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鹗《老残游记(节选)》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刘鹗《老残游记(节选)》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刘鹗:老残游记(节选)

刘鹗

一路秋山红叶,老圃黄花,颇不寂寞。到了济南府,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

……午后便步行至鹊华桥边,雇了一只小船,荡起双桨。朝北不远,便到历下亭前。下船进去,入了大门,便是一个亭子,油漆已大半剥蚀。亭子上悬了一副对联,写的是“历下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上写着“杜工部句”,下写着“道州何绍基书”。亭子旁边虽有几间群房,也没有什么意思。复行下船,向西荡去,不甚远,又到了铁公祠畔。你道铁公是谁?就是明初与燕王为难的那个铁铉。后人敬他的忠义,所以至今春秋时节,士人尚不断的来此进香。

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却有一层芦苇,密密遮住。现在正是着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实在奇绝。

老残心里想道:“如此佳景,为何没有什么游人?”看了一会儿,回转身来,看那大门里面楹柱上有副对联,写的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暗暗点头道:“真正不错!”进了大门,正面便是铁公享堂,朝东便是一个荷池。绕着曲折的回廊,到了荷池东面,就是个圆门。圆门东边有三间旧房,有个破匾,上题“古水仙祠”四个字。词前一副破旧对联,写的是“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过了水仙祠,仍旧上了船,荡到历下亭的后面。两边荷叶荷花将船夹住,那荷叶初枯,擦的船嗤嗤价响;那水鸟被人惊起,格格价飞;那已老的莲蓬,不断的绷到船窗里面来。老残随手摘了几个莲蓬,一面吃着,一面船已到了鹊华桥畔了。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讲到刘鹗的《老残游记》时说:“其书即借铁英号老残者之游行,而历其言论见闻,叙景状物,时有可观……”。此书是晚清一部别开生面的长篇游记体小说,书中多处“写景状物”极为精粹。这里选录的段落,可独立成章,向为公认之游记名篇。文中赞誉了济南“家家泉水”,始有“泉城”之称;文中渲染了“四面荷花三面柳”,成了济南以荷为市花,柳为市树的文献根据;杜甫诗句“历下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一直为济南人引以自豪,也和此文的恰切摘引不无关系。《老残游记》对提高古城济南的知名度有着相当意义。

刘鹗写景状物,善于观察,运用审美视觉,多角度地体味丰富的审美趣味,从而抓住最具有代表性和特征的东西,人人皆知但又不能讲得恰到好处的东西,高度提炼,用了不到一千字,就将济南特有的最重要的名胜、古迹、景物,大明湖、千佛山、历下亭、泉水、荷花、垂柳,叙描得多姿多采,历历在目——这就是“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的济南。

刘鹗是运用语言作画的艺术大师。他善于运用速写和写意笔法,加以艺术概括和勾勒,画出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独具秀色的千古名“画”;他巧妙地摘引“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的楹联,获得比作者自己触景生情吟诗,更现实、更亲切、更形象的效果,疏疏数笔,画出济南及大明湖的灵气和神韵。他同样善于运用工笔和特写的技法,把多采的千佛山及神奇的千佛山倒影,描绘得色采斑斓,层次明晰,活灵活现,美不胜收。

文章自始至终抓住读者,使你不知不觉中感到好似在跟随着老残的足迹一同游历。“午后便步行至鹊华桥边,雇了一只小船”,“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随手摘了几个莲蓬”……从而使画面立体化,把静物写成动的,活的,有形貌,有色彩,有神韵,静态中有动,动态中有静。调动起读者的视觉、听觉、感情、想象力,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有浓厚的情趣感,确实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