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不等于宦官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太监不等于宦官

太监不等于宦官

说起“宦官”很多人会联想到“太监”。把两者当成一回事,这是一种常见的误解。因为在清朝之前,“宦官”和“太监”这两个概念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首先,从出现的时间上来看。“宦官”一词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而直到辽代,才有“太监”的说法。

宦官制度在历史上形成得较早。《周礼》《礼记》中对宦官都有相关的记载。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大都设置了宦官。当时担任宦官的大多都是处以宫刑的罪人,或是从民间百姓的年幼子弟中挑选出来的。

宦官含有“官”的成分,应包括臣隶及仕官在内,人们常说的“宦海、宦途”,仍旧是自“官”而言的。大约在秦汉之后,才将宫中阉人专称为宦官或宦者。

其次,战国时期的宦官可以不是阉人,而东汉以后宦官开始从“阉人”中挑选,所谓宦官“悉用阉人”。在明朝以后宦官和太监才有了联系。在古代,太监原本是一种官职的名称。到了唐宋时期,朝廷中仍有太监这一官位,所任者也并非都是阉人。明代在宫廷中设置了由宦官所领的二十四衙门,各设掌印太监,是宫廷中的上层宦官。此后,太监才逐渐成为带有尊敬色彩的通称。所以,在大明王朝,太监是高级宦官,而且必须从宦官中挑选,而宦官却未必都是太监,宦官通常受太监的管束。发展到了清朝,太监和宦官才开始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