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研究·结构的原则
文艺美学研究·结构的原则
艺术结构指的是艺术形式上的人为安排。它安排描写在作品中的生活题材,安排主体的思想感情表现,以使作品成为统一的整体。没有结构,就没有完整统一的艺术品的存在。结构属于艺术的形式范畴,它的作用的发挥,在总体上离不开艺术内容的制约,离不开艺术的审美规律,离不开创作主体和欣赏主体的审美需要。结构的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遵从生活事理的逻辑。生活事体有它的发生发展过程,人们对它的认识与了解也有由浅入深的掌握过程,这表现在作品对生活的表现上,也有它的相适应的逻辑过程。 《红楼梦》的总体结构没有离开封建大家庭由盛而衰,人物从聚到散,闺阁中的裙钗“千红一‘窟’”,世家中的纨绔无可望成,就是遵从了生活的事理逻辑。《复活》的总体结构没有离开玛丝洛娃的不幸命运的发展过程,同样是生活事理逻辑的制约结果。
其次,紧密围绕作品的题旨。作家在作品中如何安排内容与技巧,都有中心题旨的制约,合乎规律的情况是按主题的需要裁夺一切。鲁迅的《祝福》写祥林嫂的出现是在旧历年底,从一个下午在河边露面, “我”一下子又追溯到五年前,写她这五年中几乎是由活人变成了死人; “我”在除夕见到她与她交谈“魂灵”、 “地狱”之类的话以后,她就死去了——这实际是从祥林嫂的死写起的,小说实际是在写死在祝福声中的祥林嫂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是“谬种”吗?作者用“联成一片”的具体形象回述了开篇即死的人物的悲惨故事。这结局提前的结构安排,乃是为了强调封建宗法制度的吃人本质,激起人们的不平与抗争。
再次,符合艺术的审美规律。不论是审美创作,还是审美欣赏,都是在追求美的造型。 要达到这个目标,在结构上必须巧妙,使平淡蕴深微,庸常出超奇,使作品的生活情景比普通的生活情景更加强烈而富有韵味。奥·亨利的小说《二十年后》,如果不是叫他的威尔士以警官的面目到二十年前约定的大桥勃拉饭店门口来会老朋友鲍柏,一看鲍柏正是警方通缉的逃犯,便不露实际身份地离去,而是亲自出面把他的朋友鲍柏逮捕,那小说就会极其平庸,而读后也会味同嚼蜡,毫无审美意味。
第四,追求人工创造的新颖。作家艺术家创造作品,总是争取出新,在结构上突破已有格局,写出自己的既合内容要求,又能吸引人的结构方式。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乡老大回”,以连环递进的结构方式表现,从第一句起,前一句是后一句的条件,蕴意无穷,感人至深。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组列了十种秋郊景物,置于天涯断肠游子的身边,显示了宇宙荒冷,生意衰歇,怅触无边,希望断绝的悲凉情景。这种结构方式,其他诗人没有如此大胆而又成功地运用过,所以给人的感受是空前新颖的。 “意识流”的小说手法,以人物的心理活动为中心,打破时空的自然顺序,造成时空交错,也有它的特殊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