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榻寒云未散时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一榻寒云未散时

一片田地

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法演禅师《投机颂》,《法演禅师语录》卷下)

这首诗是五祖法演献给白云守端的《投机颂》。所谓“投机”,是指参禅者与老师机缘投合,即受到老师的启发而大彻大悟。法演本为蜀绵州人,少年出家,在成都研习《百法论》《唯识论》,得其奥妙。后来游方学禅,四处参究,无所得。浮山法远禅师指示其参究杨歧派禅师白云守端,法演听从建议到了白云山,于是就有下面一段故事:“白云端曰:‘川藞苴,汝来耶?’演拜而就列。一日举‘僧问南泉摩尼珠’语,以问端。端叱之,演领悟,汗流被体,乃献《投机颂》曰。”(《补禅林僧宝传》)“川藞苴”是宋代中州人对四川人的蔑称,谓其放诞不遵轨辙,这里白云守端用来调侃新到的川僧法演。

那么,法演到底领悟到什么了呢?“僧问南泉摩尼珠”的公案见于《景德传灯录》卷十:“终南山云际师祖禅师,初在南泉时,问云:‘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如何是藏?’南泉云:‘与汝来往者是藏。’师云:‘不来往者如何?’南泉云:‘亦是藏。’又问:‘如何是珠?’南泉召云:‘师祖。’师应诺。南泉云:‘去!汝不会我语。’师从此信入。”摩尼珠指无垢的如意宝珠,禅宗借以喻自性。“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三句,出自唐玄觉大师的《永嘉证道歌》。云际师祖问南泉普愿禅师这三句应该怎样理解,南泉不作正面回答,只是说每个人都是如来藏,不管是否来往者,由此暗示佛性就是自性,如摩尼珠藏于每个人的心中。南泉唤“师祖”,就是唤醒了他的自性。显然,“僧问南泉摩尼珠”的公案涉及两重理解:一是对《永嘉证道歌》的理解,二是对南泉召师祖的理解。然而,法演举此问守端,却是过分执着于对意义的理解,而忘记了对自性的体验。因此,在守端“叱之”的那一瞬间,他从公案中被唤醒,感到了自己的存在,顿时幡然大悟,惶愧不已,乃至“汗流被体”。这是他献颂的背景。

“山前一片闲田地”,比喻自己本有一片心田,即自性,但作为田的拥有者,竟然不知属于自己,任其闲置。其实,在参究守端之前,法演已研读过不少佛教经论,只是不知佛性本在自心。“叉手叮咛问祖翁”,指有田者去询问知道这片田地所有权的老人,即举“僧问南泉摩尼珠语”而问守端。正如法演的弟子龙门清远所说:“只如先师行脚参善知识,后来却道问祖翁是如何。”(《古尊宿语录》卷二十一)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问”字正体现出法演的疑情,而疑情正是觉悟的源头。

“几度卖来还自买”,自己不知为何把这片田地卖给他人,反而到处询问田产,正如问南泉的僧人,不知道佛性的摩尼珠就在自己身上。直到守端的一声断喝,法演才最终买回本属于自己的田地。“为怜松竹引清风”,是感谢守端的启发引导,让一股清风吹过自己的心田,以示与守端机缘投合之意。法演的另一高足圆悟克勤指出:“只为无始劫来,抛家日久,背驰此本分事,向六尘境界里,妄想轮回,不能回光返照,甘处下流。若能具上根利智,返本还源,知有此事……始有语话分。而今须是换个骨头了,方见此一片田地。”(《圓悟佛果禅师语录》卷十三)

这首诗颂完全使用比兴手法,借田地说心性,借买卖说悟迷,“叉手叮咛”,形象生动,“松竹清风”,意象优美。更重要的是,法演避开了“摩尼珠”喻自性的传统书写,用更生活化、世俗化的田地买卖,传达出自己的个人体验。所以这首诗颂表现的禅理虽然古已有之,却因其独特新颖的叙说方式而为禅林传诵,并成为与“僧问南泉摩尼珠”一样的公案,被后世禅僧赞颂(见《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二十一)。

苍鹰擒兔

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才见便生擒。后来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桩旧处寻。(承天宗禅师,《林间录》卷上)

