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宋代文学

宋代包括北宋和南宋(史称两宋),自公元960年赵匡胤代周自立为帝建立北宋王朝,至公元1279年(帝昺祥兴二年)南宋为元所灭,共经历了320年的历史。两宋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内忧外患十分严重、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发展的时代。北宋与契丹族政权辽对峙达166年,对外屈辱求和,对内残酷镇压,直至“靖康之难”起而南渡;南宋与女真族政权金对峙达110年,继续实行妥协投降政策,苟安一隅,以至覆灭。宋代虽出现过表面上的承平局面,但一直潜伏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在文学上也就一直没有汉唐盛世那种恢宏开廓的气象。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在统治集团内部引起政争和分化,不同的阶层为了各自的利益而采取不同的态度,从而形成不同的政治派别,大体上在北宋表现为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斗争,在南宋表现为主战派与主和派的斗争。这种斗争反映在文学上,形成了两宋文学的强烈的政治倾向性和议论性,其现实主义特色和爱国主义传统也有显著的发展。两宋的城市经济比较繁荣,随着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市民阶层也壮大起来,对词的兴盛起了促进作用,也使说唱文学有了发展,丰富多彩的瓦舍技艺出现在许多城市中。

宋代文学是我国古典文学发展中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部分,它是唐以前文学的光辉总结,也是元明清文学继续发展的良好开端。宋代文学具有多种多样的体式,诗、词、散文等在前代文学的基础上,或有所发展,或臻于极盛;小说、戏剧、文论等对后代同类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古典文学从宋代开始,渐次完成了由抒情为主向叙事为主的演变。宋代作家、作品数量众多,并产生了一些女作家,其中有的在文学史上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宋代文学流派也较多,进步文学思潮与落后或反动的文学思潮的对立十分显著。这些特点使宋代文学在中国古典文学发展中占有不容忽视的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

宋代是词的极盛时期,因而,人们习惯于把词作为宋代文学的代表,与唐诗、元曲比并而称。北宋初期的词,大体沿袭晚唐五代词风的余绪,但已孕育着转变浮艳风气的势头。就词的内容而言,虽依然不离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的传统,而在艺术上已有长足的进步,手法细腻、婉畅和谐、富于韵味。晏殊、晏几道父子和欧阳修等的词,保持着晚唐五代词的婉约风格,多为清丽闲雅的小令。宋初,人们写词主要是为了“娱宾”、“遣兴”,加之宋诗受道学的影响“言理而不言情”,描写男女之情的内容于是为宋词所专擅,词的题材也是比较狭窄的。北宋前期,只有个别词人对词的内容、形式等方面有较大的突破,柳永可谓一个代表。作为宋代专力写词的第一位作家,柳永在城市繁荣、竞造新声的形势下,大量创作慢词,并把词的视野由“二晏一欧”所专注的小庭深院转向秦楼楚馆遍布的市井都会,大大地开拓了词的题材。至苏轼,词中体现了革新解放的精神和浪漫主义情调。苏轼“以诗为词”,开始打破诗与词的界限,使词成为一种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鉴于欧阳修领导的诗文革新运动并未涉及到词的领域,苏轼对词的发展的贡献就更值得重视。苏轼以他的创作实践大大提高了词的地位,丰富了词的意境,以新的内容与手法一洗词的绮罗香泽之态:开创了宋词豪放一派。从此,词坛再也不是婉约词派的一统天下了。在苏轼豪放词的影响下,至南宋,产生了张孝祥、辛弃疾等为代表的爱国词派。特别是辛弃疾的词作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文体的表现手法及语言技巧,意境雄奇,悲歌慷慨,以其思想与艺术的高度成就在当时和对后代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辛词继承、发展了苏词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提高了豪放词的地位。然而,在北宋时代,苏轼词的影响并不卓著。“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依然创作婉约词,发展五代词家和柳永的词风。值得注意的是,秦观把神话传说的内容引入词中,开拓了婉约词的题材和意境。至北宋后期,许多词人仍坚持旧的传统,以周邦彦为代表的大晟词人,以典雅工丽文饰浅陋贫乏,虽在艺术上有较高成就,却把宋词引上了脱离现实的道路。南宋中叶以后,在统治者苟安享乐不思恢复的社会环境中,姜夔、吴文英等词人,继续发展了周邦彦的词风,从而形成了格律词派,宋词渐次走向衰微。生当南北宋之交的女词人李清照在两宋词坛独树一帜,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她的词虽基本沿袭婉约词风,却兼得豪放词之长,并注重以白描手法发挥词的抒情性,为婉约词带来了发展的生机。

两宋诗文的发展跟北宋前期欧阳修领导的诗文革新关系十分密切。北宋前期的诗文创作,开始时仍承袭晚唐五代柔靡的积习,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派虽有改变唐末五代文风的尝试,终究表现出创作上的不良倾向。与此同时,宋初的复古思潮已在酝酿,柳开、王禹偁等作家有意识地提倡韩愈、柳宗元古文和杜甫、白居易的诗歌,成为欧阳修为代表的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至仁宗庆历年间,诗文革新运动在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等的领导下,取代了西昆派的地位,成为文坛的主流。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的散文创作继承发扬了唐代韩、柳古文的成就,奠定了唐宋八大家的历史地位,远施影响于元明清的坚持进步传统的散文家。宋代散文有多种风格,其突出特点是长于议论,即使是抒情、叙事散文,也往往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或哲理性。这与宋代内忧外患的时局有关,也与散文家往往同时又是政治家或思想家有关。南宋前期,胡铨、陈亮、叶适等的政论散文继承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现实主义传统,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宋诗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总的说来,宋诗的成就不如唐诗。“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是宋诗的基本特征。所谓“唐诗主情,故多蕴藉;宋诗主气,故多径露”,既道出了宋诗与唐诗的主要区别,也概括了宋诗平易径露、不够含蓄的缺点。但宋诗在唐诗已取得高度成就的情况下也有创新和发展,这主要体现在艺术构思、表现技巧、遣辞造句等方面所形成的与唐诗有别的特色上。北宋前期,欧阳修等人勇于改革诗风,一扫西昆体雕章琢句、吟风弄月的积弊,为宋诗的健康发展铺平了道路。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等诗文革新的领导者们都创作了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诗篇。此后,北宋的王安石、苏轼,南宋的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人,发展了宋诗的优良传统,从不同的方面丰富了宋诗的题材,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扭转了晚唐五代以来诗歌一直不甚景气的局面。陆游的爱国诗篇熔杜甫讽谕现实的精神与李白的浪漫主义情调于一炉,使宋诗的思想与艺术达到一个更新的水平。宋诗也有脱离现实的不良倾向,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以及南宋的四灵派、江湖派是这种倾向的代表。宋末以民族英雄文天祥为代表的爱国诗人的作品,反映了战乱时代人民蒙受的苦难和有识之士、人民群众的抗敌复国的强烈愿望,具有很大的鼓舞力量。

宋代是各种文学思潮极为活跃并相互影响、渗透或斗争的历史时期。随着文学自身的发展,宋代的文学批评也有进步。其中,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的文论或文学见解在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自欧阳修始,诗话的形式在宋代文论中发展起来,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被称为宋代诗话之冠,是一部全面而系统的诗歌理论著作,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市民阶层的发展,宋代出现了各种话本和讲唱文学,这些通俗的民间文学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更为直接,为一般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与话本同时产生的北宋杂剧和南宋戏文,为元杂剧体制的成熟奠定了基础,也对明清戏曲的发展、繁荣有积极影响。这种新的文学现象显示了中国古典文学由以诗文为主向以小说、戏曲为主的过渡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