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写道:“将心比心这一点,道理简单,意义重大,但做起来又很不容易。在我们周围,以及我们自己的生活中,就常见一些事情,别人这样做自己很反感,觉得伤害了自己,但自己却也会那样去对待别人。”
这句浅显易懂的话,要告诉我们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是孔子送给子贡“终生行之”的一句话。后来,这句话被理解为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生活中,很多注重修养的人,也常常以此为原则,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尽可能地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时刻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是君子的风格,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很多难题就都能迎刃而解了。
所以,南先生说:“一个人能够推己及人,我要吃,别人也要吃,我要穿,别人也要穿,我要发财,别人也要发财;人与人之间,目的都相同,都是相等。所以‘以己出经式义度人’,由你自己所需要,想到大众也需要;也就是做一个家长,要教育孩子,就不要忘记自己当孩子的时候,这样才容易懂孩子。”
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要实现君子之交,与朋友长久而友好地相处,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更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如果能做到,推己及人,将心比心,那么我们就能够设身处地地多为别人想一想,尽量少给或者不给对方出难题,而对方也能深受我们周到的感染,如此一来,相互之间,就少有不平衡感,少有埋怨,便能舒坦、快乐地相处。这不正是友情里,我们渴望达到的境界吗?
现实生活中,尽管南先生对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提出了一定的疑惑,比如他说:“替自己想时也能替别人想,就是很了不起的公德。当我想到需要拿扇子的时候,也问问他:‘你要不要?’就了不起。假如说当我拿扇子的时候,我买扇子送给天下所有需要扇子的人,是做不到的,不但没有这个财力,而且也缺乏这种能力。况且世界上有些人,你给他扇子,他拿了丢掉,为什么?他有病还吹不得风呢!由此可知做人之难,道德修养之难。”但是,南先生总是坚持这条为人的原则。
一次,南先生的一个侄子去上海出差,返回香港的时候,想着南先生爱吃猪肘,便想给南先生买一盒。但是当时马上就要到登机的时间了,于是只好匆匆忙忙在路边的一个小店买了一盒酱猪肘。
上海人都知道,这个酱猪肘不像一般的猪肘,又嫩又软。它外观齐整,味道也很香美,但是,它欠火候——里外都偏生,没有煮烂。所以吃起来特别费劲,难嚼,甚至嚼不动。
这对南先生来说,实在是一种挑战。所以,吃饭的时候,因为确实嚼不动,所以,南先生只尝了一口,便放下不吃了。
后来,大家一尝,都觉得这个猪肘的肉确实是又生又硬。这时,南先生的侄子感到非常尴尬。但是,南先生并没有多想,反而怕侄子尴尬,并不评论猪肘,赶紧岔开话题谈论别的事情去了。
因为南先生知道:侄子肯定是带着好意给自己买的猪肘,只是因为不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所以才会买下这样的猪肘。此时他心里肯定已经非常愧疚了,如果再去评论这个猪肘,那不是更加让他愧疚吗?
南先生这种与人相处的态度,不正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吗?
人际交往中,我们如若能像南先生一样将心比心,为他人着想,那么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就会少很多猜忌和抱怨。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明明是一对相互深爱的恋人,却因为不能将心比心而两败俱伤;明明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却因为不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理解对方而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出现这样的情况,是非常令人心痛的,也是让人深深为之惋惜的。
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了能和自己的家人、同事,特别是朋友快乐地相处,那就做一个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的人吧。人际交往中,能做到这一点,就是一个既懂君子之道,又会君子之道的人了,也便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君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