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字人生格言网名5篇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4字人生格言网名5篇

四字的励志名言

四字的励志名言1

【第1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第2句】:少而不学,老而无识。

【第3句】: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第4句】: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第5句】:火要空心,人要实心。

【第6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7句】: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第8句】:不见不识,不做不会。

【第9句】: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第10句】: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第11句】:囫囵吞枣,不辨滋味。

【第12句】:身怕不动,脑怕不用。

【第13句】:好事多做,恶事莫为。

【第14句】: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第15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第16句】:听不如看,看不如干。

【第17句】: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第18句】:知识无底,学海无涯。

【第19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第20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21句】:闻而不审,不若无闻。

【第22句】: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第23句】:生命有限,学问无涯。

【第24句】:井底之蛙,所见太小。

四字的励志名言2

【第1句】:浮光掠影 不即不离。

【第2句】:不见不识,不做不会。

【第3句】:好事多做,恶事莫为。

【第4句】:井底之蛙,所见太小。

【第5句】:囫囵吞枣,不辨滋味。

【第6句】:眼角笑意 痴心绝对。

【第7句】:尘缘而已 血色玫瑰。

【第8句】:沦陷的痛 徒增伤悲。

【第9句】:魂不附体 回眸的笑。

【第10句】:井底之蛙——所见太小

【第11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12句】:火要空心,人要实心。

【第13句】:泄气的爱 真的爱你。

【第14句】:安之若素 随遇而安。

【第15句】:黑白年代 忠贞罘渝。

【第16句】:夕夏温存 醉生梦死。

【第17句】: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第18句】: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第19句】:闻而不审,不若无闻。

【第20句】:本末倒置 杳无音信。

【第21句】:落荒而逃 网名大全。

【第22句】:今非昔比 淡忘如思。

【第23句】: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第24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第25句】:旧事重提 浮生如梦。

【第26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第27句】: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第28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29句】:折现浪漫 梦回旧景。

【第30句】: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第31句】: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第32句】: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第33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第34句】:残花败柳 夏花依旧。

【第35句】: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第36句】:知识无底,学海无涯。

【第37句】:身怕不动,脑怕不用。

【第38句】: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第39句】:囫囵吞枣——不辨滋味

【第40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41句】:沧桑笑容 微光倾城。

【第42句】: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第43句】:生命有限,学问无涯。

【第44句】: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第45句】: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第46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第47句】:少而不学,老而无识。

【第48句】:乱试佳人 散场电影。

【第49句】:听不如看,看不如干。

【第50句】:年少无知 内心世界。

【第51句】: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第52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53句】:放心不下 往事随风。(.)

【第54句】:空城旧梦 浮生若梦。

四字的励志名言3

【第1句】:破釜沉舟,战则必胜

【第2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第3句】:贫而无怨,富而不骄;

【第4句】:贫而无怨,富而不骄

【第5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第6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第7句】:力求有功,方能无过;

【第8句】:生之初,不食则死;

【第9句】:君子力学,昼夜不息也言。

【第10句】:壮志未愁一马当先

【第11句】:奋发有为,时不我待

【第12句】:学无止境,勇攀高峰

【第13句】:不勤于始,将悔于终。

【第14句】:船载千斤,掌舵一人。

【第15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第16句】: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第17句】: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第18句】:厚积薄发,志在必得

【第19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第20句】:学海无涯,心存高远

【第21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第22句】:谈泊明志,宁静致远;

【第23句】:知足常乐,上善若水;

【第24句】: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第25句】:圣境之下,调心养神

【第26句】:雁怕离群,人怕掉队。

【第27句】:而不舍,金石可镂。

【第28句】:头雁先飞,群雁齐追。

【第29句】:矢志向学,敢于胜利

【第30句】:倍其功,终必有成。

【第31句】: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第32句】:人之幼稚,不学则愚。

【第33句】: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第34句】: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第35句】:食之以时,用之以礼;

【第36句】:勤学苦练,永争上游

【第37句】:人多山倒,力众海移。

【第38句】:心气和平,事理通达;

【第39句】:观海得深,瞻天见大;

【第40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第41句】:柴多火旺,水涨船高。

【第42句】:一箭易断,十箭难折。

【第43句】: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第44句】:虚怀若竹,清气若兰;

