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悌》国学经典解读
悌
悌,从心,从弟;本义作『善兄弟』解,见《说文解字》。又心中有弟,则如同兄弟间彼此诚心相友爱之意。且以弟又有『次第』意,即有顺的意味。因此『善兄弟』者,弟对兄当恭顺,而兄对弟亦当爱护,顺其正而加以诱掖之。
悌,儒家的伦理范畴,指敬爱兄长,顺从兄长。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宗法关系。常与『孝』并列,称为『孝悌』。儒家非常重视『孝悌』,把它看作是实行『仁』的根本条件,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不是教条,是培养人性光辉的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
29
【解读】
孝悌为仁之本,其实也是孔子思想的体现。孔子的仁学开创了一个伦理学的新时代。而对仁的阐述也往往因时因人而异,给后人的理解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和余地。在理解上,古往今来似有两种解释:一种以为孝悌是仁之本;一种以为孝悌是行仁的根本。编者倾向于后一种解释。孝悌还不是仁,但却是达到仁的必由之路或根本条件。中国古代是宗法伦理社会,孝悌是极为重要的两个德目,自不必说。即使在当今社会,孝悌何尝不需要呢?君不见,时下的时尚青年根本不知何谓孝悌,甚至一听孝字,从心底冒出一股不屑:“什么老古董了还拿出来教训人?”从其思想意识中根本就丧失了对父母的孝心,对兄长的敬重。而出自血缘的亲情都不放在眼里的人,怎么能指望他去关爱他人呢!当然,话仍不能反过来说,有了孝悌就一定能实现仁。孝悌只是达到仁的境界的一个必要条件罢了。
【原文】
孝弟①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出自《论语·学而》
【注释】
①弟:同“悌”[tì]
【译文】
孝悌,它是实行仁的根本。
30
【解读】
孟子强调了“孝悌”的重要性,孝悌,是儒家两大基本的道德要求,是儒家学说一切君子修为的基础。“孝”即孝敬父母,也可延及所有长辈;“悌”,指尊敬兄长。“孝悌”规定了一个人对父母、兄长所应具有的态度和行为要求。孔孟孝悌观的提出,目的在于从解决家庭关系入手,进而扩充到社会关系,使之服务于政治,从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他们认为,一个没有孝悌观念的人,其本质是不善良的、自私的,这样的人,是没有社会责任感的。只有家庭中的爱确立了,才能有社会的爱,才能有济世观。在这个基础上,再向人民施以教化,使之上养父母,下和兄弟,“修其孝悌忠信”,最后就能达到天下大治。孔孟的孝悌观是中国所独有的伦理观念,其对中国的德化作用及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亦是我们必须承认、不可低估的。
【原文】
谨庠序①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②不负戴③于道路矣。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
①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xiáng]。
②颁白者:老人。颁白,头发花白。颁:通“斑”。
③负:背着东西。戴:头顶着东西。
【译文】
认真地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来教育他们,那么,头发白了的老人就不会肩扛头顶着东西赶路了。
31
【解读】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几个部分。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
《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它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
【原文】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①。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出自《弟子规》
【注释】
①谨信: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译文】
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信用。博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那么就读书。
32
【解读】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以孝悌为前提,孝悌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悌,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悌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
【原文】
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③,鲜④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⑤。”
——出自《论语·学而》
【注释】
①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在《论语》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
②弟:读音和意义与“悌”相同。
③犯上:犯,冒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④鲜:音xiǎn,少的意思。
⑤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