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曙庭《新唐书》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 崔曙庭
《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撰。
《新唐书》也是官修史书,参加编撰的人很多,而主要负责人,本纪、表、志为欧阳修,列传为宋祁,最后由欧阳修对全书审阅定稿,所以署名也就写欧、宋二人。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庐陵吉水(今江西吉安县)人,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生于公元1007年(宋真宗景德四年),卒于公元1072年(神宗熙宁五年),年六十六岁。他身历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公元1030年(仁宗天圣八年)举进士,历官西京推官、知谏院、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宋祁,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县)人。生于公元998年(宋真宗咸平元年),卒于公元1061年(仁宗嘉祐六年),年六十四岁。他生活在真宗、仁宗两朝,比欧阳修略短。公元1024年(仁宗天圣二年),与其兄宋庠同时考取进士,历官大理寺丞、工部员外郎、翰林学士、史馆修撰、龙图阁学士、工部尚书等。
北宋初年,人们对于刘昫等所撰的《旧唐书》不甚满意,认为“言浅意陋”,没有很好地总结唐代盛衰的历史经验,以为后世的鉴戒。于是宋仁宗赵祯就命欧阳修、宋祁等重修唐书,以补《旧唐书》之不足。据公元1060年(嘉祐五年)曾公亮《进唐书表》所言,当时参加编撰的人尚有范镇、王畴、宋敏求、吕夏卿、刘羲叟等,历时十七年,才将全书修成。成书之时,曾公亮正好担任宰相,就由他以监修的名义,上表进呈。一般官修史书的署名,大多只写官职最高的一人为代表,可是《新唐书》却没有署曾公亮,而是署主要撰修者欧阳修和宋祁,不能不说是一个例外。总的说是经过十七年才成书,但各人参加的具体情况还有所不同。欧阳修是从公元1054年(仁宗至和元年)才开始担任编写《新唐书》的任务的,到公元1060年(嘉祐五年)书成,共有七年时间。宋祁担任修史时间比欧阳修长得多。据《宋史·宋祁传》所载,远在仁宗景祐之前,就已接受了修唐史的任务。从景祐到嘉祐五年,已有二十余年之久。自从他担任这个任务以后,无论在中央或地方任职,都以书稿自随,从事编撰。晚年在成都知府任上,每当饮宴之后,即垂帘,燃两支大烛,专心修史。皇祐年间,仁宗曾派人向宋祁催索书稿,大概看出他已无力完成全书,所以到至和元年,又加派欧阳修参加这一工作,最后终于共同完成了编史的任务。
《新唐书》有本纪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列传一百五十卷,共为二百二十五卷。记事时间与《旧唐书》大体相同,为整个唐代二百九十年的历史。本纪部分,是大量删削《旧唐书》本纪而成的,分量只有旧书本纪三分之一左右。但是《新唐书》也不只是删节,也有不少增加的地方。如《则天皇后纪》,从总的分量看,新书也比旧书为多,以新出版的标点本计算,《旧唐书》只二十面,《新唐书》为二十五面,约多出五分之一。况且新书是在从文字上简约旧书以后,分量还比旧书为多,可见新增的内容不少。如嗣圣元年十月至十一月间,有关徐敬业事,《新唐书》就增加了徐敬业克润州及最后为部将所杀等史实。又如垂拱三年,旧书仅记正、二、四、八等四个月的四条事,而新书则载有十个月的史事。
