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杀杨修的真实原因
曹操杀杨修的真实原因
杨修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才子。当然了,才子嘛,首先是知识分子。而知识分子里并不都是才子。作为才子,从来都是少数。在逻辑学上,这叫做不能“逆推”。才子是讨人喜欢的。可生活中常常是另一种情况。才子们往往都是有些毛病的。有了毛病的才子,往往让人讨厌。于是,这些才子稍有不顺,便感慨万千,怨天尤人,什么人间忌才啊,什么众口铄金啊,什么木秀于林啊。得,全来了。其实问题大多出在他们自己身上。爱卖弄,爱自我吹嘘,爱自我表扬,总感觉自己帅得都掉渣儿,吐口唾沫都是花露水儿。这就是自恋!而且才子无行,也是自古而然。戏中的唐伯虎,是个大才子,可是他好色好得过了头,为了一个女子,他可以卖身投靠。这点事儿按说算不了什么,爱情嘛。可是成了后来人的口实。才子加流氓!当代一些才子作家常常夜宿花街,让警察逮住罚款的也不少。花花事儿嘛,也算不上什么,既不影响职称,也不影响出国。可总是不好看。这是闲话。带住。
如果站在这个意义的层面上讲,所谓才子,大概就是指一些行为上有毛病的知识分子。不可小看这毛病,有时也能带来杀身之祸。与杨修同年代还有一个才子:祢衡。就是敢于在光天化日之下,大庭广众之下,光着屁股敲着鼓,痛骂曹操的那位哥们儿。勇敢了可是勇敢了,痛快了也算痛快了,可后来不也没有落下好结果吗。老百姓的话,这叫倒霉催的,自己找的。
咱们暂且放下杨修,先说说祢衡。祢衡有才,能说会道,胆子也大。美中不足的是,他有一个毛病,喝了酒胆子更大,敢口没遮拦胡乱骂人,还敢骂领导。还敢光着屁股乱跑(现代人叫裸奔,有专家定义,这是一种行为艺术,如此看,弥先生是中国行为艺术的老前辈了)。竟然有人夸弥先生这是才子风度。也不知道这些人是什么审美眼光,还风度呢。只能是“疯”度。祢衡遇上了曹操,乱骂了一通,他还算万幸,曹操忍了(这是领导风度),没杀他。白白让他骂了一回,也没以诽谤罪把他告上法庭。于是,弥先生算是出了名了(今人也有“想出名骂名人”的风气。看来这是古时候的经验,祢衡不仅算是行为艺术的老前辈了,还是骂人出名艺术的老前辈呢,今人只是照猫画虎)。他可能自我感觉也过于良好了。谁能怎么着我呢?谁敢怎么着我呢?连国家领导人曹老板都白白让我骂了一顿,他都不敢怎么着我。别人我更不放在眼里了。可是曹操也有自尊心啊,人家是领导,有涵养,脸皮上不挂颜色,可心里算是恨死你祢衡了。你小子敢让我在众人面前下不来台,好,你等着吧。曹操憋着口气要收拾他呢。曹操很快就给祢衡找了个事由,让祢衡到刘表那里出公差,就给这位弥先生挽了个死套儿,曹操料定他去刘表那里也一定来这套把戏(曹操料定弥先生改不了骂人的毛病,就跟狗改不了吃屎一样)。刘表能吃这套吗?刘表让弥先生闹了一通,刘表忍着气没动手,刘表明白啊,你曹操是让这位弥大爷惹翻了我,让我替你杀了他啊?我才不想担上一个杀人才的恶名呢。“行了,弥先生,您在我这儿的公事也办完了,您就多玩几天吧。我这些日子太忙,真是没空儿陪您,您到我的下属黄祖将军那里玩几天去吧。