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志华《艺文类聚》中国名著简介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顾志华《艺文类聚》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 顾志华

《艺文类聚》是唐初编辑的一部大类书。公元622年(唐高祖武德五年),李渊下诏令编修此书,领修人是唐初著名书法家、弘文馆学士欧阳询(公元557-641年),同修者有裴矩、陈叔达、令狐德棻、赵宏智、袁朗等十余人。三年后书成,共一百卷,约百余万字。它根据一千四百多种唐以前的古籍,分门别类,摘录汇编,内容相当丰富,包括政治、文学、自然知识等各个方面。由于征引的资料主要是文学作品,所以取名为《艺文类聚》。

全书分为天、岁时、地、州、郡、山、水、符命、帝王、后妃、储宫、人、礼、乐、职官、封爵、治政、刑法、杂文、武、军器、居处、产业、衣冠、仪饰、服饰、舟车、食物、杂器物、巧艺、方术、内典、灵异、火、药香草、宝玉、百谷、布帛、果、木、鸟、兽、鳞介、虫豸、祥瑞、灾异等四十六部,每部又分子目,共七百二十七个子目。每个子目下,先事后文,事的部分摘取各书中有关的资料,文的部分则整篇地引用诗文。如天部第一个子目“天”下,先从《周易》、《尚书》、《礼记》、《论语》、《老子》、《春秋繁露》、《尔雅》等二十五种书中摘录有关天的解释、记载、论述,后面全文引了晋傅言的《两仪诗》、《天行篇》,晋成公绥的《天地赋》,晋郭璞的《释天地图赞》,宋颜延之的《请立浑天仪表》。引文大致按作品的时代先后顺序排列,查检很方便。

《艺文类聚》以前的类书,以辑事为主,对于文学词章之作,或者摘取词句,或者弃而不用,这样显得琐碎零散。《艺文类聚》在体例上有很大的创新,它把事与文合编在一起,“事居于前,文列于后”,使“览者易为功,作者资其用”。全书结构谨严,所引故事,均注出书名,所引诗文,也列出时代、作者和题目,这是优于以前的类书的。《艺文类聚》在文献学上有重要的价值,由于它整篇地引用了诗文,可以称为一部以类相从的文集。全书征引的一千四百多种古籍,其中百分之九十今天已经亡佚,这些珍贵资料赖此书才得以保存。从宋代开始,就有许多学者利用《艺文类聚》进行校勘和辑佚的工作,一直持续到近代,明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清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不少诗文就是从本书摘录的。《艺文类聚》保存古文献的功绩是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的。

由于《艺文类聚》的编纂,完全是在封建帝王的意志下进行的,参加编修的又都是封建社会的上层人物,全书不可避免地要打上阶级的烙印。在编写体例上,先天地帝王,次典章制度,然后是衣食住行和动植物灾祥,反映出封建时代敬天尊君的正统观念;在部类安排上,出现了符命、灵异、圣、贤、忠、孝、仙道、魂魄等名目,散发着封建道德和迷信的陈腐气息;在内容上,更是如此,凡维护封建统治的东西,大量地收录,这是特别应该注意和批判的。另外,此书也存在不少疏漏失误之处,比如五岳只收了嵩山、华山、衡山,而遗漏了泰山、恒山,道路应该列入地部,而错列入居处部等等。这些缺点并不影响它具备的重要资料价值,对于今天古籍整理和文史研究工作,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书之一。

《艺文类聚》的版本很多,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南宋绍兴年间在浙江刊刻的。通行的是明代的刻本,有正德年间无锡华氏兰雪堂铜活字版印本,嘉靖年间胡缵宗刻小字本,郑氏宗文书堂坊刻本,万历年间秣陵王元贞刊本等。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影印出版了南宋绍兴刊本,1965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又排印出版了汪绍楹的校定本。这是以南宋刻本为底本,参校各种本子而成的。全书加了句读,是目前最好的,便于使用的本子。日本人中津滨涉曾编了《艺文类聚引书引得》,1974年由京都中文出版社出版,可供我们使用此书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