禅宗所追求的心灵觉悟,一是强调其瞬时性,因为悟的触机,如电光石火,转瞬即逝;二是强调其活杀性,因为禅的体验,无关乎知识理性,是活泼泼的生命体验。这首诗偈表现的主旨,大概就包含这两个方面。

诗偈的背景缘于一次禅僧之间的讨论。据惠洪《林间录》记载,雪窦重显在曹洞宗大阳警玄禅师的寺院里当典客时,与客僧夜语,评论古今禅门公案,至赵州“庭前柏树子”因缘,争辩不休。当时有个行者站立在旁,忍不住失声大笑而去。客僧走后,雪窦把行者叫来,数落他对客人无礼。行者回答说:“知客有定古今之辩,无定古今之眼,故敢笑。”雪窦问:“且赵州意,汝作么生会?”即问他如何领会赵州公案。于是,行者就以这首诗偈对答。

诗偈将玄妙的禅门公案比喻成一只兔子,而将僧人领会公案意义的途径比喻成两种不同的狩猎方式。“一兔横身当古路”,这只横身挡在古路上的兔子,就相当于横亘在参禅者面前的“赵州公案”——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赵州曰:“庭前柏树子。”公案的意义是不确定的,灵活的,如狡兔一般难以捕捉。然而,“苍鹰才见便生擒”,在稍纵即逝的一瞬间,兔起鹘落,公案的意义顿被把握。“才见”意味着“一见”,即刚见到的顷刻。“生擒”二字,是禅门习用语,常与“活捉”连用,表达对某物某事的活泼泼的体验。也就是说,真正的参禅者应当像苍鹰捉兔一样,对公案的意义不仅是瞬间领悟,而且是活生生的领悟。

与苍鹰捉兔相反的参禅方式是:“后来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桩旧处寻。”这两句糅合了两则寓言:一则来自《韩非子·五蠹》的“守株待兔”,“枯桩”就是兔子逃跑时不幸撞上折颈而死的“株”。另一则来自《景德传灯录》卷十七洪州云居道膺禅师:“师谓众曰:‘如好猎狗,只解寻得有踪迹底;忽遇羚羊挂角,莫道迹,气亦不识。’”这里是说,猎犬毫无灵性,只知如蠢人一般守株待兔,围着树桩寻找兔子的踪迹。“枯桩旧处”,是比喻陈旧的公案文字,它不仅是过去的(旧),而且是无生命的(枯)。这两句是讽刺雪窦和客僧,执着于陈旧的公案文字,围绕着“赵州柏树子”的意义争辩不已,而忘记禅体验的瞬时性和活杀性,就如同猎犬围绕着枯桩想寻找旧时兔子的踪迹,而妄想有所捕获,这当然是白费心机。

禅门对待公案有两种参究方式,苍鹰捉兔可称之为“参活句”,猎犬寻桩可称之为“参死句”。宋代不少禅门大德都主张“须参活句,莫参死句”,但都不如行者这首诗偈活泼生动,能显示出禅宗语言“生擒活捉”地表达意义的独特优势。因此,单从参究禅理而言,可以说这首诗偈才是真正的“活句”。

雪窦听了行者的诗偈,大惊,乃与之结友。这个嘲笑客僧的行者,《林间录》曰:“或云:即承天宗禅师也。”据《五灯会元》卷十六,承天传宗是雪窦重显的法嗣。若“或云”可信,那么行者后来不仅是雪窦的法友,而且成了他的入门弟子。又《续传灯录》卷六目录大阳玄禅师法嗣有承天宗,然无机语,甚可疑,应是据《林间录》“大阳玄禅师会中”一句而误作其法嗣。惠洪的《禅林僧宝传》卷十一《雪窦显禅师传》却说这个行者名韩大伯。后来的禅籍转述这首诗偈,或取承天宗,或取韩大伯。然而无论作者名谁,都不影响我们对这首诗偈的理解。

不涉丝机

不犯条丝不涉机,细揉霜楮净相宜。半轩秋月难分夜,一榻寒云未散时。睡去浩然忘混沌,坐来虚白称无为。绵绵不许纤尘入,任汝风从八面吹。(雪窦持禅师《纸帐》,《云卧纪谈》卷上)

