提升教研工作的整体性、计划性、研究性、实证性、规范性与成效性,切实提高本市各级各类幼儿园课程实施品质与区域教研质量,促进学前教育内涵发展。
二.教研活动
(一)整体性综合研究
工作思路:坚持“育人为本”理念,加强“规准”建设,夯实学前教育科学化水平。
完成《xx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实施现状的调研,启动《xx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修订工作。参与教研室“课程与教学调研”工作,开展幼儿园课程与教学调研。组织区县幼教负责人工作例会。结合《指南》学习,针对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问题,开展“让幼儿园个别化学习活动更有意义”深入研究,区域间分享实证研究成果,为全市提升个别化学习活动的质量积累经验。举行“基于儿童发展的师幼互动”一等奖教师展示,完成录像课的拍摄。通过一等奖获得者的活动展示、大会交流进一步传播“立足幼儿发展提升保教质量”理念。完成一等奖录像课(一节)拍摄。
(二)专题性项目(课题)研究工作
工作思路:构建合作共同体、开展经验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实现教研工作转型发展。
学前教育网络培训课程建设:开展“新课程实践现状调查”,针对教师在教材教法上的需求与问题,组建核心团队、完成顶层设计、确定培训平台的定位、策划培训方案、初步形成网络培训专题的编制、完成一门培训课程的拍摄。启动并完成教育部《0-3岁婴幼儿教养与发展指南》指标(结构)编制的研究:设计研究工作总方案,组建研究核心团队并开展专题研讨;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完成0-3岁婴幼儿指南的指标(结构)编制工作。开展“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重构与评价实施的研究”。在完成课程部分、幼儿发展部分的指标系统架构的基础上,组织本市各级各类实验园八所(示范园2所,一级园2所,二级园2所,民办园2所)进行“指标系统”的全面验证、修订指标,并完成项目总报告的撰写。此外,依托市教科院,开展儿童健康数据库的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专业支持。
(三)学科日常教学研究工作
工作思路:开展主题教研、关注落实与质量,提升教研活动的专业性与有效性。
开展寒暑假教研员培训。围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在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状态的基础上,结合解析20xx年中青年教师评优活动以及“幼儿园四类活动设计与实施结构图”,进一步夯实“立足幼儿发展,提升保教质量”的课程理念,提升课程实施品质。开展“让幼儿园个别化学习活动更有意义”的专题研究。继续集结全市各方专业人员,发挥教研员、园长(有示范园园长、也有二级园园长)、教师(有特级教师、也有农村一线教师)的作用,深入开展中班、小班主题教研,完成《幼儿园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设计参考(中班篇)》《幼儿园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设计参考(小班篇)》编制。
下半年,通过组织现场观摩、经验介绍、专家点评等活动,分享市教研室在个别化学习研究中(重点是小班、中班)的专业思考,提升全市幼儿园个别学习活动的质量。开展“幼儿园男孩游戏开发”的专题研究。聚焦当前幼儿园游戏实施中的问题,以“男教师沙龙”为主要研究团队,创编适宜男孩发展的室(内)外游戏,让本市幼儿更健康、和谐的发展。开展“基于幼儿发展提升集体教学有效性”专题研究。继续围绕“基于幼儿发展提升集体教学有效性”专题,组织教研员上新教材实践课,通过看课评课,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提高每一位幼教教研员的课程指导力。继续开展幼教中心组工作:完成20xx年幼教中心组活动(开展0-3岁婴幼儿教养中心组、青年教师中心组活动)。
(1)组织“社区教养中心组”,重点组织本市区县0?3岁早教中心开展机构早教环境建设的研究,提升本市早教指导服务的科学化水平。
(2)成立新一届青年教师中心组,树立“在研究中发展”理念,通过带领优秀教师参与“xx市幼儿园新课程典型活动实践研究”专题研究,在对幼儿园四类活动设计结构图及各部分内的关键要素进行实践验证的同时,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在互动、分享、实践、思辨、辐射中推进骨干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教研室工作计划篇七
秉承“以人为本,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指导思想,本学期学校教研工作将立足课堂,开展校本研训。以教研带动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落实,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以课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中探索出适合我校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教育教学方法。同时学校教研工作也将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为指导,为学校做好服务和引领工作,促进学校的教育工作不断深入,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1、以“校园文化”为依托,打造精致的校园环境。
制定校园文化建设六期方案,重点打造西校区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营造和谐精致高品位的校园环境。进一步改善求精楼、求实楼、求真楼的布置,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具有人文性,都能自然地成为育人的理想场所。让师生的教育行为与校园文化展现和谐之美,使师生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2、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中心,追求精妙的教学艺术。本学期紧紧围绕以“有效课堂”研究为中心,组织各学科开展系列性研讨活动,每次教研活动力求做到“精心策划、精细组织、精致展示、精彩讨论”,指导教研组研究符合本学科教学规律有效率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教研能力,积极探索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教研过程转化为有效课堂研究成果,使有效教学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为。本期将主要在七年级组推行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的“问题导学、互动探究”的课堂有效教学模式。
本学期还将继续推进校内公开课的活动,举办近三年新进教师比武活动,并组织评委认真听课评课打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市区骨干教师开展示范课公开课活动。本学期的公开课要求体现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多种功能应用过程,以提高全校教师多媒体教学的能力。
3、以“青蓝工程”为载体,培养精英的教师队伍。
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服务是学校教育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本学期有很多新教师、年轻教师,各教研组按教研室的工件计划,开学初要快速拟定好帮扶计划,有明确的活动内容、活动地点、活动时间,要有一一对应的师徒关系。做到行动有序、计划落实、过程有效、相互受益。本学期将针对“青蓝工程”的成功“对子”,举行师徒经验交流会,引领全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4、以“校本教研”为阵地,提升教研实效。
