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苏格拉底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苏格拉底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Sokra-tes,前469—前399),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雅典人,出身于雕刻艺人家庭,学过雕刻手艺。毕生从事宗教道德的口头宣传。苏格拉底坚持神学目的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神有目的的安排,神是世界的最高主宰。苏格拉底没有留下什么著作,他的思想和言论,主要反映在他的学生色诺芬记录下来的《回忆录》、 《经济论》和柏拉图写的苏格拉底对话录中。

苏格拉底的全部思想建筑在知识论的基础上,他的主要着眼点放在回答什么是知识,知识是怎样形成的问题上。他认为知识与德行是分不开的,而德行就是“灵魂的善”;善和美是一致的,美的东西也就是善的东西,有用有益的东西。苏格拉底认为美与善都是统一于功用这个标准, “每一件东西对于它的目的服务得很好,就是善的和美的,服务得不好,则是恶的和丑的。”他举例说,比如粪筐,就是美的,因为它“美丽地适合它的目的”;金的盾牌是不美的,因为它不具备应该具有的效用。

苏格拉底从社会效益角度看待美和艺术,从善,从德行看待人的美,认为人的美不在外表,而在他的行为,在于他所发挥的社会效能。在《经济论》中,苏格拉底转述了伊斯霍玛和他妻子的一段谈话,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伊斯霍玛看到他的妻子擦粉,抹胭脂,就对她说: “亲爱的,你要知道,我也不愿意看到白粉和胭脂,而宁愿看到你真正的肤色,正象神使马爱马,牛爱牛,羊爱羊一样,人类也认为不加伪装的人体是最可爱的。象这种无聊的装饰,也许用来欺骗外人,但是生活在一起的人如果打算互相欺骗, 那一定会现出真相的”。苏格拉底不否认外表美,但认为外表美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在一定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锻炼出来的。他认为戏剧、音乐、绘画的重要性无非是供人消遣和娱乐,不如生活实践本身,他说, “即使修克西斯(古希腊画家)给我看他画的漂亮女人的肖像,它给我的快乐,也抵不上我默想眼前一个女人的美德时所得到的快乐的一半”。这种观点在当时有一定的代表性,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也主张把从事摹仿的艺术家从“理想国”中驱逐出去。

苏格拉底要求绘画、雕塑应注意人物的心理刻画,而不应只在外形上摹仿。他和画家巴拉苏斯、雕刻家克莱托的一次谈话中,说画家和雕刻家要努力表现“人的心境、最令人感动的、最和蔼可亲的或是引起爱和憎的” “精神方面的特质”;只有把“活人身体的各部分俯仰屈伸、紧张松散这种姿势”摹仿出来,同时又把“人在各种活动中的情感也描绘出来”,才能有更大的作用。苏格拉底的美是善,美是有用、有益的观点是对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美学思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