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和日出
《雷雨》(1933)是曹禺二十三岁时写作的著名剧本,作品以1923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以反动资本家为家长的封建家庭的崩溃。在反映家庭问题的同时,作品也反映了剥削阶级的道德堕落和劳资之间的阶级矛盾。全剧以封建家长和反动资本家周朴园为一方,以他的家属和被他压迫剥削的鲁家为另一方,构成了多层次的尖锐对立关系。作为封建阶级的余孽,周朴园继承了地主阶级的思想意识。他信奉封建礼教,讲究家庭“秩序”,重视自己在家庭中君临一切的统治地位。这使他同家人、尤其是同妻子蘩漪构成了尖锐的家庭矛盾,这是家庭内部专制和反专制的矛盾。周朴园坚持“夫为妻纲”,要妻子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做一个服从的榜样”,而蘩漪在新思潮的影响下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她要求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再也无法忍受周公馆这种“监狱似的”生活和周朴园这个“阎王”的统治。她反抗、控诉、挣扎。她大胆地揭露了这个腐朽家庭从历史到现实的种种罪恶,她无情地控诉了周朴园对她的欺骗和迫害,她无视封建伦常地同周朴园“前妻”之子发生了“乱伦”关系。蘩漪的思想行为彻底破坏了周朴园的家庭“秩序”和家庭统治。在以蘩漪为推动力的作用下,带动了其他矛盾的一齐爆发,造成了周朴园这个封建家庭的彻底崩溃。作品在主要描写家庭矛盾的同时,还突出描写了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作为一个行为不轨的剥削阶级分子,周朴园在年青时候玩弄了“下等人的姑娘”梅侍萍,跟她生下两个孩子后,又把她一脚踢出,置人于死地而不顾;到他年老的时候,又通过各种虚伪的言行在虔诚地“纪念”他这位死去的“前妻”,而当这位“前妻”突然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又立即命令她离开。从而暴露了剥削阶级道德上的败坏和虚伪。作为一个反动的资本家,周朴园有着贪婪和残忍的本性,他靠血腥起家后,继续对工人实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并野蛮地屠杀罢工工人。这使他同以鲁大海为首的广大工人构成了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雷雨》以家庭内部专制和反专制的矛盾为主线,而以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为辅线,三条线索互相交织,齐头并进,有始有终,构成了丰富复杂的内容,反映了生活的真实面貌。《雷雨》戏剧矛盾错综复杂,各种矛盾互相交织,反映了复杂的社会矛盾关系;《雷雨》有着许多偶然和巧合,但又符合生活的逻辑,具有必然的基础,收到良好的戏剧效果;《雷雨》语言极富生活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日出》(1935)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都市生活。作品通过资产阶级腐朽糜烂生活和下层人民痛苦生活的描写,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罪恶本质,指出资产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是建立在广大人民痛苦和死亡的基础上的。作品以主要生活场面暴露了资产阶级生活上的腐朽糜烂、灵魂上的空虚无聊和道德上的堕落无耻。在暴露资产阶级罪恶中,作品抓住了资本主义制度金钱万能这一要害。在那种社会中,金钱成了人们崇拜的唯一上帝,成了人们衡量是非和价值的唯一标准;谁有钱谁就受人尊敬和奉承,谁没有钱谁就活该倒霉受罪。在金钱面前,一切事物都改变了它原来的面貌,甚至连人的年龄长相都可以改变,老的可以变少,丑的可以变美。在金钱魅力的吸引下,抓钱成了资产阶级人物的最高理想。为了得到钱,他们什么道德、信用、廉耻都可以不顾,甚至友谊、爱情都成了金钱的产物。潘月亭、李石清、胡四、顾八奶奶以及陈白露等人都在金钱追逐中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显示他们无耻的身手。与此同时,作品还揭示了剥削阶级和下层人民的尖锐对立,指出他们腐朽豪华的生活是以被剥削者和其他下层人民的痛苦和死亡为代价的。潘月亭一次就可以替陈白露代付800元的欠款,却舍不得一个月付给小职员黄省三“大块二毛五”的工资,害得他全家自杀。三等妓院“宝下处”一幕的描写,更展示了人间地狱的惨状,“小东西”的惨死,翠喜的悲怆以及众多妓女们猪狗不如的生活,实在令人目不忍睹;它使我们看到,一面是“有余者”的醉生梦死,一面是“不足者”的血泪交加。作品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描写,控诉了这种吃人社会的深重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