雪窦行持禅师,号牧庵,明州人,俗姓卢氏。他是象田梵卿的法嗣,东林常总的法孙,属临济宗黄龙派南岳下十四世。《云卧纪谈》称他“平居偈颂,冲口而成”,但这些偈颂并非如一般禅僧所写那样质木无文,鄙俚粗野,而是讲究诗歌的平仄格律,形象思维。比如这首《纸帐》诗,就能通过准确的描写和巧妙的双关,借咏物而说禅,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纸帐,是用藤皮茧纸缝制成的帐子,以布为顶,取其透气。晚唐诗僧齐己的《夏日草堂作》,就写过“纸帐卷空床”的僧人生活。作为一首咏物诗,持禅师则专门围绕着“纸帐”这种僧人的日常生活道具来反复铺写,处处“着题”。

首联“不犯条丝不涉机”二句,是说纸帐的制造,没有用一条丝线,也没有用织布机,完全是由雪白的楮皮揉制而成,如此干净而适宜。这里使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条丝”相当于“寸丝”,极言丝线之少。“不犯条丝”略等于“不挂条丝”或是“寸丝不挂”,指不受任何羁绊缠缚。《联灯会要》卷十三浮山法远禅师:“云:‘如何是清净法身?’师云:‘条丝不挂。’”真正的“清净法身”,是精神上的“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机”本指织布机,但也双关禅门的机缘、机锋。《联灯会要》卷二十一雪峰义存禅师:“师问僧:‘名什么?’云:‘玄机。’师云:‘日织多少?’云:‘寸丝不挂。’”楮,是一种树木,其皮可造纸。霜楮,形容洁白的纸质。所以,首联是赞扬纸帐摆脱条丝织机的滞累,其质地雪白洁净。

颔联“半轩秋月难分夜”二句,是写纸帐的功用。每当秋月临轩的半夜,或是寒云未散的时分,僧人便进入纸帐坐卧。“半轩”“一榻”写纸帐置放之处。但这两句也可理解为:纸帐如挂在轩窗的半轮秋月,或如飘在榻上的一朵白云。月和云渲染其洁白而柔软的质感。

颈联“睡去浩然忘混沌”二句,是写僧人在纸帐内卧睡和宴坐的情形。上句形容入睡后懵懂迷糊的状态,帐内仿佛充塞着一片混沌不分的浩气。“浩然”二字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是借用儒家之语。下句形容宴坐时清静无为的心境,帐内仿佛一切东西都消失干净,只剩空无。“虚白”二字出自《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释文》引司马彪云:“室,喻心,心能空虚,则纯白独生也。”这是借用道家之语。纸帐洁白而帐内空虚,所以戏称“虚白”,双关心境。

尾联“绵绵不许纤尘入”二句,写纸帐能阻挡外界的塵埃进入,保持其内在的洁净。绵绵,安静貌,形容纸帐的沉静。任凭八面来风,丝毫尘埃也不许其侵漏进来。这与其说是在歌咏纸帐,毋宁说是借咏物而言志,表达断绝外在六尘境界的决心。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好书推荐

《李白全集注评》

2015年12月,著名李白研究专家郁贤皓教授四十年磨一剑的《李太白全集校注》(全八册)由凤凰出版社出版。该书版本、考据、义理兼具,堪称当代李白研究的完美总结。图书出版后,不但受到广大读者和学者的好评,而且先后荣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等多项大奖。

但对于更习惯简体横排阅读页面的广大普通读者和年轻一代来说,《李太白全集校注》的繁体竖排,阅读和使用起来相对吃力。为了更好地普及名著,适应广大读者的阅读习惯,让李白的天才诗文走向更多喜爱他的读者,凤凰出版社联袂郁贤皓教授,在《李太白全集校注》的基础上,精心打造了这一套简体横排的《李白全集注评》(全三册)。

《李白全集注评》变为简体横排,版式更加清晰,阅读体验更为友好。虽然成书规模大大减少,但内容却丝毫不打折扣。前人的评笺全部保留,自出机杼的按语则变为评析。重要的校语移入注释,原注释中个别稍嫌繁琐的释义做了删简,前后重出的典故,也做了调整和简化。而附录、篇名索引,则一个都不能少。

一切考虑,都从大众读者的阅读习惯出发;

一切努力,都为了让经典走近更多的读者。

《李白全集注评》(全三册),郁贤皓注评,精装16开,凤凰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定价29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