【第45句】:君子之学,死而后已。

【第46句】: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第47句】:与其轻人,不如重我;

【第48句】:失之桑榆,收之东隅…

有关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

中华文化五千年,有很多有关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那么有关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毕恭毕敬

西周末期,周幽王荒淫无度,对人民实施暴政。有人投其所好,献给他一名美女褒姒。他对褒姒非常宠爱,为了博得褒姒一笑,命人将烽火台的烽火点燃。附近的诸侯见到烽火燃起,以为有敌军攻打京城,于是慌忙带领军队前来勤王救驾。可是等众诸侯赶到京城,才知道是周幽王设计欺骗,只好扫兴地离开。

褒姒见到众诸侯的狼狈样子,突然抚掌大笑起来。幽王见褒姒果然笑了,自己也高兴起来,从此对褒姒更加宠爱。

周幽王为了讨好褒姒,将申后废掉,立褒姒为王后,又将申后所生的太子宜臼贬为庶人,将褒姒的儿子伯服立为当朝太子。

宜臼毫无过错,竟然被废,心中非常愁苦,于是就写了《小弁》一诗,宣泄心中的块垒。诗中写道:

人们看到屋边的桑树梓树,

一定要表现出恭敬的态度。

我尊重父亲,

依恋母亲。

世间之人哪个不是父母的骨肉,哪个不是父母所生?

上天生了我,

可我为什么总是没有好日子过呢?

周幽王无故废后、废太子,终于给他带来了祸患。申后的父亲申侯对幽王怀恨在心,终于在公元前771年联合犬戎攻入京城。周幽王慌忙出逃,死于乱军之中。

◎成语释义

形容态度十分恭敬,非常有礼貌的样子。

◎故事出处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罹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出处译文

人们看到屋边的桑树梓树,一定要表现出恭敬的态度。我尊重父亲,依恋母亲。世间之人哪个不是父母的骨肉,哪个不是父母所生?上天生了我,可我为什么总是没有好日子过呢?

有关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锲而不舍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领域相当活跃,名家辈出。当时有一位哲学家、教育学家荀子,其博大的`学问、深刻的见解,令后人敬佩不已。他写有许多散文,《劝学》称得上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荀子在《劝学》篇中,提出不懈地学习可以增长人的才干、改变人的气质。他特别指出,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荀子说:“只要你不断地堆积泥土,就能最终堆成高山,风雨就会从山里产生出来;只要你不断地积聚少量的水,就一定会形成深渊,那里就会有蛟龙来潜藏;只要你做好事做多了,就一定会养成一种美德,如此,要完全具备圣贤的思想品质也就不难办到了。

“这里重要的是,绝不能看轻点滴的积累。人若是不一步一步地走,哪能走到千里之外?不汇积小河里的水,大江大海又怎么能形成呢?一匹千里马如果只跳一下,连十步的距离都不可能超过;而最劣等的马如果连续走十天,也能走很远。后者的成功就在于从不停止前进啊!

“一个人如果懒懒散散,刻几下木头就停下来,他连朽木也刻不断;而如果他发愤图强,刻而不停的话,一定能把金石雕刻成器!总之,人要成功,就得不断地、专一地奋斗下去!”

荀子的这些话成为至理名言,一直流传至今。

◎成语释义

常用来比喻坚持不懈。锲:用刀子刻。舍:放弃。

◎故事出处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出处译文

一个人如果懒懒散散,刻几下木头就停下来,他连朽木也刻不断;而如果他发愤图强,刻而不停的话,一定能把金石雕刻成器!

有关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坐怀不乱

春秋时鲁国大夫柳下惠,以善于讲究贵族礼节而着称,是个道德高尚的人。

有一次,柳下惠到外地办事,夜宿城门客栈。不久,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也来到城门下夜宿。由于没有房钱,她从后门溜进了柳下惠的房间。

