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兼 爱(上)》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品:《墨子》
简介
《墨子》,是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原书共有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墨子》记录了墨家的哲学、社会政治学说、伦理思想、逻辑学说及自然、科学方面的发现,是墨家著作总集,也是研究墨家思想的主要资料。
墨子,名翟,鲁国人,生卒年不能确考,大约生活在战国前期,春秋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在先秦思想界、学术界地位仅次于孔子。他一生主张兼爱,反对侵略战争。
兼爱(上)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①;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②,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当察乱何自起③,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身,故贼人身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④?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注释
①焉:才,乃。 ②攻:治。 ③当:同“尝”,曾经。 ④恶(wū):何。
译文
圣人以治理天下为事,就必须知道乱是从哪里开始,才能治理。如果不知道乱是从哪里开始,就没有办法治理。比如医生给人治病,必须知道病原在哪里,才能医治。如果不知道病原何在,也就不能医治。治理混乱的社会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必须知道乱的起源,才能够治理好,不知道乱的起源,就不能治理。圣人以治理天下为事,就不能不考察混乱的起源。
我曾经考察过混乱的起源,发现起于人与人之间不相爱。臣下对君主不忠,儿子对父亲不孝,这便是乱。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所以损害父亲而利于自己;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所以损害兄长而利于自己;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主,所以损害君主而利于自己,这便是乱。反过来,父亲对儿子不慈爱,兄长对弟弟不慈爱,君主对臣下不慈爱,这也是天下所谓的乱。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儿子,所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儿子;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所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弟弟;君主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臣下。为什么会这样呢?都是因为不相爱而引起的。
即便是天下做盗贼的人也是这样。贼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为了对自己家有利而到别人家去偷窃;贼只爱自身,而不爱他人之身,所以为了对自身有利而去损害他人之身。这是为什么呢?都是因为不相爱而引起的。
推至大夫互相侵扰封邑,诸侯互相攻打,原因也是一样。大夫都是爱自己的封邑而不爱别人的封邑,所以为了自己封邑的利益而扰乱别人的封邑;诸侯都是爱自己的国家而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而攻打别的国家。天下的各种混乱的事情,都在这里了。仔细考察它们的起源,都是因为不相爱而引起的。
如果使天下的人都能相爱,爱别人如同爱自己,还会有不孝吗?把父兄和君主都看作和自己一样,又怎能去行不孝呢?还会有不慈吗?把子弟和臣下看作和自己一样,又怎能去行不慈呢?如果不孝不慈都没有了,还会有盗贼吗?把别人的家看作和自己的家一样,还有谁去偷窃呢?将别人看成和自己一样,谁还会去伤害别人?因而盗贼都没有了,还会有大夫互相扰乱对方封邑、诸侯互相攻击对方国家的吗?将别人的封邑看成与自己的封邑一样,谁会去扰乱呢?将别人的国家看成与自己的国家一样,谁还会去攻击呢?因而大夫互相扰乱对方封邑、诸侯互相攻击对方国家的事情也没有了。假使天下的人都能相爱,国与国之间不相互攻击,封邑与封邑之间不相互扰乱,盗贼没有了,君臣父子之间都能忠孝仁慈,这样天下也就治理好了。
因此圣人以治理天下为事,怎么可以不禁止人民互相憎恶,而劝导人民互相亲爱呢?若天下的人都相爱的话,天下就治理好了;若是互相憎恶,那么天下也就混乱了。所以墨子说:“不可以不劝人相爱,其意即在于此。”
非攻(上)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①。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②,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③,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④,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以此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注释
①攘:偷、盗。 ②兹:通“滋”,更加。 ③扡:同拖,夺取。 ④情:通“诚”,实在。
译文
现在假如有一个人,跑进了别人果园里,偷窃桃子和李子,人们听说了之后,都必定会说他错,被当政的人发现了,必定会惩罚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做了损人利己的事情。至于偷盗人家的鸡犬和小猪的行为,它的不义程度又超过了到别人果园去偷桃李,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害人的程度更大。损害人的程度更大,它的不仁也就更厉害,而所犯的罪过也就更重。至于闯入别人的牛栏马厩,偷走别人的牛马,不义程度又超过了偷盗别人鸡犬和小猪,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害人的程度更大。损害人的程度更大,不仁就更严重,罪过就更深重。对于这种行为,天下的君子都懂得去指责他们,认为这样做是不义。然而现在有人大行不义,竟至于去攻打别人的国家,却不知道谴责他,反而赞美他,称之为合乎义,这样难道说是懂得义与不义的区别吗?
