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小屋
【4239】记忆小屋
(〔美〕托尼·朱特著,何静等译,中信出版社,13.6万字,2018年7月第1版,48元)
三部分:1.艰苦年代、食物、汽车、帕特尼、绿线巴士、互仿的欲望、五港总督号;2.乔、基布兹、铺床工,巴黎已成明日黄花、革命者、工作、精英、语言文字;3.向西去,朱特、中年危机、被禁锢的头脑、女孩,女孩,女孩、纽约,纽约、边缘人、托尼。
这本书是托尼·朱特罹患“渐冻人症”后口述的回忆录,也是朱特唯一一部谈论自己的作品。在一个个无法动弹的寂静黑夜里,朱特以空间为线索搜索、整理了过往的记忆,筑成一栋“记忆小屋”。他坦言,病中的写作基本上来自对记忆小屋的夜访。他有时关注小事,描写祖母的犹太料理、伦敦的绿线巴士、瑞士的小火车;有时放眼大千,论及西欧战后一代闹剧式的革命,时代的思想禁锢,以及自己对政治的观察与参与。这些文字在动人与锐利、私人性与公共性、具体发生的历史与身处其中的个体感受之间穿梭,追索的既是一个历史学家的人生历程,也是20世纪的复杂历史。
失去了就是失去了,即便用再好的话粉饰它也无济于事。
大部分工作也都很枯燥:既不能丰富一个人又不能巩固一个人。
一个人写不好文章,是因为他要表达的东西本身就是模糊的,或者是他故意语焉不详。
中年危机本来就是要借由一些异样的行动来证明自己仍然保持着年轻的心。
瑞士意味着山脉。但如果你想去的是阿尔卑斯山脉,法国境内的更高,意大利那儿能吃得更好,奥地利的滑雪更便宜。德国的那部分再不济,起码德国人更友好。
瑞士是一个国家能包含千差万别可能性的惊人实例:也因此它大受裨益。丰富地貌,多种语言: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罗曼什语,反差性。德国一切只讲效率,生活缺乏别的可能性,灵魂得不到滋养。意大利是无休止的乐趣,没有松弛。但瑞士充满了反差:高效而保守,明丽却平淡,善于待客但无甚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