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翻译与解读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翻译与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翻译与解读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01。万物负阴而抱阳02,冲气以为和03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而王公以为称04。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0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06:“强梁者不得其死”07,吾将以为教父08

今 译

道生一 (天地),再生二 (阴阳),再生三 (万物)。万物皆背阴而向阳,阴阳二气交流而形成新的和谐。

世人厌恶孤、寡、不,王公却以此作为自称。事物,有时减损它反而有所增加;有时增加它反而有所减损。前贤这样教导我,我也这样教人:“强梁者不得其死”,我将把它当作老师。

评 议

老子曰:“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生焉而不治,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老子》第二章)老子认为,只有如此,方能保持成就和功名。这是在阐明“满招损”、“谦受益”的哲理。因此,老子教导世人或侯王要学习得道圣人的榜样。

老子说,世人最厌恶孤、寡、不之名,而侯王却以此自称。老子说事物,有时减损它反而有所增益,有时增益它反而有所减损,这正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相互转化规律。而世人却不知柔弱能战胜刚强,“强梁者不得其死”的道理。老子说前贤以此教导我,我亦以此教人。我并且把它当作老师。“吾将以为教父”,即说明认识“损而益”、“益而损”、“强梁者不得其死”个中哲理的重要性。

然而,有些治老学者认为,此章是讲“宇宙的生成论”,因此则认为“人之所恶”以下一段,与上段讲“宇宙的生成论”的文义不相连属,疑为《老子》第三十九章中文字错移本章。其实则不然,本章前后两段结构严谨,文义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其旨意是在教诲侯王要学习大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谦卑自处的品德。尤其让他们应明白“强梁者不得其死”的深邃哲理。

但是,也应看到,古代治老学者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诠释,并不完全相同。这里,只援引河上公和林希逸对此的诠释,供读者参考。

河上公曰:

道始所生者,一也。一生阴与阳也。阴阳生和、清、浊三气,分为天地人也。天地人共生万物也。天施地化,人长养之。

林希逸曰:

一,太极也。二,天地也。三,三才也 (按指天地人)。言皆自无而生。道者,无物之始,自然之理也。三极既立,而后万物生焉。

按古代治老学者对《老子》的诠释或解读,有正确值得吸取的高见卓识,也有不够科学之处,读者应择善从之,不能兼收并蓄。

注释



01 一:《说文解字》曰:“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吕氏春秋 · 大乐》曰:“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名,谓之太一。”又曰:“太一出两仪 (天地),两仪出阴阳……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但《老子》第三十九章河上公注曰:“一,无为,道之子也。”说明秦汉时代,对老子曰“道生一”之“一”有两种不尽相同的诠释。应当说河上公对老子“道生一”之“一”字的诠释是正确,能说明道生成天地万物,是经过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变化过程。这符合老子的本意。若把老子所说“道生一”的“一”与其道等同,这不合逻辑,因此是解释不通的。

02 负:背。 抱:向。句谓:河上公曰:“万物无不负阴而向阳。”

03 冲:《说文解字》曰:“冲,涌摇也。” 和:和气。句谓:阴阳二气交流互动而形成新的和谐物体。

04 孤:孤陋。 寡:寡德。 不 :不善也。三句:谓世人厌恶孤、寡、不,而侯王为了表示谦卑却自以此为称。

05 “故物”两句:意谓事物,有时减损它反而有所增加,有时增加它反而有所减损。按这即说明事物相互转化的发展变化规律。

06 “人之”两句:别人以此教我,我也以此教人。按其中含有“去强为弱,去刚为柔”之意。

07 “强梁者不得其死”:与《老子》第七十六章曰“坚强者死之徒”其意相同。此句与前两句文义相连。

08 父:有二解:始也 (河上公说);扬雄《方言》曰:“凡尊老,南楚谓之父。”这是比喻句,意谓我把“强梁者不得其死”当作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