杀死了一个人,就会被认为是不义,必然会构成一条死罪。如果依此类推,杀死十个人,就是十倍的不义,必有十重死罪;杀死一百人,就是百倍的不义,必有百重的死罪。对此,天下的君子都懂得去谴责他们,认为这样做是不义。但是现在有人大行不义,竟至于去攻打别人的国家,却不知道谴责他。反而赞美他,认为是合乎义的。这真是不懂得他的不义,因而记下他说的话,留传给后世。如果知道这是一件不义的事情,又有什么理由把这些不义的东西记录下来,传给后世呢?
现在假如有一个人,看到一点黑色,就说是黑色,而看到许多的黑色则说是白色,大家肯定认为这个人不能区分黑白。稍微尝些苦味,说是苦的,多尝了些苦味却说是甜的,大家肯定认为这个人不辨甘苦。现在,对于犯了小过失的人,大家都知道说他是错;而犯了大至攻人国家的过错的人,大家却不懂得谴责他,反而赞美他,称他为义。这能说是懂得义与不义的区别吗?由此可见,天下的君子对于义与不义的区别的观念是多么混乱!
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①,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千金②。”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馀于地而不足于民③,杀所不足而争所有馀,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④,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⑤,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⑥,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馀⑦。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门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注释
①公输盘:即鲁班。 ②千金:应为“十金”。 ③荆国:即楚国。 ④兕(sì):犀牛。 ⑤鼋(yuán):大鳖;鼍(tuó):扬子鳄。 ⑥楩(pián):即今之楩木。 ⑦圉:通“御”,抵挡。
译文
公输盘为楚国制造好了云梯,准备用来攻打宋国。墨子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从齐国动身,日夜不停,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郢都,去见公输盘。
公输盘说:“先生您有什么事情见教吗?”
墨子说:“北方有人侮辱了我,希望您能够帮我杀了他!”
公输盘听罢很不高兴。
墨子见势便说:“我奉送上十镒黄金。”
公输盘说:“我是讲仁义的,不能随便杀人。”
这时,墨子便站起来,再向公输盘鞠了一个躬,说道:“请听我说吧!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了云梯,准备用来攻打宋国。然而宋国有什么罪过呢?楚国的土地有余,人口不足。牺牲自己本来就不足的人口,去争夺原本已经有多余的土地,这是不智。宋国没有罪,却平白无故地攻打它,这是不仁。明知道这样做不对,却不去争谏,这是不忠。争谏而不能制止,这是不强。你以为你是义而不去杀那个人,却要去杀宋国众多的人,这是不懂事理。”
公输盘被这一番话折服了。
墨子说:“那么,为什么不停止攻打宋国呢?”
公输盘说:“不行!我已经同楚王说好了。”
墨子说:“那你为什么不带我去见楚王呢?”
公输盘说:“好吧!”
墨子见到了楚王,他对楚王说:“现在有这样一个人,他丢弃自己华丽的车子,却想去偷邻居的破车;丢弃自己的锦绣衣服,却想去偷邻居的粗布短褂;丢弃自己家的美食佳肴,却想去偷邻居家的糟糠,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楚王说:“这个人肯定是患了偷窃病!”
墨子说:“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而宋国方圆才五百里,两者相比,就像华丽的车子跟破车一样。楚国有云梦泽,犀牛麋鹿到处都有,而且长江、汉水盛产鱼鳖鼋鼍,是天下富饶的地方;而宋国简直是连野鸡野兔鲫鱼都找不到的地方,两者相比,就像美食佳肴跟糟糠一样。楚国有高大的松树、优质的梓木和楠木、樟树,可宋国没有像样的树木,两者相比,就像锦绣衣裳与粗布短褂一样。因此,我觉得大王您派人去攻打宋国的行为,与刚才那个人的行为相同。我认为大王必定会伤义,而又得不到宋。”
楚王说:“好,您讲得很好!但是,即便如此,公输盘已经为我造好了云梯,我一定会夺取宋国的!”
于是墨子又去见公输盘。墨子解下自己的腰带做城池,用木片做兵器。而公输盘则九次用不同的器械攻城,九次都被墨子抵御住了。公输盘攻城的器械已经用尽了,而墨子守城的方法却还是绰绰有余。
公输盘很无奈,但是却说:“我知道怎样对付你了,但是我不说。”
墨子说:“我也知道你将怎样对付我,我也不说。”
楚王便问是什么缘故。
墨子说:“公输盘的意思,不过是想把我杀掉罢了。他认为杀了我,宋国就无法守住了,可以去攻打了。但是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人,都已经拿着我守城的器械,在宋国城头上等待楚国入侵了。这样,你们即便是杀死了我,也没有办法消灭宋国。”
楚王没有办法,只好说:“好吧,那我就不再攻打宋国了。”
墨子回来,路过宋国,遇到天下雨。于是墨子便到一个大门下避雨,而守门的人却不让他进去。所以说:“致力于运用大智慧的人,众人都不知道他的功劳;而用小聪明竞争不休的人,却是人人皆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