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三友图”的形象创造和文化意蕴
绘画艺术中的“岁寒三友图”,最早出现在宋代。
“岁寒三友图”以松、竹、梅三种植物为描写对象,组成艺术群象。它的出现,受到诗画家和广大群众的普遍爱赏,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态,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瑰宝。
“岁寒三友”经历了从单一形象到意象组合的发展过程。松、竹、梅很早被我国诗人写入诗歌中,它们都是被单独描写的。诗人咏写松树,取义于《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如魏刘桢《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惨,终岁恒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咏唱寒松端正刚劲、抗拒冰霜的本性。梅与竹,也分别被写入诗篇中。庾信《梅花诗》:“常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谢朓《秋竹曲》:“娟绮窗北,结根末参差。从风既袅袅,映日颇离离。欲求枣下吹,别有江南枝。但能凌白雪,贞心萌曲池。”梅竹与松树一样,具有不惧风霜冰雪的“岁寒心”,被诗人咏唱赞颂。
同诗歌创作一样,松、竹、梅作为绘画艺术的表现对象,最初也都是单独描绘成画。唐代,松树已成为独立的绘画题材,景云题写无名氏画作的松树《画松》诗云:“画松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着力表现画松的真实感。韦偃善画松,杜甫赋《戏为韦偃双松图歌》,描述画松宛转盘曲之态,表现画松之奇倔美。竹,作为独立的绘画题材,可以追溯到六朝顧景秀的《杂样竹》,见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史》。王维善画竹,苏轼《王维吴道子画》咏唱之:“(开元寺)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晚唐无名氏画家画水墨梅花,五代人詹敦仁《介庵赠古墨梅酬以一篇》:“开屏展素看梅花,淡蕊疏枝蓦蓦斜。墨散余香点酥萼,月留残影照窗纱。”
我国最早将松、竹、梅三种植物组合在一起,并写在一首诗里,赞颂它们,当是唐代诗人朱庆余的《早梅诗》,云:
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
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
艳寒宜雨露,香冷隔尘埃。
堪把依松竹,良途一处栽。
诗句明确地表现三种植物异形同质的特征,它们同样具有“岁寒心”,首次作为艺术群象进入到文学艺术的创作领域里来。随后,朱庆余的创意逐渐被诗人、画家接受,人们或咏梅竹、松竹,或画梅竹、松竹,但直到北宋末年,还没有出现将松、竹、梅合画在一起的画幅。
南宋时代,画家受到诗歌创作的启示和催化,并随着自然审美观念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人们才真正有意识地将松、竹、梅三种植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绘成“岁寒三友图”。诗画家们将岁寒象征困境、危难和浊世,赋予松、竹、梅这些审美形象以人的品德美,称赞人们不惧危难的高尚精神。南宋初年,王十朋就写过《十月二十日买梅一株颇佳置于郡斋松竹三间同为岁寒三友》:“南来何以慰凄凉,有此岁寒三友足。”这仅仅是诗歌中的“岁寒三友”。爱国词人辛弃疾《念奴娇·戏赠善作墨梅者》词,在盛赞女画家的墨梅造诣后,在词的煞尾写道:“松篁佳韵,倩君添作三友。”向女画家提出请求,希望她在梅花画上添加富有“佳韵”的青松和翠竹,构成一幅《岁寒三友图》。辛弃疾也可算是“岁寒三友”形象创造中的一位功臣。稍后的赵孟坚,画过两幅《岁寒三友图》,今传,一幅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册页;一幅藏上海博物馆,绢本团扇。传世的赵孟坚画幅,恰恰是我国“岁寒三友图”出现于南宋时代的有力物证。
最能体现出《岁寒三友图》文化精神的,是楼钥的《题徐圣可知县所藏扬补之画》,诗云:
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
扬补之,即扬无咎。扬无咎(1097—1169),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江西清江人,寓居豫章(今江西南昌)。邓椿《画继》卷四说他:“长于水墨人物,祖伯时。”然夏文彦《图绘宝鉴》论其画,说:“梅竹、松石、水仙,笔法清淡闲野,为世一绝。”证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赵子固梅谱”条,说:“逃禅祖花光,得其韵度之清丽;间庵绍逃禅,得其萧敬之布置。”逃禅,即扬无咎,他确实擅画墨梅,今传扬无咎《四梅花图》,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他画过一幅《岁寒三友图》,楼钥为之题诗。诗的前二句,题写画面上松、竹、梅艺术群象,逼真有神。第三句,逗出另外一层诗意。“面友”,语出扬雄《法言·学行》:“友而不心,面友也。”结句拍合,显示本旨。诗人认为许多花花草草,都不是真心的朋友,只有松、竹、梅才是经得起严寒考验的挚友,赋予这个艺术群象以深厚的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比德”性格。
可见,“岁寒三友”的形象创造是唐宋时代许多诗人和画家共同完成的,是诗画融通的产物,生动而具体地体现出“比物以德”的自然审美观念在诗画艺术中的自然运化。
“岁寒三友”艺术群像在宋代定型后,后代很多诗画家纷纷传承这一艺术传统,创作出许多优秀的诗画作品。明徐有贞《题岁寒三友图》:“松竹有奇器,梅花无媚姿。共将冰雪操,结友岁寒时。”唐寅画《岁寒三友图》,自题诗云:“松梅与竹称三友,霜雪苍然贯岁寒。”李日华《题戏写松竹梅小帧》:“予交三君子,气韵各有适。及其风雪中,同凛岁寒色。”清恽寿平画《岁寒三友》,题一小诗:“以尔为三友,真能傲众芳。自留苍翠色,努力饱风霜。”
“岁寒三友”是我国文学艺术创作中极受诗画家钟爱的题材内容,它们的文化意蕴十分深厚,其形象意义在于:给人以深刻的生活启示,沁心的审美享受,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
明代黄凤池编《唐诗画谱》,《唐诗六言画谱》一册中,收录唐代李邕《题画》诗:“对雪寒窝酌酒,敲冰暖阁烹茶。醉里呼童展画,笑题松竹梅花。”李邕这首诗,题咏的竟是《岁寒三友图》。唐代出现过《岁寒三友图》吗?笔者细考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全唐诗》、四种《全唐诗》补遗著作(指王重民《补全唐诗》、孙望《全唐诗补遗》、童养年《全唐诗续补遗》、陈尚君《全唐诗续拾》),均未著录李邕此诗,十分可疑。按,既然“岁寒三友”艺术群像的形象创造完成于南宋时代,则李邕此诗必是伪作,写得又是那么拙劣。黄凤池是书商,他不知道“岁寒三友”形象创造的历史进程,杜撰李邕诗,很自然地露出破绽。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
新书架艰辛与欢乐相随——周勋初治学经验谈周勋初先生是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著名的文史学家。
本书在《古典文学知识》连载三年有余,全书分20讲,为周勋初先生一生研治古代文史的经验回顾与总结,兼具个人的人生历程与感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与可读性。每讲后的附录,为与之相关的各类报道或文章,帮助读者更为全面了解所讲的内容。
《艰辛与欢乐相随》,周勋初著,精装 32开,定价130元。凤凰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