黄将军那里真有几个景点值得您看看,您也拍几个照片,留个纪念。反正也是公差,您就只当公费旅游一趟吧。”祢衡还傻了吧唧地认为刘表是跟他客气呢。还傻了吧唧地认为刘表是巴结他呢。“行啊,那我就去黄祖那里玩几天吧。你派车送我一下吧。”于是,祢衡到了刘表的手下黄祖将军那里去做客了。见了黄将军弥先生也是玩这老一套,骂骂咧咧,涛声依旧,嘴里不干不净。黄祖什么脾气啊?大概当下就恼了。黄将军当时的心理活动我们已经不好猜测,但是设身处地想想黄将军,祢衡到了他那里肯定是一点儿也不知道收敛啊。黄将军肯定拍桌子发怒了,“你一个臭读书的,不就是比我老黄多认识了几个字吗?狂什么狂啊?我好吃好喝招待你,你还盛不下了,给你脸你还不兜着,你跑到我这里撒什么野啊?来人啊,推出去,宰了!”得,弥先生算是勾了户口本了。
写到这里,谈歌感慨,这里边有一个不大好处理的问题,自古才子和权贵就是一对不好解决的矛盾。这话怎么说呢?才子和权贵似乎自古就是对头,但是结局总是才子们栽在权贵们的手里,当众把你裤子扒下来,打你一顿屁股板子羞臊羞臊你,那是轻的,是为了让你长长记性。弄得不好,你得把脑袋混丢了。由此说,才子们最好少在权贵们面前晃悠。你自己一身毛病,你自己还不觉得,人家其实早已经讨厌你了。不答理你,那是没拿你当盘菜。你再不长眼力架,不一定哪一句话惹恼了人家,你就等着挨收拾吧。对领导,应该有一个感觉上规定好的距离,有事儿说事儿,没事儿别总往领导跟前瞎套瓷,瞎近乎,别天天总想着跟领导吊膀子。保证你没事儿。理儿是这么个理儿,可是现实生活中肯定行不通,为什么?才子们似乎自古就贱,还就是喜欢在权贵者眼前晃悠显摆,好让领导喜欢我啊。这就常常闹出悲剧来。比如上边讲的祢衡先生,你没事儿找黄祖将军干什么去啊?你以为谁都有耐心哄着你玩啊?你不是找刘表办公事儿吗?有什么公事儿赶紧说完了赶紧抬屁股走人,回家洗洗衣服做做饭,哄老婆抱孩子去。你还至于把小命儿搭进去吗?也有明白的才子,比杨修晚些时候,还出了一个大才子,就是竹林七贤里的那个阮籍,毛病多是多,可是阮先生明白一条,就是不在当权者哪里乱显摆。权贵们倒是想找他谈谈,阮先生是个才子嘛,领导得重视重视嘛,也显得领导爱惜人才嘛。可阮先生天天总喝得酩酊大醉,见人就说疯话(自污),这叫装傻充愣。当时的当权者司马昭可不得了,凶着呢。他看上了另一个才子嵇康,想重视一下,提拔提拔。可嵇康身上有一股子邪劲儿,他倒是不在领导面前乱显摆,他要跟领导保持距离,他亮明了态度,就是不愿意去司马昭那里上班(高工资也不去)。你不去就不去,可嵇康还玩更邪的,仗着自己有才,背地里对司马昭冷嘲热讽,还骂大街。这一来就把司马昭惹恼了,“你是什么东西啊,敢骂我。来人啊,把他给我杀了。”可老阮就平安无事。司马昭把老阮当成了酒鬼。谁跟酒鬼一般见识啊。遗憾的是,像老阮这样明白的才子少啊。
