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学《贵之忍第十三》译文与赏析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忍学《贵之忍第十三》译文与赏析

贵之忍第十三

贵之忍第十三

贵为王爵,权出于天;洪范五福,贵独不言。

朝为公卿,暮为匹夫。横金曳紫,志满气粗;下狱投荒,布褐不如。

盖贵贱常相对待,祸福视谦与盈。鼎之覆餗,以德薄而任重;解之致寇,实自招于负乘。

讼之鞶带,不终朝而三褫;孚之翰音,凶于天之躐登。静言思之,如履薄冰。噫,可不忍欤!

【译文】

人有爵禄谓之贵,天子最高贵;但《尚书·洪范》中提到了五福,分别是寿、富、康宁、攸好德、老终命,其中唯独不提“贵”,是何原因呢?原来贵贱可以相互转化。

这些身居爵位的贵人,朝可能贵为公卿,暮却贱如匹夫。他们得势时,腰金衣紫,志满气粗;他们失势时,下狱投荒,连平民百姓都不如。

贵贱祸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互转化的。是祸是福取决于一个人是谦逊还是傲慢。《易经》曰:“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人鬼同心,都是憎恶骄傲自满,喜欢谦虚谨慎。如果一个人道德浅薄而窃居高位,就会因承受不住,而“打翻鼎中的食物”;智力小却谋划大事,就会招来强盗,就好象背负东西的人却要乘坐君子之车。

《易经》说:“王侯赐给他衣带,但一天之内下三次命令夺回”。声音本来不能飞上天,却硬要飞上天,怎么可能长久?《诗·小邪·小旻》中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句诗用来告诫那些贵为公卿的人是最适合不过的。啊!贵并不是福,怎能不忍一忍追求富贵之心呢!

【评析】

在专制主义长期统治中国古代政坛的情况下,人是有贵贱之分的。身处高位即为贵,身为百姓即为贱。但是贵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互转换的。如果一个人道德浅薄而窃居高位,就会因承受不住,从而失势。相反,一个人深明大义并且身居高位,就会得到人民的爱戴。所以说,骄傲自满是不可取的,而谦虚谨慎才是首选。

典例阐幽 隐忍高人一等的心理

战国后期,赵国的孝成王赵丹即位之初,赵、齐两国派出使者,商量对付秦国,缔结同盟的事。齐国知道年老的王太后赵威后对孝成王还不放心,常常自己出面处理朝政,所以齐国使者干脆直接晋见赵威后。

齐使向赵威后施礼后,递上齐襄王致赵王的函件,赵威后接过去看也没看就随手放在案几上,然后问使者:“齐国今年庄稼收成如何?百姓的生活过得怎么样?”最后才问“齐王安好吧?”

使者见赵威后不看齐王函件,问话时又将齐王放在最后,以为赵威后轻视齐国,有意使自己难堪;或是不谙礼节,处置不当。他很不高兴地闷声发问:“臣奉齐王的命令出使赵国,晋见太后。首先代表齐王向赵国最尊贵的人太后您致意,然后再通报具体事务。可太后不先问候我齐国地位最尊贵的国君,反而先询问寻常的农业收成和低贱的百姓。这不是本末倒置吗?”赵威后微微一笑,不疾不徐地说:“如果没有农业收成,百姓靠什么生存?如果没有低贱的百姓,又哪来尊贵的国君呢?收成、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我刚才的询问正是先本后末呀。”赵威后的回答句句在理,所以使得齐使听了,瞠目结舌半晌说不出话来。

赵威后接着问:“贵国有位隐士叫钟离子,他安好吗?”

使者说:“听说还好。”

赵威后说:“这么说,他至今还是个布衣平民?”

使者说:“是的。”

赵威后说:“我听说钟离子在民间,竭尽全力帮助穷苦人,使他们得到急需的粮食和衣服。钟离子这样做是在帮助贵国国君哺育他的人民,这样的忠臣,贵国国君为什么至今仍不重用呢?”

赵威后又问:“贵国的大贤士叶阳子近况如何?”

使者说:“没听说他有什么变故。”

赵威后说:“我对叶阳子的为人十分敬佩。他照顾鳏寡老人,抚恤不幸的家庭,救济穷人。叶阳子这样做,也是在帮助贵国国君安抚他的人民,这样的贤臣,贵国国君为什么至今也不起用?”

赵威后又问:“贵国的孝女北宫氏现在怎样?”

使者说:“好象仍在家中侍奉父母。”

赵威后说:“北宫氏是个独生女,她恪尽孝道,奉养父母,牺牲自己,立誓不嫁。这样的孝女,贵国国君为什么至今都不加以表彰?”

赵威后最后还问:“贵国那位荒诞不经的于陵子仲还活着吧?”

赵威后说:“我对他的为人十分痛恨。他不愿做国君的臣子,拒绝与慕名而来的诸侯和贵族交往,甚至连自己的家庭都弃之不顾。这样毫无社会责任感的人绝非人才,而是害群之马,贵国国君为何至今也没杀掉他?”

使者没有想到自己几句话引起赵威后这么多的追问。他原来自恃齐国比赵国强盛,不觉有些目中无人,赵威后这一连串的提问,问得他心中直发虚,不待他开口答辩,赵威后就作出了结论。

赵威后毫不客气地批评齐襄王说:“贵国国君,不能使用忠臣、贤士,不能提倡孝道,不能处置乱民。这样的国君,怎么能治理齐国,做个人民的好君主?”

这时,使者对赵威后高远的见识已十分佩服,轻视之心一扫而光。他郑重地向赵威后认错说:“臣愚昧,刚才冒犯了您。听了您的一席话,胜过我苦读数年书。我要把您的话带给齐王,齐国将永远感激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