《新唐书》的志和表都写得比较好,而且还有所创新,历来为学者们所称道。志五十卷,分为十三目,其中十目为前史所共有,而《仪卫》、《兵志》二目,是本书新创立的,《选举志》始见于薛居正的《旧五代史》,稍前于本书。诸志的内容都比较充实,为研究唐代的典章制度提供了系统的材料。如《选举志》系统地记叙了唐代的科举制度。《兵志》虽只一卷书,但对唐代兵制的演变,由府兵、骑而至方镇之兵,记载还是比较详尽的。《食货志》为书五卷,内容比《旧唐书》丰富,保存了大量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地理志》有书七卷,叙述唐朝的地理沿革,军府设置,物产分布等,不少材料为《旧唐书》所未见。《艺文志》所叙书目,也比《旧唐书·经籍志》增加了许多,特别是补充了开元以后的书目,更值得重视。
本书继承了《史记》、《汉书》的传统,增加了表这一部分内容,是很有价值的。自《汉书》以后,各史均无表,实在是一个缺陷。本书计有《宰相表》三卷,《方镇表》六卷,《宗室世系表》一卷,《宰相世系表》五卷,共是十五卷,其中有的卷又分子卷,实际共有二十二卷。表中史实虽个别有错漏,但是总的来说,有了史表以后,就表中查检有关史事,眉目清楚,甚为方便。
列传一百五十卷,从卷数看,与《旧唐书》相同,但在内容方面,据文徵明《重刻旧唐书序》说,新史删旧史六十一传,增三百三十一传。删的少,增的多,说明还是增加了新的史料的。所删诸传中,也有不当删而删去的。如《方伎传》中,删去了玄奘、神秀、一行等僧人之传。宋祁赞成韩愈排斥佛教,所以不收僧人入史。但玄奘西域取经和翻译佛经的成就和一行在天文学上的贡献,史传不载其事,未免不当。《方伎传》旧书有三十人,新书只取其中的十四人,其余十六人,有的改入他传,有的则被删去。另外新增加了八人,有从他传移来的,也有为旧书所没有,而是从其他材料中援引增添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宋祁在编撰过程中,不是简单地抄摘《旧唐书》,而是经过一番周密而审慎的斟酌去取的工夫的。本书类传名目较多,在《旧唐书》的基础上,另立有《卓行》、《奸臣》、《叛臣》、《逆臣》等新目。特别在编排上,为了改旧书的“纪次无法”,重新调整了次第。如把《忠义传》从《旧唐书》第五而改为第一,其次是《卓行传》、《孝友传》、《隐逸传》、《循吏传》等,最后三个类传,便是《奸臣传》、《叛臣传》、《逆臣传》。将李林甫、卢杞等入《奸臣传》,仆固怀恩、李怀光等入《叛臣传》,安禄山、黄巢等入《逆臣传》。把农民起义领袖编入逆臣之列,作者的立场明显可见。从类传的改编中,就可以看出编者是非常重视封建的伦常关系,以便更好地为北宋封建王朝服务的。
《新唐书》与《旧唐书》比较,二者各有其优缺点,所以都有存在的价值,是可以并行于世的。新书是针对旧书的缺点重修的,进书表中有“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的话。“事增于前”,这是它的优点,也是它有价值的地方,无论在表志纪传,都可以看出它是增加了新史料的,表、志尤其突出。“文省于旧”,在当时编撰者自认是优点,在今天我们看来,这正是它的缺点所在。《旧唐书》约一百九十万言,《新唐书》约一百四十万言,文字是省了,但往往为了追求文字上的简省,把一些具体的年月都删去了,从而使得史事叙述交代不清楚。如《令狐德棻传》,叙贞观年间修史事,旧书记有贞观三年等六个年代,而新书只有一个贞观三年,以下内容既概略,五个年代全部被删去。至于旧书中的芜词,当然宜删,然而为了“文省”,有相当一部分史实也被去掉了,这就是它的主要缺点所在。总的说来,从编书体例和文字严谨方面,新书是值得肯定的。但从保存较完整的原始史料看,旧书又有胜过新书的地方。
《新唐书》行世不久,吴缜就撰《新唐书纠缪》二十卷,指出其讹误。该书提出四百六十条意见,分为二十门,涉及了《新唐书》各个方面。虽然不是条条都切中要害,但其中不少意见是深中其病的,可供阅读《新唐书》时的参考。在吴缜以后,研究《唐书》的学者,代不乏人,尤以清代为盛。其中沈炳震的《新旧唐书合钞》二百六十卷,较为有名。但该书在编撰时,有时以旧书为正文,将新书分注其下,有时又以新书为正文,体例不甚统一。王先谦又撰《新旧唐书合钞补注》二百六十卷,惜未刊行。现存《新唐书》最早的版本,是成书时即雕版传世的嘉祐本。这个本子虽已残缺,但后人已用其它宋本补足了。中华书局1975年出版的点校本《新唐书》,即以嘉祐本为工作本,并参校了其他各种版本,择善而从,标点、分段后印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