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研究·烘托
文艺美学研究·烘托
作为中国画绘画技法的烘托是指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如烘云托月, 以及画雪景、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运用此法。清邹一桂云: “白花白地则色不显,法在以微青烘其外,而以水笔晕之, 自有以至于无,其用笔甚微,著迹不得,即画家所谓渲也。或欲画白花,先烘其外亦得。总欲观者但赏玉质而不知其烘则妙矣。”采用烘托法可以画出物象的质感、立体感及表现画面的层次,如画山涧瀑布常采用的黑和白对比衬托的笔法,用墨不多而气脉不断,给人以气势充沛、一泻而下的感觉。
作为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烘托是指从侧面着意描写, 以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有时以旁体事物从侧面烘托本体事物,如通过环境烘托人物,可以使人物的思想性格更加鲜明。《红楼梦》中对林黛玉住的潇湘馆的环境描写,就很好地烘托了林黛玉耿介孤高的性格和悲春伤秋的心境。这如同绘画中背景和人物的关系一样,背景愈鲜明,人物形象就愈饱满。金圣叹云:写花却写蝴蝶,蝴蝶实非花,而花必得蝴蝶而逾妙;《西厢》中红娘本非张生、莺莺,而张生、莺莺必得红娘而逾妙。烘托法以景映情,可以深化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以人衬人,以事衬人,则可以把人物的本质特征在对他人、他事物的描写中表现出来。如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中,通过“行者”、“少年”、“耕者”、 “锄者”的神态、举动烘托女主人公罗敷的美,而且比正面描绘给读者留下了更多想象的余地,其艺术效果往往是正面描写所达不到的。
在文学作品中,烘托除了以景映情、以人衬人或以事衬人之外,还可以用彼物衬托此物。既可以正向相衬,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以美衬美,以丑衬丑等等;也可以反向相衬,如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悲衬乐,以乐衬悲,以丑衬美,以美衬丑等等,正衬常常可以把被衬者写得突出一些,夸张一些,其本质特征就会显得更加不同寻常;反衬常常可以使比较体和被比较体的矛盾更尖锐,本质更显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