柳下惠见那女子衣服单薄,冻得瑟瑟发抖,担心那女子受冻而死,就用自己的棉衣把她裹在怀里,一直到天亮,丝毫没有其他的举动。由于他为人正派,没有人怀疑他有行为。

◎成语释义

形容男子在两性方面作风正派。

◎故事出处

《荀子·大略》:“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

◎出处译文

柳下惠怕从后门进来的女子受冻,就用自己的衣服把她裹在怀里。由于他为人正派,没有人怀疑他有行为。

有关感恩的四字成语故事

【第1句】:一饭千金

【成语故事】

汉高祖刘邦身边有一员大将军名叫韩信。他出身贫困,父母早逝,每天靠讨饭过日子。

韩信没有别人可以依靠,只好每天到河边去钓鱼,用鱼来充饥。有一天,韩信碰到一个老婆婆。老婆婆见他饿得骨瘦如柴,面无血色,便把自己的饭分一些给他吃。一连几天,这位老婆婆每天都给韩信饭吃,韩信十分感激,便对老婆婆说:“您这样照顾我,将来我一定要好好报答您。”老婆婆说:“我不要你报答。只希望你要努力自立啊!”韩信满脸羞愧。从此,他认真读兵书,练习武艺,决心做个有用的人。

后来,韩信投奔到汉王刘邦门下,受到重用,拜为大将,并授以调兵遣将、行军布阵的'大权。韩信经过认真训练兵马,率领汉军东征西讨,终于打败了最强大的对手项羽,协助刘邦建立了汉朝。

韩信被封为楚王,回到了故乡,派人去找给他饭吃的老婆婆。韩信见了老婆婆,向她再三道谢,并送给她一千两黄金。

【第2句】:退避三舍

晋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楚成王在接待他时问,你如果回到晋国的话,将怎样报答我?重耳说,楚国遍地是人杰,到处物产丰饶,比晋国富多了,我拿什么报答您呢?楚成王又说,那你还是报答一下我吧.重耳说,若以您的贤明,让我回国,以后如果晋楚会师中原,交起战来,我将率兵后退九十里地,如果您认为这样还不足以报答,我将只好与您战斗下去!

听了重耳的话,楚成王认为重耳很了不起,老天一定会让他复兴晋国,违反天意是要闯大祸的.于是以礼相待,并把重耳送到了秦国.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在晋楚城濮之战中他果然率兵退避了九十里

【第3句】:结草衔环

《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魏颗的父亲魏武子有个非常宠爱的小妾。魏武子临死前,要魏颗把那个小妾给他殉葬。魏武子死后,魏颗却把父亲宠爱的那个小妾嫁给了别人。

后来,秦将杜回领兵攻打晋国,晋王命魏颗率兵抵抗。两军正在激战之时,战场上突然出现了一位老人,他把地上的草打成了许多结把杜回绊倒,魏颗因此活捉了杜回,秦军大败。当天夜里,魏颗做了一个梦,梦见白天的那个老人对他说:“我是你所嫁的那个妇人的父亲,特来战场上结草报恩。”

有关励志的成语故事

导语:励志的成语有很多,你知道又哪一些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励志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程门立雪

这个成语文讲的是宋朝的杨时苦心求学的故事:杨时考中了进士,却不去做官,而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程颢死后,杨时又在洛阳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那时,他已经四十岁了。有一天杨时去拜见程颐,程颐正在睡觉,杨时与他的朋友游酢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口等候。外面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等到程颐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积了一尺多厚了。同学们,这是一段古人认真求学的历史,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凝聚成一个成语———“程门立雪”,用来比喻尊敬老师,诚心求学的态度或行为。

手不释卷

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年青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 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 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由于读书很多,学习了很多知识,最后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闻鸡起舞

祖逖和刘琨都是晋代著名的将领,两人志同道合,气意相投,都希望为国家出力,干出一番事业。他们白天一起在衙门里供职,晚上合盖一床被子睡觉。当时,西晋皇族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各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作乱,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祖逖和刘琨对此都很为焦虑。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叫声惊醒,便把刘琨踢醒,说:“你听到鸡叫声了吗?”刘琨侧耳细听了一会,说:“是啊,是鸡在啼叫。不过,半夜的鸡叫声是恶声啊!”祖逖一边起身,一面反对说:“这不是恶声,而是催促我们快起床锻炼的叫声。”刘琨跟着穿衣起床。两人来到院子里,拔出剑来对舞,直到曙光初露。后来,祖逖和刘琨都为收复北方竭尽全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孙敬悬梁苦读)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苏秦刺股苦学)

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匡衡家穷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囊萤映雪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