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全集《愿为王剃须喻》译文赏析
愿为王剃须喻
【原文】
昔者有王,有一亲信,于军阵中,殁命[1]救王,使得安全。王大欢喜,与其所愿。即便问言:“汝何所求?恣汝所欲。”臣便答言:“王剃须时,愿听我剃。”
王言:“此事若适汝意,听汝所愿。”如此愚人,世人所笑。半国之治,大臣辅相,悉皆可得,乃求贱业。
愚人亦尔。诸佛于无量劫难行苦行自致成佛。若得遇佛,及值遗法,人身难得。譬如盲龟值浮木孔[2],此二难值[3],今已遭遇。然其意劣,奉持少戒,便以为足,不求涅槃胜妙法也,无心进求,自行邪事,便以为足。
【注释】
[1] 殁命:死命地,拼命地。殁:死,也作“没”。
[2] 盲龟值浮木孔:比喻得闻佛法的不容易。
[3] 二难值:瞎眼的龟、有孔的浮木,这两件难以同时碰到的事情。
【译文】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的一个亲信在一次战斗中冒着生命危险救了他,使他平安无事。国王非常高兴,想要满足他所有的愿望。于是就问他:“你有什么想要的吗?我都会满足你的。”这位亲信就回答说:“我希望大王剃须的时候,能够让我效劳。”国王说:“这事若是能满足你的心意,我就按你说的办。”这样的愚人,为世人所嗤笑。本来可以统治半个天下,做大臣宰相,这都是可以得到的,可他却偏偏要求为国王剃胡须这种贱业。
愚人也是这样。诸佛都是经历了无数的劫难和苦行才成就了佛果。若是能碰上佛出世、听闻佛的遗教以及获得人身,都是至难的事。这就像盲龟百年浮出一次海面,恰好钻入了浮木的孔中一样,这两样难以遇到的事情,他都已经因机缘遇到了。然而愚人的见识低劣,稍稍奉持一点儿戒律,便觉得足够了,就不去追求涅槃这一胜妙之法,也无心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自愿做些卑贱的事情,就以为很满足了。
【评析】
人的一生中可以碰到很多机遇,但都稍纵即逝,只有聪明的人才可以抓住它。故事中的这个愚人却轻易地就放过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这是不可取的。机遇就如同战场上的战机一样,它可以决定事物的命运。
故事征引
马上剃度
亲鸾上人是日本禅宗历史上最负盛名的禅师,在他九岁时,就已经立下出家的决心。
那时候,他听说慈镇禅师精通禅理,就千方百计打听到了他的住址,来求见他,并诚恳地对他说:“师父,我要出家,求您为我剃度,收我为徒。”
慈镇禅师慈祥而惊异地问他:“你还这么小,为什么要出家呢?”
亲鸾回答道:“我虽然今年只有九岁,但我的父母却早已双亡,我不知道为什么人一定要死亡,为什么我一定非与父母分离不可?我听人说,只要学会了禅,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我一定要出家。”
慈镇禅师非常嘉许他的志愿,说道:“很好!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志向,很难得啊!我愿意收你为徒,不过,今天太晚了,待明日一早,再为你剃度吧。”
亲鸾听后,非常不以为然地反驳道:“师父!既然您答应了我,为什么不马上剃度,而非要等到明天呢?虽然你说明天一早为我剃度,但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又有谁知道呢?我终究是年幼无知,也不能保证自己出家的决心是否可以持续到明天。而且师父你那么年高,你也不能保证您是否明早起床时还活着呀。”
慈镇禅师听了他这番话以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拍手叫好,并满心欢喜地说道:“太好了,你的话完全没错,现在我马上就为你剃度吧!”
就这样,慈镇禅师真的马上为亲鸾剃度了,并宣布正式收他为徒。
一个抓不住机会的人
从前,洛阳有一个人,一辈子总想着做官,却一辈子都没遇到做官的机遇。时光如流水,几十年弹指一挥间。这个人眼看着自己的头发渐渐花白,年纪也已老去,不禁黯然神伤。
有一天,他走在路上,不禁痛哭流涕起来。有人看见他这般模样,感到很奇怪,于是走上前问他说:“老先生,请问您为什么这么伤心呢?”
这个人回答说:“我奋斗一辈子,求官一辈子,却始终没有遇到过一次机会,眼看自己已经这样老了,依然是一身布衣,再也不可能有做官的机会,所以我伤心痛苦。”
问他的人又说:“那么多求官的人都得到了官,你为什么一次机会也没有遇上呢?怎么可能呢?”
这个老人回答:“我年轻的时候,学的是文史,当时我奋发图强,很快在这方面学有所成了,于是我出来求官,可是又正好遇上君主偏爱任用有经验的老年人,我就这样干等了好多年,一直等到喜好任用老年人的君主去世,我又出来求官,哪知道即位的君主却是个喜爱武士的人,我又一次怀才不遇。从那以后,我又改变主意,放弃学文,开始习武了。可是当我学武有成时,那个重视武艺的君主也去世了,现在即位的是一位年轻的君主,他又喜欢提拔年轻人做官,而现如今我早已不年轻了。就这样,我的几十年光阴转瞬即逝,一辈子生不逢时,没有遇到过一次机会,这难道不是十分可悲的事吗?”说完,他又哭起来了。
问他的那个人看他那般模样,无奈地摇了摇头走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