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拉克,弗
【介绍】:
意大利诗人。一三〇四年七月二十八日生于一个公证人家庭。一三一一年随父迁居法国普罗旺斯多年,曾到法国南部的蒙彼利埃大学学习。后来到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学学习法律。彼特拉克酷爱诗歌,父亲去世后专门从事文学活动。他当过神甫,有机会到意大利各地旅行。他推崇希腊罗马文化,在旅行中搜集、整理和研究古代典籍,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他最先提出“人学”的概念,并同“神学”相对抗,自称“人文学者”,因此他被认为是“人文主义之父”。他终生未参与政治生活;思想中充满了矛盾;一方面同情人民,关心社会改革,支持平民起义,因此死后坟墓被掘;另一方面他热衷功名,奔波于封建宫廷之间,蔑视群众。一三七四年七月十九日逝世。他写了许多诗歌、散文和书信。著名作品有叙事诗《阿非利加》(1338-1342),取材于古罗马历史学家李维的著作。散文作品《名人传》(1338-1374)记叙了神话传说、《圣经》和罗马历史上杰出人物的生平。他的代表作为十四行诗集《歌集》(1330-1374)。分上、下两部,收入了三百多首诗歌。主要内容是抒发了他对青年时期倾心相爱的劳拉的强烈感情。一三二七年在法国亚威农彼特拉克遇到了一位武士的妻子劳拉,一见钟情,内心感情无法压抑,于是写十四行诗抒发对她的爱。二十年后劳拉逝世了,诗人非常悲伤,又写了许多诗来表达哀悼与怀念。劳拉是诗人心目中理想的情人,诗人把她的“每一瞥和每一句话都变成了十四行诗”。《歌集》中还有些政治诗,谴责了君王的劣迹和教会的丑恶,呼吁意大利的和平统一。《歌集》中还有一些表现诗人内心矛盾、哀愁感伤情绪的作品。诗人善于借景抒情,表达细腻的心绪。这三百多首十四行诗使十三世纪出现的并无稳定格式的十四行诗的形式“永久固定下来”,并达到了完美的境界,成为西方诗歌中一个重要的诗体,影响很大,因此意大利的十四行诗又称“彼特拉克体”。传入欧洲后,不少作家、诗人如莎士比亚、密尔顿、雪莱都写了许多享有很高声誉的十四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