才子们啊,少在领导跟前去显摆。真出事儿啊!谈歌话讲到这里,知道自己也是讲废话,杨修这类人不可能不显摆。他们似乎天生就有这种毛病。就喜欢在领导面前贱不溜馊地瞎表现。出本书,先送领导一本,请领导指正;出唱片,先送领导一盘,请领导指正。可领导都忙啊,谁有空指正你呢?得,如果领导抽不出时间指正他,他就认为领导不赏识他了,他们就对领导有怨恨情绪了。什么领导都是有眼无珠啊,什么领导压制人才啊,自己是怀才不遇啊,自己是生不逢时啊,得,全来了。曹操这里是私人企业啊,你杨修要是看不惯曹老板,你就辞职走人嘛。要不,你就好好在这儿干。你想受重用也不是坏事,可是你别天天总想着让领导提拔你啊,重视你啊。领导总不提拔你,总不重视你,你就认为领导不了解你?好,我得让你了解了解我的才华。我得跟领导逗逗闷子。这就有了显摆的最初动因。其实领导怎么不了解你,你以为领导真是草包啊?你不就那两下子吗?你凭什么事事显得比领导还精?你就逗吧,你哪天把领导逗急了,非出事儿不可。
真就“逗”出事儿了。杨修高低还是被曹操杀了。这件事在感情上偏重于杨修的人看来,都怪罪于曹操,认为曹操气量狭窄,不容人。更有甚者,说曹操是忌妒杨修。这话就更说远了。人家曹先生有必要忌妒你杨修吗?论文才,人家曹老板比你还大,人家是正经八百的大诗人;论官职,人家是你领导,是威风凜凜的国家领导人;论收入,人家肯定一个月的薪水顶你三个月的(还不算奖金和灰色收人呢)。这件事要认真分析分析,责任真不在曹操那里。完全是杨修先生咎由自取。其实,往深里想,替杨修抱不平的人,大概自己就有杨修的毛病,自己认为自己是才子,是生不逢时,是大材小用。一句话,就是在杨修身上找自己的影子了。
杨修被杀是因为口令“鸡肋”两个字引起的。话说在军营之中,曹操随口定了一道口令“鸡肋”,杨修就认定曹操是想退兵。他便在营中教手下人赶紧收拾行装。你杨修收拾就悄悄地收拾你的吧,不行,他得表现一下自己先知先觉的能耐,他到处散布,“诸位,你们听我的吧,赶紧着,收拾行李,我已经把曹丞相那点儿心思猜透了。曹老板是想退兵了。我为什么这么猜?你想啊,鸡肋是什么东西?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老杨以此猜测曹老板的心理活动,曹老板一定犯愁了,他现在是犹豫不决,是退兵还是不退兵。他这一犹豫,肯定是退兵了。你们赶快着收拾行李吧。你们不相信?好,咱们打赌,我要是猜错了,我输你一百块钱。”
杨修这么干,就是耍小聪明。就是处处事事想表现自己比别人高明。这种聪明人我们在历史书中常常见到。就是在我们现实生活的周围,这样的聪明人也常常出现,他们未必比得上杨修聪明,可是杨修的毛病,他们身上一点也不少,分析上层的动向,猜测领导的心态,这样的人其实是自作聪明。如果有人问,你杨修怎么知道曹丞相要退兵呢?是曹丞相亲口告诉你的?没有?你猜的。也许曹操是想别的事情,顺口讲出这么一个词儿呢?你想过没有?如果曹操当时正想方便一下,顺口说一个“厕所”呢?你能猜测曹领导可能会干什么吗?你能猜测曹老板想进食堂用餐了?好,就算曹操真想退兵,在正式命令没有下达之前,你能这样瞎嚷嚷吗?这个杨修先生,也的确是喜欢抢答,你还真盼着曹操亲口说:“杨修,你说‘鸡肋’这道口令,就是我想退兵了?你还改不改了?不改了?好,恭喜你,答对了。”可这是军营,你杨修还真把这儿当成“开心辞典”了?你还真把曹丞相当成王小丫了?定军山一战,曹操已经败得一塌糊涂了,本来就一肚子邪火,正没有好气呢。你杨修还这样一个劲扰乱军心,能不杀你吗?“来人啊,把杨修这个东西给我杀了!”
