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胥黎,奥尔德斯作品分析
【生卒】:1894—1963
【介绍】:
英国著名意识流小说家,著名达尔文主义者托马斯·亨利·赫胥黎之孙,《赫胥黎传》作者伦纳得·赫胥黎之子,其母是诗人兼批评家马修·阿诺德的侄女,生于英国南部萨里郡。早年入伊顿公学,后因角膜炎失明休学。视力部分恢复后入牛津大学攻读文学,1915年毕业。1919-1921年任《雅典娜神殿》周刊编辑。后专事创作。30年代后期积极参加反战运动。1937年主编《和平主义全书》。1940年移居加利福尼亚,不久加入美国国籍。
赫胥黎的小说往往是各种思想的矛盾与交锋,因而被称为“概念小说”。他也使用意识流手法。《旋律与对位》(1928)是他的代表作。《美好的新世界》是他讥讽人类的名作。此外,有长篇小说《加沙的盲人》(1936)、《天鹅死在许多个夏天之后》(1939)、《时间必须停止》(1944)、《猿与本质》(1948)、《重访美妙的新世界》(1958)、《岛》,短篇小说集《地狱的边缘》(1920)、《尘世的烦恼》(1922)、《短暂的蜡烛》(1930),诗集《诗选集》(1925)、《蝉及其它》(1931),散文集《在边缘》(1923)、《沿途》(1925)、《新旧文选》(1926)、《论人生》(1927)、《目的与手段》(1937)、《永恒的哲学》(1945)、《科学自由与和平》(1946)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