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孝廉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叶孝廉

作者: 王公位 【本书体例】

陈西堂言其中表清苑叶孝廉某,家居,忽有人持书至。函签写叶某开拆,姓名与已相符。发函视之,盖母与子家报也。略云:闻汝登贤书甚喜,但数年未接汝只字,心甚悬念。我日形衰老,盼汝甚切。汝妇贤孝,经营菽水,心劳力竭,目下益难支持。若不将汝妇改醮(jiào叫),势必俱死。然汝妇不忍去,我亦不忍舍也。兹有便特寄汝知,有信即给原人带回。盼切盼切,汝妇去留,亦候汝信定夺也,云云。孝廉得信,心知误投,以书词迫切,不从权周济,恐他日其子归,不免破镜之悲。遂备白金二十两,并其复函,给来人带回。略云:自违膝下,无日不思,白云在天,瞻望泣血。顷奉母谕,欣悉起居康健,下怀顷慰。儿幸叨一第,急欲闻家,因事纠缠,猝难遄(chǎn船)发。兹备白金二十两,托原人带回,付儿妇暂供甘旨,目下窘况,不言可喻。儿妇贤孝,素所深信,姑且耐贫,儿归自有料理,团聚不远,决不再事稽迟,致劳倚间盼望也。

其母得回书,以为果已子者也。乃以二十金作资斧,携妇到清苑,径投某宅,相视愕然。孝廉具陈崖末,爰另屋居之,并给日用,嘱姑妇安居,勿事忧虑,当留心为访其子音耗。后其子果领顺天乡荐,回家访母与妻不得。迹至清苑,母子夫妇相见,悲喜交集。母为道孝廉高义,其子感泣,与孝廉约为昆弟。从此休戚相关,有逾骨肉。孝廉子若孙,今已相继举于乡矣,谓非好善之报哉?

里乘子曰,人心即天心也。初误以姓名之同,鬼神使之,径投其书,情词迫切,惨不忍闻。天意以为安得阅书者善为行权,巧事斡(wò卧)旋。俾不致鸾凤分飞乎?乃孝廉果能暗合天意,函金婉答,措词不即不离,极为得体。他日其人果领乡荐归来,母妻团聚。询知孝廉高义,不惟其人感泣,即百世后耳其事者,亦无不为之同声感泣也。天道报施善人,子孙世济其美,不著可券矣。

(选自《里乘》)

陈西堂曾叙说他的中表亲清苑(今属河北)叶某孝廉的为人处事。有一天,叶孝廉在家闲居,忽然有人拿着书信到他家。信函上署名写“叶某启封”,姓名正与自己相符合。打开信函看完,知道是母亲写给儿子的家信。信的内容大致说:听说你乡试被录取,很为高兴。但是多年来未接到你一个字的来信,心甚悬念。我一天天形态衰老,盼你心切。你妇人贤惠孝顺,在家经营茶饭,心劳力竭,眼下更加难以支持。如果不把你妇人改嫁,势必我们一起死去。然而你妇人不忍心改嫁离去,我也不忍心舍弃她。现在趁便特意寄信一封,告知你家中情况。如有复信托原人带回,殷切盼望。你妇人是离去还是留下,也等你来信后定夺等等。叶孝廉得信以后,心中明知误投,只因信中词语迫切,若不从中暂且接济一下,担心将来儿子返家,不免有夫妇离散的悲剧。于是准备了白银二十两,并写了复信,交给来人带回。回信内容大致说:自从儿子离开母亲,无日不在思念,仰望白云苍天,想望思念老母,眼睛几乎哭出血来。今收到母亲来信,高兴地得知母亲起居健康,儿的心情顿时感到安慰。儿欣幸乡试中试,急欲回家,因琐事纠缠,意外地难以及时抽身出发。现备白银二十两,托原人带回,交付儿妇暂供母亲饮食使用。目下,家中困窘情况,信中不说我也明白了。妇人贤惠孝顺,我向来深信不疑。姑且忍耐贫困生活,返家后自有料理。全家团聚的时间不会太远,我决不再因琐事而推迟返家时间,以致烦劳你们倚门频频盼望。

叶母得到回信,以为果然是自己的儿子。就用二十金作路费,携带儿媳到了清苑县,直投叶孝廉家。彼此相见,顿时显示惊愕。叶孝廉详细陈述了事情本末,就专门安排房子让婆媳两人居住下来,并且每天供给生活费用,嘱咐婆媳安心居住,不要忧虑,我当留心替你们查访儿子的下落。后来,老太婆的儿子果然在顺天(今属河北)乡试中中举,回家探访老母和妻子而没有找到,一路赶到清苑县,母子夫妇得以相见,真是悲喜交集。母亲向儿子详说了叶孝廉的高义,儿子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与叶孝廉相约,结为兄弟。从此,两家休戚相关,甚至超过骨肉之亲。叶孝廉的子孙,现今已经相继中举,这怎能说不是对好善之人的报答呢?

果乘子评论说:“人心就是天意。起初,错误地因姓名相同,鬼使神差,直接向清苑县叶某投递书信。信中感情词语迫切,凄惨情状耳不忍听。天意以为怎样能获得看信人善行权宜之计,巧事周旋使夫妇不致分离。叶孝廉果然能够暗合天意,写信赠金,婉言答对,措词显得既不亲近也不疏远,极为得体。后来,老太婆的儿子果然取得乡荐资格,归回家来,母子夫妇得以团聚。探问得知孝廉高义,不但本人感激涕零,就是百世之后听到这件事情的人,亦无不为之感激哭泣。天道报应,将恩惠施加给善人,子孙世世完善其美德。对其事即使不加著录,亦可作人生凭证。

本文主要表彰了叶孝廉乐以助人的美德和崇高情义。

叶某的崇高情义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事不关己,他偏要主动拦下来。他突然收到来信,明知是误投,他完全可以撇开不管,一推了之。而且信中所叙说的家事处理起来又非常棘手。可他偏要拦下来,又是那样主动,可见他的热心肠。二是婉言回信,慷慨解囊。叶某阅信后,当即写了回信。信中语气完全出自老太婆儿子的口,讲情酌理,婉言措词,不远不近,极为得体,不露一点破绽。致使老太婆相信不疑,甚至竟然以假当真。足见叶某体察入微,善解人意。更值得称道的是,他在寄信的同时,又慷慨解囊,馈赠金银,出资相助,以济燃眉之急。可以想知,老太婆得到书信后,不但精神上得到了安慰,经济上也有了保障,足见叶某人深情厚义。三是真情款待客人而不是虚与应酬。老太婆得信之后,以假当真,竟然携带儿媳直奔清苑县叶孝廉家。面对突如其来的客人,叶孝廉腾出专门房间让婆媳安居,每天供给茶饭及其它费用,还答应替老人家查访儿子的音信下落。可以揣知,婆媳二人一定有宾至如归之感了。

叶孝廉的高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他善于推己及人,急人所急,想人所想。这种思想虽没有跳出儒家“仁者爱人”的孔孟之道的樊篱,但其行甚洁,其义甚高,亦足以令人仰慕钦敬。

文章末尾,作者把叶某的高义归结为“天道报旋”,实属附会之见。通读全文可知,其事甚巧,虽出人意外,但在情理之中,在社会现实生活中,象叶某所遇到的事情不是绝无仅有的,象叶某那样具有崇高情义的亦不乏其人,概归天意,何其荒谬。

其文朴实,其事甚巧,其情感人,读后发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