杨修死得的确不值,可是杨修死得一点也不冤。
写到这里,谈歌不禁对杨修这种人更加小看起来,这种人极不可爱。他们总是习惯猜测着领导的意图行事,习惯摸着领导的脉搏说话,习惯看着领导的眼色走路。老百姓常常贬损这种人,“你是领导肚子里蛔虫啊?怎么领导想什么你都知道啊?”他还挺髙兴,“我当然知道了,我会猜啊。”这种人真的十分讨厌。你还不能算他是小人。他可是比小人还讨厌的小气之人。杨修就是这种小气人。总显着比别人聪明,比领导还聪明(你比领导聪明,怎么你没当上领导啊?)可悲的是,这种小气之人,千百年来,屡屡不绝。讲一个现代的例子,谈歌过去工作过的一个企业,就有这么一位,聪明人。大学毕业就在厂办公室上班,这位还真是个才子。各种公文都拿起来就写,写得漂亮,办公室的其他工作也都拿得起来放得下,很让人服气。可这位先生就是有一个毛病,领导一表扬,他就乐不可支,眉飞色舞,总在领导眼前晃悠,总跟厂领导眉来眼去接话茬儿,他还总是私下猜测厂领导的意图。打个比方说,每当厂里的干部调整的时候,他的周围就一定有许多有“心事儿”的人去问他,这回提拔谁啊?他还真敢发表看法,“我看啊,谁谁能上去,谁谁不行。”还别说,他有时猜得还八九不离十。于是,迷信他的人越来越多。终于有一天,领导发火了,“什么啊,你是领导?还是我们是领导?这种人根本不能在机关里待着,太多事儿。拿下去。”得,这位先生到职工浴池卖澡票去了。后来有人给厂领导们提意见,说这位挺有能力的,也熟悉办公室的工作,干吗非得拿下去啊?这不是对有才干的干部不好好使用吗?一位厂领导恨恨地讲,“这种人吃亏就吃在太聪明上了。他的聪明就是给工作添乱。留下他,机关就得让他给搞乱了。”
是啊,这位先生也真是太聪明了,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都把自己聪明到沟里去了。读者你试着想想看,你身边或许也有这样的聪明人。领导或者同事,能不恨得肚子疼吗?以今观古,这应该是曹操杀杨修的真实原因。
杨修正是被自己的这种所谓的聪明一步一步地误导着,一步步地向着他的生命的终结点滑下去了。更倒霉的是他自己一点儿还不知道呢!他还正在享受着“才子”的称号给他带来的社会荣誉呢!“鸡肋事件”之前,他已经在曹操面前卖弄多少回了,什么“一盒酥”啊,什么“阔”字的另解啊,种种,这不是变着法儿跟领导吊膀子飞媚眼儿吗?这杨修说不定还自以为曹先生多么喜欢他这套把戏呢。读书读到这里时,总感觉杨修这种人没劲没出息。《三国演义》里还有一个类似的人物,孔融。就是三岁让梨那位。小时候懂事儿,大了可就差事儿。“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是一句针对聪明人没有善终的经验之谈。孔融跟杨修关系好,都属于才子一类的人物。最后也让曹操宰了。有人说过一句非常解气的话:才子向前多走一步,就是蠢材!
看过一出新编的历史京戏《曹操与杨修》,把杨修写得大气得很。谈歌感觉编剧有些草率,至少是对杨修这个人不够了解。杨修这种小聪明的人,绝不会成大器的。古人有一句经验之谈:君子善断,小人善猜。总是整天猜测领导的意图,就是小人,就是小聪明。什么是小聪明?就是小公眼儿、小把戏、小儿科、小玩儿闹。
杨修的下场,为小聪明者戒。可是戒得了吗?改也难。
写到这里,扯两句正史,其实历史上的杨修,是死在了曹植身上,跟“鸡肋”一说无关。曹操本来就不想让曹植接班。可是杨修几个人(包括孔融)拉帮结伙,上蹿下跳,就是想把曹植弄成曹操的首选接班人。这不惹曹操生气吗?这可是我们老曹家的事儿啊,我不想让曹植当大老板,你们外人瞎鼓捣什么啊?留着你们这几根搅屎的棍子,不仅这天下安生不了,我老曹家也安生不了啊。杀!
这不该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