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将快乐与皮影》吴斌散文赏析
浩口镇永兴村农民艺人张月兵组建永兴皮影剧团在自己家里搭建演出平台的事迹披露后,我便与文化站长联系希望能与剧团的张月兵“团长”见一见面,站长非常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
永兴村在潜枣高速潜江互通的出口处,新改造的运拖公路贯穿村中,新栽的景观树如窈窕的礼仪少女亭亭玉立,公路旁的新农村民居顺路一直延伸。公路上停着数台整装的外地牌照的收割机,车上的人不时用手拂着面前飞扬的柳絮。公路上一辆禁止秸秆焚烧的高音喇叭宣传车正缓慢滑行。公路的另一边是大片等待收割的金黄的小麦。
张月兵家就在运拖公路边,新建的三层小楼还浸润着墙体涂料的味道。站在门口的老人就是皮影剧团的张月兵。老人七十来岁,中等身材,精神矍铄,蓝衬衣上点缀着硬币大小的稀泥,高卷的裤腿满是泥巴,脚上的泥巴尚未被身体的热量烘干,两手反复在身上的干净部位拭擦后和我们热情握手寒暄。穿着整齐的我反而有点尴尬。他的老伴在一旁解釋说,刚刚把几亩田的稻种播下去了。这是一个播种和收获同时的季节,就像生和死同时存在于人的身体一样,禅意原来就潜藏在轮回的季节中。
一番简短的自我介绍和说明来意后,张月兵老人就领我们参观他的演出场地。所谓演出场地就是他自家一楼预留的一个大车库,面积约四十平米,一块幕布隔成了前后台。幕布上方挂着“浩口永兴皮影团”的横幅,前面摆放几排条凳和几把椅子,可容纳二十多人观看,从地上尚未清扫的烟蒂看得出曾经的热闹气氛。后台由一张齐腰的条桌挡着,桌上摆放着各种道具。各种神态各异的皮影人物,锣、钹、小锣、马锣、木柳子、简板、渔鼓筒和一把挂在墙上的二胡,还有一部扩音设备。张月兵信手拿起渔鼓筒和简板唱起了《天官赐福》的渔鼓词:
地道霞昌,乾坤太和景象。 瑞绕祥光紫气多,凌霄殿上普泰和,凤鸣高山龙腾海,四方齐唱太平歌。
接着就乐不可支地说起他和他的剧团。打小就学皮影戏的张月兵1965年来到潜江市浩口镇永兴村安家后,他多次跟随群艺馆在各地巡回演出。但现代化的气息将地方传统戏的空间压缩得越来越仄,观众也越来越少,加之年龄不饶人就安安心心在家种责任田。三个儿子长大后都在外成家立业买了房了,且收入不菲。张月兵两老成了留守的空巢老人,七十几岁的年纪还是农村的强壮劳动力。栽瓜种豆、薅草施肥、插秧养虾样样不落。
在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是孤独无助、困厄凄凉的代名词,是建设和谐社会最敏感的热门话题,是建设美丽乡村的短板,是政府精准扶贫的重点。在外工作的儿子们不忍心父母晚年的艰辛和空虚,就劝说老人到儿子们工作的南方城市去颐养天年,顺便帮忙照顾照顾孙子。可是没有过多长时间两老就回到了割舍不下的农村老家。老伴说,大城市的住房像鸡笼使人感到憋屈压抑,从几十层高的楼往下看让人眩晕。老头子平时喜欢唱几段皮影,在家不光影响孙子的学习睡眠还影响邻居,到广场去练嗓子,听不懂腔调节奏的南方人投去疑惑的目光把他当神经病。公共场合总是逼着他掩藏来自异地他乡的真实表情,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龄遭受此等待遇在老家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大儿子专门给老爸买了一把二胡带回家。几个儿子都纷纷表态,只要老人晚年高兴全力支持。
回到家后,屋后的三亩水面养殖小龙虾,另有五亩田的水稻田也不算累。二胡、渔鼓筒等就成了他饭后茶余的最爱,渔鼓调是他的主打唱腔。有板有眼的节奏、有说有唱的腔调让邻里及路人投来羡慕的目光,就连村里参加过镇上广场舞大赛的妇女主任都想拜他为师学艺。但是乐器简单,即使乐器齐全一双手也敲打不过来,且曲目唱腔单调,皮影道具缺乏不仅让张月兵老艺人的自娱自乐感到乏味,就连老伴也在听觉上产生了疲劳感。
妇女主任毕竟见过世面,经与镇文化站沟通,给困惑中的老艺人出了个主意:将爱好皮影戏的艺人组织起来成立皮影小剧团,她愿意以徒弟的身份加入。既可以摆脱“单枪匹马”“孤掌难鸣”的困扰,也使演唱风格和形式能够有所突破,又能够将村里的文化活动热火起来,使寂寞的村庄不再有荒芜感,让孤独的心境不再有悲凉意。
镇文化站还特地请来市群艺馆的专家作艺术指导,本村又有三个皮影戏爱好者也拜张月兵为师。皮影剧团一共八个人,张月兵任团长。儿子听说父亲当上了团长,立马赞助父亲几千元购买设施、道具。皮影道具的雕刻一般靠自己设计制作,用上等黄牛皮为材料,雕刻人物长约72厘米。纯善、正派人物用阳刻手法,花脸、丑角及奸狡角色用阴刻手法,令窗影显现色彩反差。
崇奉天地君亲师是民间的传统,更是民间艺人的准则。师徒如父子,张月兵免费收徒弟不仅找到了久违的成就感,还让本来寂寞的家庭热闹起来,原本空旷讲话有回音的楼房有了拥挤逼仄的感觉。张团长不仅改编了几部传统剧目,创作了《三门街》《月潭》《五虎平南》《真假白扇案》等剧本。他还结合自己养小龙虾的体会创作了《潜江特色小龙虾》剧本。得到了省皮影艺术协会的肯定。农闲时,免收门票的“剧场”经常座无虚席。节奏明快的渔鼓腔,插科打诨的俚语,常常逗得老少观众开怀大笑。老伴春风满面地一边听戏一边端茶倒水,像一个服务员。中午时分老伴也心甘情愿地为剧团演员烧火做饭。自家时令的有机蔬菜、随时打捞的鱼虾展示着老伴的精湛厨艺,丰盛佳肴吃得大家赞不绝口。那得意洋洋、巾帼不让须眉的神态仿佛是在挑战老头子的成就感。张月兵几口酒下肚操起渔鼓筒“梆梆梆”地即兴唱了起来:
老伴戒了麻将牌,
操持家务会理财;
庭院养鸡种蔬菜,
绿色食品端上来。
张月兵夸老伴会理财,是说上半年仅三亩水面养殖的小龙虾就赚了一万多,下半年至少还能赚这个数。老艺人说,作为江汉平原皮影戏的传承人他正在构思“一带一路”的剧本创作,如果条件允许准备带领剧团走出去,不仅自己快乐还要创造更多的快乐,快乐大家,谱写美丽乡村的新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