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的运用《顺叙的表现形态》文学写作
顺叙的表现形态
顺叙,是一种时间线性的叙述方法。人类最早的叙事意识,是以时间为线索把各种事物串连起来。顺叙,则是按照事件的发展进程从发生、进展到结束这一时间流程进行叙述。这种叙述方式能使叙述的事件首尾自然贯通,来龙去脉清楚,便于作者安排作品的行文线索和结构层次,也便于读者逐步了解人物和事物发展过程。
但要注意的是,顺叙并不是轻松的平铺立叙。在顺叙中,要善于利用人物自身的变化和人际关系的变化、事物发展过程的曲折来造成行文的起伏有致、变化多姿。美国作家阿特·巴克奥尔德的《医院需要病人》讲述故事采用的便是顺叙方式,其间并没有插叙、补叙的内容,但娓娓述叙来的事情经过并不使人感到平板乏味;相反,随着事件的发展变化,读者的情绪也跟着变化。作品的情节虽然夸张,但这种夸张在现实生活中是有依据的。作品出人意料而合乎情理的结局,不得不引起读者的深思。试看美国作家阿特·巴克奥尔德的《医院需要病人》叙述的内容及方式:
近来,医院的效率越来越高了。病人住院根本无须久等,因为医院的床位过剩。为了经营下去,医院就得尽力避免病床空闲。这既是好事,似乎也不是好事。
前些天,我到医院探望一位住院的朋友。我先到了问讯处,那里兼办入院手续。没等我开口问及我朋友的病房房号,值班小姐便拿出一份表格,记下了我的姓名、年龄、职业,揿了电铃。我刚要说明我只是来探望朋友的,早有两个护理员推着一辆轮椅来到我跟前。他们把我按到轮椅上,顺着走廊推起就走。
“我没病!”我嚷了起来,“我是来看朋友的。”
“他一来,”一个护理员说,“我们就带他去你的房间。”
“他早就来了。”
“那好,等我们把你安置到床上,他就可以来看你。”
我发现自己被带到了一个写着“私人病房,未经护士许可不得入内”字样的小房间。护理员扒光了我身上的衣服,递给我一件古怪的、背后系带的短睡衣和一个水罐,然后打开了悬吊在天花板上的电视机,对我说:“需要什么就按一下电铃。”
“我要我的衣服!”
“噢,你放心好了。”护理员说。“哪怕发生最不幸的事情,我们也会把你的东西都交给你那可能成为寡妇的妻子的。”
正当我设想着怎样从窗户逃出去的时候,威德大夫带领他的几个学生进来了。
“谢天谢地,你们可来了!”我说。
“你疼得很厉害吗?”他问。
“我一点儿也不疼!”
威德大夫显得十分忧虑:“如果你不觉得疼,那意味着情况比我们预料的还要严重。起初是哪里疼?”
“哪儿也不疼!”
威德大夫同情地点了点头,转身对他的学生们说:“这是最难对付的一种病人,因为他拒不承认自己有病。在打消自己根本没病的错觉之前,他是不会痊愈的。既然他不肯告诉我们什么部位有病,我们就只好做个外科检查性手术来找出毛病。”
“我可不想动手术。”
威德大夫摇了摇头:“没人愿意动手术,但治病还是宜早不宜迟哪!”
“我没病可治!我一切正常!”
“如果你一切正常,”威德大夫填写看病历卡说,“就不会到这儿来了。”
次日早晨,他们剃光了我的胸毛,并且拒绝给我开早饭。
来了两个护理员把我挪到一辆担架式推车上,护士长车旁随行,一个牧师殿后。我环顾四周想寻求救援,但是我失望了。
最后,我终于被推进了手术室。“等一等,”我开了口,“我有话告诉你们。我是病得很重,但是我还没有加入医疗保险!交不起麻醉费。”
麻醉师关掉了麻醉仪器。
“当然,我也没有钱付手术费。”于是,大夫们纷纷放下了他们手中的手术刀具。
接着,我转向护士说:“我甚至连交住院费的钱也没有。”
没等我明白过来,我已换上了自己的衣服,被最初把我送进病房的那两个护理员赶到了大街上。
我又去问讯处打听我朋友的病房,值班人员盯看我,冷冷地说:“我们再也不愿在本院见到你。你不正常。”
这篇作品的内容是用顺叙的手法表述的,它并没让人感到平铺直叙,而使人心浪逐生,从平静到激动直至愤怒,作者为什么取得这样的顺序效果,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运用顺叙时,应该使文章的层次与事件的发展过程基本一致;这种方法,可以把事情的本末交代得清楚明白,可以使读者逐层地一步步了解事情的过程而不感到突然。使用顺叙的一般原则是:围绕作品主题的需要,对于一般性的过程交代以简明为主,而对关乎事件发展、人物命运的关键过程,则需要“拉长”叙事时间,“放慢”叙述速度,加以重点地描写和关注,这样作品的主次详略、轻重浓淡就自然显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