本学期将举办我校首届教师学术年会,教师间的学术交流是开展有效课堂研究一个突破口,在学术年会上还将评选我校本年度的优秀论文。本学期将继续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备课组在自主备课的基础上对同一教材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讨,特别是对教学模式、方法的作为重点研究,选择最佳授课方式,解决教学中一些知识性和教法性的问题。深入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为解决教学活动中一些共性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备课组长提前收集问题,同组教师共同加以研究确定主题,进行专题性教研活动。本学期还将重新制定教研奖励方案,对教研过程中的突出个人进行奖励。
5、以“名师工程、名课工程”为契机,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各学科骨干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全组教师研究教材、研究设计、研磨教学、反思交流,创造有深度、有创新、有特色、有实效的课堂案例。通过主题讨论、教学设计、上课、反思、评课、展示、总结,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提高骨干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以骨干教师为核心形成教学的.辐射与引领作用。教研室将在本期正式举行“名师、名课”竞选活动,大力宣传课堂教学效果好的课堂和教师个人,树立典型,进行典型引路。以达到教师人人有章可循,人人又有所创新。
6、以“课题研究”为立足点,提升学校科研水平。
本学期将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工作,指导各教研组、备课组根据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开展校本小课题的研究。
学校教研室工作计划篇八
为载体,着眼于教师综合素质、专业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先导、引领和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从而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工作目标
1.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以“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研究为突破口,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着眼点,突出重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努力打造“轻负高效”课堂。
2.全面推进以预习、课堂教学、作业为重点的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加强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联系,实施“教师读书成长”工程,促进每位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自我反思、自主发展、独立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促进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转变。
4.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引领作用,加强对各级各类课题的管理与调控,关注课题研究过程,抓落实,求实效,切实掌控课题研究动态。
5.扎实开展校本教研。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教学反思为重点,深入开展常态课堂案例研讨、教育叙事、教育沙龙等多元化的校本研究活动。
6.开展高效课堂研究活动。以课堂教学设计为重点,优化课堂结构,努力打造“轻负高效”的课堂,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合作、和谐、持续发展。
三、采取措施
(一)规范课题管理,突出科研的实效性
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切实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和课题成果的推广,突出科研的实效性。同时,做好各种教科研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迎接市教科研样本校年检、课题年检等上级部门的考核和检查。
不断树立“围绕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教学”的思想,充分发挥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的作用,使课题研究做到基于教育教学,带着课题进行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本学期,我们将突出省、市、县课题研究的常态化和实效性,形成以教科室为主导,主持人为中介和桥梁,参与教师为主体的三级教科研网络,踏实稳健地开展研究。
定期对各级课题进行阶段推进,检查落实研究的进展情况,确保课题研究的过程真实、有效。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理论学习、开课研讨、阶段研究讨论等。开展好课题相关的实践活动,确保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并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或课题论文;各课题组要撰写若干教育叙事或案例,课题论文、案例应该是对这些实践活动的记录、反思、概括。各课题组要作好研究实时记录,积累好学习文献、典型课例教案、评课表及其他相关活动资料。
善于积累各种资料,并能对原始资料加以积累和提炼,在总结中做理性思考,在剖析中提升。把教师的课题研究报告、活动方案、个案分析、研究论文等编入《--教科研》,努力办好这份刊物,使它成为广大教师施展才能的舞台。积极组织教师的优秀论文向市级以上刊物投稿,精心组织好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征文评比。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继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本着年轻教师进步大,骨干教师出特色的思想,坚持重点培养,普遍提高的原则,对教师进行分层培养。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引导教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着力构建校本交流平台,积极推进校本研究,打造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1.读书反思提升
营造学习化环境,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科研型教师队伍。继续实施“教师读书成长”工程。坚持“四个为主、四个结合”的读书策略:学习内容以学习教育名著和新课程理论为主,与博览群书相结合;学习形式以个人自学为主,与集体学习结合;学习时间以业余为主,与课余学习相结合;考核结果以理论指导实践为主,与检查交流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相结合,鼓励教师广闻博览。学校将把读书活动列入教师专业发展考核及常规检查中,学习时间15周,每周一次,学习内容自主安排,但必须摘自教育名著、教育教学类期刊。同时,教科室关注现有的主要教育教学刊物,收集先进的教育理论文章,汇编成《教科研文摘》发给教师,为大家的学习提供方便,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本学期将举行读书交流活动,以便评价老师们读书效果。
2.专家引领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