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伐商
周文王时期,已作了伐商的准备,文王死后武王继承父业,即位第二年,会盟诸侯观兵于孟津,因条件不成熟没有东进。过了几年,商朝内部混乱,纣王沉缅酒色,宠嬖妲己,政治腐败不堪,贵族微子、箕子与王子比干进谏,却大祸临头,纣众叛亲离。武王见时机成熟,于武王十二年(关于武王克商的年代,目前共有七说,没有定论,一般说在公元前十一世纪)二月甲子晨向商都猛攻,发动了牧野之战。武王伐商时所率军队仅兵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士卒四万五千人。其中有武王联合的西方庸、蜀、羌、髳、微、卢、彭、濮八族部落。羌人与商人有世仇,并与周人早有联姻,所以在灭商战斗中出力最多。羌人酋长姜太公尚,与国王是舅甥关系,武王命他任伐商总指挥。开战前武王在牧野誓师。当时商都空虚,商军主力远在东南与东夷作战,商王只好临时拼凑十七万人,多为奴隶和战俘,于是发生商军“前徒倒戈”,纣王大败,登鹿台自焚,商亡。武王克商所获甚多,为了争取民众,又采取了应急措施,稳定了局势。武王建国,史称西周。都于镐,诸侯宗之,亦称宗周。武王伐商是正义战争,是一个新兴奴隶主集团代替另一个腐朽的奴隶主集团的斗争。商末,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不推翻商王朝,就不能挽救社会危机。据说夏时有万“国”,商时减到三千,西周时只有八百,统一大国已初步建立。西周建国后实行缓和矛盾的措施,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这些都具有进步的意义。关于武王伐商的情况,除文献记载外,近年在临潼出土的《利簋》上有“武王征商”的铭文,为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新资料。铭文所载与文献相符,并记有文献不知之情节。持西周封建说的学者,则把武王伐纣建立西周王朝看作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可参阅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