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683】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刘须宽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5万字,2020年1月第1版,38元)

△5章:①基本概念梳理;②中国国家治理的底色;③中国治理体系的搭建;④如何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⑤走向全球治理。

〇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基础在建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关键在构建话语体系,核心在提炼标识性概念和范畴。只有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提炼出标识性概念和范畴,才能形成自己的话语和话语体系;只有构建了一套系统科学的话语体系,才能建构好相应的学科体系与学术体系;只有建构好了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才能构建好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

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力挽狂澜、战胜无数风险,根基在于共产党的无私性和制度的优越性。

〇1987年邓小平在会见喀麦隆总统比亚时曾经指出:“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完善了这个判断标准:“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

〇治理本质上还是统治和管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本质上就是人民高效参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中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〇中国特色的治理观,就是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保证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公平正义、人与自然和谐。

〇治理体系都具有阶级属性。处理好党和政府的关系,既要党政分开,又要强化党的绝对领导,实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与行政效能最优体系化。等等。

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主要是指治党治国治军、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处理各种复杂国际事务等方面能力的现代化。”

〇遵行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方法论:①坚持以没有私利的中共领导中国的国家治理和民主政治建设;②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牢牢掌握改革主动权,遵循国家治理和民主政治建设规律渐进推进;③立足于人民立场,科学甄别民主形式,为我所用,始终保持制度自信。

〇在国家的治理中,“领导者不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也不会把领导者放在台上”。

〇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和现实的选择。他是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地方工作成长为党的领袖、人民的领袖。其政治魅力、政治作为、人格魅力、时代意识、改革创举、创新意识、人民主体思想等,综合造就了一个非凡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和人民领袖。他是党和国家、人民和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幸运之星。

〇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〇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

〇“经国序民,正其制度”。

(2020年3月29日下午阅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