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沈庆之曹景宗诗》译文与赏析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容斋随笔·沈庆之曹景宗诗》译文与赏析

沈庆之曹景宗诗

沈庆之曹景宗诗

【原文】

宋孝武尝令群臣赋诗,沈庆之[1]手不知书,每恨眼不识字,上逼令作诗,庆之曰:“臣不知书,请口授师伯。”上即令颜师伯[2]执笔,庆之口授之曰:“微生遇多幸,得逢时运昌。朽老筋力尽,徒步还南冈。辞荣此圣世,何愧张子房[3]?”上甚悦,众坐并称其辞意之美。梁曹景宗[4]破魏军还,振旅凯入,武帝宴饮联句,令沈约[5]赋韵,景宗不得韵,意色不平,启求赋诗。帝曰:“卿伎能甚多,人才英拔,何必止在一诗!”景宗已醉,求作不已。时韵已尽,唯余竞、病二字,景宗便操笔,其辞曰:“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帝叹不已,约及朝贤惊嗟竟日[6]。予谓沈、曹二公,未必能办此,疑好事者为之,然正可为一佳对,曰:“辞荣圣世,何愧子房?借问路人,何如去病?”若全用后两句,亦自的切[7]。

【注释】

[1]沈庆之:宋孝武帝时着名武将,少年时为人豪滑,剽悍少文。[2]颜师伯:字长渊,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时为孝武帝的宠臣。[3]张子房:即张良,字子房。[4]曹景宗:南朝梁时名将,出身将门,生性粗犷,一生放纵不羁。[5]沈约:南朝梁时着名的辞赋家。[6]惊嗟竟日:惊异赞叹了一整天。[7]的切:自然真切。

【译文】

一天,(南朝)宋孝武帝令群臣赋诗。沈庆之自己不会写字,也不认字。孝武帝也要他做诗,沈庆之只好说:“臣自幼不会写字,请允许我口述,让颜师伯记录下来。”孝武帝就命颜师伯执笔记录。沈庆之思索之后说道:“微生遇多幸,得逢时运昌。朽老筋力尽,徒步还南冈。辞荣此圣世,何愧张子房?”孝武帝听了,十分高兴。在座的文武大臣听罢,也都称赞这首诗的语言优美。

(南朝)梁曹景宗领兵与北魏军队作战,大获战捷,胜利凯旋。梁武帝特设盛宴祝贺,并命文武群臣赋诗对句助兴。先让沈约提出赋诗时所用的韵,赋诗的人必须按照自己的韵去作诗。曹景宗没有得到分给他的韵字,不能赋诗,心中很不高兴。于是,就请求武帝允许他赋诗。孝武帝见此情景,就劝他说:“爱卿武艺超人,人才英俊,何必为一首诗而计较呢?”这时候,曹景宗正在兴头上,饮酒已有醉意,连声请求武帝允许他赋诗。原先拟定的韵字只剩“竞”、“病”两个字了。曹景宗思索后,立即操笔疾书一首诗:“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武帝看后,惊叹不已,赞不绝口。沈约及参与赋诗的文武大臣亦为此赞叹一整天。

在我看来,沈庆之、曹景宗二人未必真能作出这样令人叹服的好诗,疑为后世那些多事的人所杜撰。然而,这两首诗正好可以合成为这样一篇佳对:“辞荣圣世,何愧子房?借问路人,何如去病?”若全用后两句,亦非常恰当真切。

【评析】

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沈庆之、曹景宗者流,虽为行伍之人,偶能吟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汉高祖刘邦之《大风歌》”,或者偶能吟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垓下歌》)”,那是不足为怪的。但如上面两首典雅的文辞,恐怕不是他们能够胜任的。所以我们倾向于认可作者洪迈的说法,这两首诗是后来的文人杜撰出来而附会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