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诗的起源
五言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是由民歌发展而成的。汉代初年的诗歌形式,一是《诗经》的四言体,二是楚辞体,当时文人从内容到形式都模拟这两种诗体写作,使文人诗歌走向僵化的道路。与此同时,广大人民却从现实生活出发,继承《诗经》与楚辞的优秀传统,创造了从内容到形式都以崭新姿态出现的乐府民歌。在乐府民歌的影响下,文人创作的五言诗才开始出现。诗从四言发展到五言是一次革命,因为四言诗体句式短,拍节单调,既限制了内容的表达,又使节奏过于呆板。而五言诗一般为二、三结构,使诗的节拍奇偶相配,活泼多变,又能容纳更丰富的思想内容。当时民间歌谣已多为五言诗,于是便引起了文人的注意,他们开始学习和模仿民歌,从中吸取营养,使其逐渐走向成熟。文言五言诗是东汉时才有的,一般以班固的《咏史》为较早的文人五言诗。这首诗的内容是写汉文帝时孝女缇萦为赎免他父亲的刑罚请求卖身为奴的故事,但艺术上缺少文采,显得稚朴幼稚。班固之后,文人五言诗作者渐渐多起来,如张衡的《同声歌》、秦嘉的《赠妇诗》、赵壹的《疾邪诗》,蔡邕的《翠鸟》等,代表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作品是《古诗十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