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和他的诗作
艾青(1910— ),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出身于地主家庭,自幼由一位名叫大叶荷的贫农妇女抚育,五岁才回到父母身边。1928年初中毕业后考入西湖艺术院绘画系。1929年春到法国学习绘画,并开始喜爱诗歌。1932年回国后,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参与组织“春地画会”,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入狱。在狱中开始诗歌创作。1933年1月,用“艾青”笔名写作了著名诗篇《大堰河——我的保姆》。1935年10月出狱。1936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大堰河》。抗战爆发后,先后到武汉、临汾、西安、桂林、衡山、重庆等地。这时期是诗人诗歌创作的旺盛期,诗集有《北方》、《旷野》、《他死在第二次》、《黎明的通知》、《溃灭》、《献给乡村的诗》和长诗《向太阳》、《火把》等,诗中充满了对祖国大地的挚爱和浓厚的泥土气息。1941年到延安,次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1945年出版散文集《走向胜利》。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黑鳗》等。
写于三十年代初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是歌颂和同情劳动人民的著名诗篇。诗人怀着无比真挚的感情,怀念和赞美用奶汁养育了自己的保姆大堰河,并为她受尽人间凌辱的悲苦命运抒发着愤懑和不平之情。抗战初期创作的《向太阳》(1938),是一首歌颂全民抗战的抒情长诗。诗人把当时全民抗战的大好形势,比作无限光明的太阳,全国人民都在这太阳的照耀下从事神圣的抗战工作。在这一大好形势中,诗人看到了未来和希望,感到了生活的意义。《他死在第二次》(1939),通过一个为祖国战斗和牺牲的士兵的描写,表现了中国人民纯朴坚贞的爱国信念:“他应该为这解放的战争而死”。诗人在这个为国捐躯的战士身上,寄寓着自己深沉的爱国热忱。在《吹号者》(1939)中,更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无限忠于自己职守的号兵的英勇形象。他十分热爱自己的工作,每天总是悄悄地提前起床,按时吹出各种行动的号声。在战斗中,更显示出他奋不顾身的英姿,他“一面奔跑,一面吹出了那短促的,急迫的,激昂的,在死亡之前决不终止的冲锋号”。在激烈的战斗中,他终于中弹牺牲了,“然而,他的手,却依然紧紧地握着那号角”。这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抗日战士。1940年5月写的《火把》,是诗人的一篇重要的叙事长诗。作品在抗战的宽阔生活背景下,描写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人民大众的集体行动中受到教育,终于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女主人公唐尼是一个富于爱国热情的知识青年,她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但身上还有一条个人主义的尾巴,在紧张的工作中还时时想着个人的问题。是群众的斗争和集体的力量鼓舞和感召了她,使她抛弃了个人的打算,投身到抗战的洪流中去。作品写出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同时也歌颂了群众斗争的伟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