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哲学原理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未来哲学原理

德国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的代表著作。写于1843年,同年在瑞士苏黎士出版。该书是费尔巴哈的《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一文的继续和进一步论证。

作者在该书中把自己的新哲学——人本学称为未来哲学。他认为未来哲学的任务,就是将哲学从“僵死的精神”境界重新引导到有血有肉、活生生的精神境界,使它从“美满的、神圣的、虚幻的精神乐园下降到多灾多难的现实人间。”新哲学要求用一种纯粹而真实的人的态度去思想,去说话,去行动。新哲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符合人类的利益,要成为预示未来、鼓励进步的学说。

费尔巴哈认为,要建立未来的新哲学,首先要批判宗教神学,“将上帝现实化和人化,就是说:将神学转变为人类学,将神学溶解为人类学。”作者在书中重点揭露了宗教的本质和批判了宗教所宣扬的种种谬论。他认为宗教的本质不是别的,只是摆脱了自然限制的人的本质。在神学中,人通过想象力把自己的本质异化为一种超现实的力量,设想为全知全能的上帝,加以崇拜。“神学从人的特性中剥去人的特性之所以成为人的特性的那种特性,从而将人的特性当成了上帝的特性”。书中在揭露神学关于上帝创造自然、创造物质世界的荒谬性时指出:有神论将上帝设想为一种纯粹非物质的实体,然后说上帝创造了物质。这是纯粹的虚构。“上帝创造了物质。但是是怎样创造的,为什么创造的,拿什么来创造的呢?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有神论者完全没有答复。”费尔巴哈认为,物质是批判神学的有力武器,“神学无论在生活上或在思想上,一遇到物质,就破产了”。

要建立未来的新哲学,作者认为,还必须批判思辨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新哲学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存在理由,主要是与对黑格尔的批判有联系的。”首先,作者揭露了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的错误实质,指出,黑格尔颠倒了自然和精神的真实关系,把依赖于自然、依赖于物质的精神看作是独立的实体,是第一性的,然后又本末倒置地派生出自然界。其次,指出了黑格尔的思维和存在同一性的虚妄性。作者认为在黑格尔那里,存在只是一种与思维没有分别的存在,一种只作为理性或属性的存在,只不过是一种被思想的抽象的存在,实际上并不是存在,因此思维与存在同一,只是表示思维与自身同一。这种同一“只是表示理性具有神性,只是表示思维或理性乃是绝对的实体,乃是真理与实在的总体,只是表示并无理性对立物的存在,一切都是理性,如同在严格神学中一切都是上帝,一切真实和实在存在的都是上帝一样。”再次,揭露了黑格尔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书中指出,黑格尔的神秘的绝对精神无非是脱离人脑的精神,是把人的思维、理性从人中分离出来,使它变成为普遍的绝对化的思维,独立的实体,进而把它说成是世界的本原。最后,揭露了黑格尔哲学与宗教神学的关系。指出:“思辨哲学的本质不是别的东西,只是理性化了的、实在化的、现实化了的上帝的本质。思辨哲学是真实的、彻底的、理性的神学。”“唯心主义不是别的,就是理性的或理性化了的有神论。”

该书在批判思辨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哲学的基本原理。首先,指出未来哲学是人本学。“新哲学将人连同作为人的基础的自然当作哲学唯一的、普遍的、最高的对象”。自然学说是人本学的基础,人的学说是人本学的核心。强调新哲学不以抽象的思辨的方式,而以具体的方式,研究具体的现实事物,它以适合现实本质的方式,承认现实是真实的,并且将现实提升为哲学的原则和对象。其次,唯物主义地解释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指出,存在并不是一种可以与事物分离开来的普遍概念,存在与存在的事物是一回事,存在不是思维创造出来的,它是“自为的存在,实在,实际,客观性”。而思维则不是自为自在的主体,它是一个现实实体——大脑的属性。因此,存在的具体事物是第一性的,而思维是第二性的。费尔巴哈主张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应“以对象、以思想的内容为依据”,也就是说,客观存在是思维的内容,只有以现实的存在作为依据,才能达到思维与存在真正现实的同一。他还认为,只有将人理解为思维与存在统一的基础和主体时,才具有现实性和真理性。再次,阐述了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思想。指出,人的认识来源于后天的经验,“人的知识是事物的反映,是后于事物的”。人们的思想内容来自物质世界,“物质乃是理性的一个主要对象,如果没有物质,那么理性就不能刺激思维,就不给思维以材料,就没有内容。”书中十分强调感性在认识中的作用,公开把新哲学称为:“光明正大的感性哲学”。认为感觉是我们认识的基础和出发点,人们在同自然界事物的接触中,形成各种感觉、表象和概念。“感觉乃是绝对的官能,在感觉里面,尤其是在日常的感觉里面,隐藏了最高深的真理。”在强调感觉、感性认识的确实性、可靠性时说:“真理性,现实性,感性的意义是相同的。只有一个感性的实体,才是一个真正的,现实的实体。只有通过感觉,一个对象才能在真实的意义之下存在。”甚至把感性、直观抬高到判别是非真伪的标准的地位。

该书十分推崇爱的地位和作用,主张新哲学要“建立在爱的真理上”。认为只有爱,才能有真理,有存在。没有爱,也就没有真理,不被爱的,不能被爱的东西,就是不存在的。“爱是存在的标准——真理和现实的标准,客观上如此,主观上也是如此。”把爱看作是人类本身所固有的天性,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只有以爱为原则,才是符合人性的。并认为只有人性的东西才是实在的东西,才是有理性的东西。而人性、人的本质不能孤立地存在,它包含于团体之中,包含于人与人的统一之中。因此,把“我”与“你”的统一,人们之间的互爱,“与人共存的人”,当作人本学新哲学的原则。甚至提出要把爱提升为信仰加以崇拜,建立爱的宗教。作者认为,他建立的新哲学就是崇拜爱的新宗教。“新哲学替代了宗教,它本身包含着宗教的本质,事实上它本身就是宗教。”

该书是一部杰出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著作,揭露和批判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本质,阐述了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当时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